劉邦肯定會提防他的父親劉太公,理論上劉太公可以代替他的皇位。按照劉邦多疑的性格,他肯定不會允許任何威脅自己皇位的情況發生,就算是他的父親也不例外,于是他假借孝順的名義監視著父親的舉動,直到他構不成威脅為止,可以說劉邦真是心狠手辣之人。
按照古代人們的觀念,一般情況下都是父親當了君王后,兒子才可能當君王。而且父親對兒子有巨大的權力,那時候雖然還沒人明確提出來,但其實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比較普遍的認識了。既然父親對兒子擁有巨大的權力,那么理論上劉太公是可以奪去劉邦的皇位的。盡管這江山并不是劉太公打下來的,但是劉太公只要想或者別人慫恿劉太公這樣做,劉邦的江山轉移到他父親手里,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事實上,我們看見劉邦似乎并沒有忌憚劉太公。而且他對劉太公非常孝順,每隔五天都會去朝見劉太公一次。去見劉太公的時候,也是恭恭敬敬對他行禮,絲毫沒有看出劉邦在忌憚他的樣子。按照劉邦的性格,他不提防別人奪取他的皇位是不太可能的,就算他不提防別人奪位,也提防別人染指他的權力。
總之作為一個多疑的人,這不符合劉邦一貫的行事作風。所以劉邦其實也是很警惕劉太公的。從劉邦當了皇帝后,隔三差五地就要見一面,可見劉邦有多么提防劉太公。不過劉太公也算明事理,他打消了劉邦的疑慮,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劉邦應該不是忌憚他的父親。因為在劉邦眼里看來,劉太公應該沒有成功奪取皇位的可能,首先:劉邦的皇位是靠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打下來的,而不是從親爹那里得來的。其次,劉邦是出名的心狠手辣,他爹的手段應該比不上劉邦。
古代皇上父子相殘多半是因為倆人手里都有兵將或者是文臣支持。而這個情況在劉邦這里并不存在。劉邦他爹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而且一輩子也沒干過什么大事兒,他身邊并沒有足夠的支持者。所以,他拿什么去和劉邦爭斗?況且,劉邦登基的時候,已經五十四歲,而且劉邦也不是家里老大,也就是說當時他爹最少七十了。這么大年紀的人,安享晚年最重要,誰還會去造反?
劉邦能夠坐上帝位,是靠他出色的頭腦和狠辣的手段。據說路上有一次項羽搶走了劉太公。然后威脅劉邦,如果劉邦不投降,就把劉太公煮了吃。然而劉邦回復:我爹也是你爹(他跟項羽結拜過),你要是下的了嘴,你就吃哇!后來項羽果然沒下嘴,把劉太公放走了。這就可以看出,劉邦這個人四親不認。但是劉太公,一個沒有參與過任何權謀斗爭的人,應該沒有這樣的手段,不是劉邦的對手。
所以劉邦壓根兒不用防備劉太公。相反,劉邦很孝順他爹,這樣還能在天下人心里留下個好名聲。畢竟,百善孝為先,人們希望自己的君主是個講人情道德的善良之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