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拆遷的法律法規
現在的農村面臨著土地改革,土地征用,土地承包都是土地改革的一種方式,那么政府要求農村拆遷有哪些法律法規呢,對于農民而言有哪些好處呢?拆遷的流程是怎樣的呢?下面我為您整理了部分資料供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幫助到您! 一:征地拆遷相關問題法律法規 1、對于占用耕地,我國實行什么政策?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二:征地拆遷工作流程 1:經研究確定征地拆遷范圍會商相關部門制定最終征地拆遷范圍。(此項工作由拆遷人負責) 2:前期摸底調查(一)經研究確定拆遷范圍后,報請烏海市人民政府下發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通告。同時,拆遷人應告知公安、工商、房管、國土及其它相關部門,暫停辦理拆遷范圍內居民戶口遷入、分戶,營業執照,房屋產權轉移、分割,房屋出租、交換、抵押,水、電、氣、電視、通訊線路安裝等手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同時,做好拆遷區域和安置區域的總體規劃。(此項工作主要由拆遷人負責 )3:采取財政撥款、銀行貸款、招商引資等方式,做好資金保障。(此項工作主要由拆遷人負責) 4:拆遷工作人員對拆遷范圍內有關地籍情況進行調查,填寫《宗地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居住單位、個人基本情況、土地房屋權屬情況、宗地面積、房屋建構物面積、是否同意拆遷等,建立每宗地檔案,繪制工作圖。擬寫調查分析報告。(在調查中有80%以上的被拆遷戶同意拆遷,可以準備發布拆遷公告)。(此項工作主要由所轄街道辦事處負責、拆遷人協助) 5:擬定拆遷方案。根據拆遷區域情況的不同,制訂適合本區域的拆遷方案(此項工作主要由拆遷人負責)。 每個地方拆遷的流程都大致相同,都是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拆遷,賠償,所以相關人員要配合拆遷,好讓拆遷順利進行!
2023年農村拆遷政策是什么規定
2023年農村拆遷政策規定具體如下:
1、農民家中從祖上流傳下來的房屋,尤其是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帶這段時間流傳下來的房屋,由于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即便是沒有任何證件也算是合法的,可以獲得全額補償。新房新規矩,老房老規矩。簡單來說,只要房子建造時是符合當時的政策規定的,都可以獲得賠付。代代相傳的祖屋,只要認定成功即可獲得賠付。因城市發展需要規劃拆遷的房子,這種情況多見于城市周邊;
2、新增拆遷過渡費:農民在拆遷時可以獲得最低2萬元的拆遷過渡期安置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包括宅基地、配套設施、租賃費、每戶2萬元)等;
3、拆件補償的兩種方式:補償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金錢補償,即根據農民被損失利益的總價值折合成人民幣進行補償,第二種是等價置換,即農民可以在政府規劃區域內本著多退少補的原則選購商品房來彌補自己的損失。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撤銷的,以及建制雖然不撤銷,但不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被拆遷的農民在政府規劃區域內本著多退少補的原則選購商品房來彌補自己的損失;
4、拆遷補償金算法:拆遷補償金額=農民房屋估價+安置費+附著物+其他建筑物被拆遷的補償范圍:包括農民的房屋、房屋的裝修、以及院內附著物,如農民自家種的果樹、蔬菜等;還有廁所、水井等建筑。其次就是對農民的安置費用,今年的賠償標準是:1900元/平方米;磚房2400元/平方米;錘擊或預制磚混凝土結構,住房2800元/平方米;建筑3300元/平方米;使用等效的賠償原則的附件;安置補助費;
5、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該費用針對非住宅類房屋運營性房屋進行補償,因為屬個案,補償標準不能統一,一般是有征收當事人進行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委托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家電設備移機也是參照上述方式實施。一般按市場價位進行補償,目前家用電器移機費:空調200元一臺;有線電視150元一戶;電話移機88元一部;熱水器100元一臺等等.如拆遷時市場價格提高也相應提高補償。
嚴禁的三種拆遷行為具體如下:
1、強拆暴拆等行為被禁止;
2、農村拆遷政府必須發布相應的拆遷文件,文件中涵蓋拆遷的費用補償,拆遷事件,以及農民的遷移事件等等;
3、禁止先拆遷后補償的行為。做好取證工作。房子被暴力強拆時,盡量拍照取證,主要拍領導以及強拆的過程等,對后續啟動法律程序,確認強拆主體、確認強拆行為以致申請國家賠償都很有幫助,一旦強拆已經發生,就不能挽回,此時只有通過法律手段維權才能盡可能地彌補損失,獲得補償;
4、當發生拆遷糾紛的時候當事人應該立即聯系征地拆遷方面的專業律師,通過律師專業的法律知識和熟練的訴訟、談判技巧,利用前期收集的證據和資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從上面的分析來看,農村拆遷補償跟人口和面積都有關系,以面積為重。拆遷補償跟人口有關的費用主要是“安置費補償”這一項,有的地方叫“周轉補償費”,即對被拆遷人按照家庭人口數量,每月發放補貼,每個地方根據條件有所差別。除此之外,人口對拆遷補償影響不大,各地可能附件了一些條件,具體以當地規定為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
建設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按照國務院規定由原批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或者其授權的機關批準。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外,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農村搬遷政策有哪些?
法律主觀:
農村集體搬遷補償的標的是 土地使用權 ,一般分為2種形式:一是貨幣補償,二是置換補償。 《土地法修正草案》明確單獨補償農村村民住宅。草案規定,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依1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規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準。
法律客觀:
《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