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合同法10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全文)

首頁 > 移民2024-10-05 16:25:58

刑法總則101條。準確點,謝謝。中文的

  什么意思?要總則的第101條、還是全部101條?
  1、《刑法》第一百零一條 本法總則適用于其他有刑罰規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2、《刑法》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
  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
  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
  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
  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第二章 犯罪
  第一節 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
  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
  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
  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
  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
  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
  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
  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第二節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三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四條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第三節 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第二十六條 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于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第二十七條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八條 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九條 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四節 單位犯罪
  第三十條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31條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三章 刑罰
  第一節 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 主刑的種類如下:(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第三十五條 對于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第三十六條 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37條 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
  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第二節 管制
  第三十八條 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三十九條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三)按照執行機關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四)遵守執行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五)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執行機關批準。
  對于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
  第四十條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滿,執行機關應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單位或者居住地的群眾宣布解除管制。
  第四十一條 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三節 拘役
  第四十二條 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第四十三條 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
  在執行期間,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第四十四條 拘役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四節 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第四十五條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條、第六十九條規定外,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四十六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
  第四十七條 有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五節 死刑
  第四十八條 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
  第四十九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第五十條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
  第五十一條 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
  第六節 罰金
  第五十二條 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
  第五十三條 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于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第七節 剝奪政治權利
  第五十四條 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下列權利:
  (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三)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四)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第五十五條 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外,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
  第五十六條 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于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依照本法分則的規定。
  第五十七條 對于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第五十八條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于主刑執行期間。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各項權利。
  第八節 沒收財產
  第五十九條 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
  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于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者應有的財產。
  第六十條 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一節 量刑
  第六十一條 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第六十三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第二節 累犯
  第六十五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第六十六條 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論處。
  第三節 自首和立功
  第六十七條 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第六十八條 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四節 數罪并罰
  第六十九條 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
  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
  第七十條 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后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第七十一條 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第五節 緩刑
  第七十二條 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第七十三條 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個月。
  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第七十四條 對于累犯,不適用緩刑。
  第七十五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考察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準。
  第七十六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并公開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第六節 減刑
  第七十八條 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后實際執行的刑期,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第七十九條 對于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
  第八十條 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
  第七節 假釋
  第八十一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后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第八十二條 對于犯罪分子的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程序進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假釋。
  第八十三條 有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沒有執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十年。
  假釋考驗期限,從假釋之日起計算。
  第八十四條 被宣告假釋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監督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監督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監督機關批準。
  第八十五條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予以監督,如果沒有本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情形,假釋考驗期滿,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并公開予以宣告。
  第八十六條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發現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
  第八節 時效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第八十八條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條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九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本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施行。
  第九十一條 本法所稱公共財產,是指下列財產:
  (一)國有財產;
  (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三)用于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者專項基金的財產。
  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
  第九十二條 本法所稱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指下列財產:
  (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資料;
  (二)依法歸個人、家庭所有的生產資料;
  (三)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的合法財產;
  (四)依法歸個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債券和其他財產。
  第九十三條 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第九十四條 本法所稱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第九十五條 本法所稱重傷,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傷害:
  (一)使人肢體殘廢或者毀人容貌的;
  (二)使人喪失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機能的;
  (三)其他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
  第九十六條 本法所稱違反國家規定,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
  第九十七條 本法所稱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或者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
  第98條 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第九十九條 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
  第一百條 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
  第一百零一條 本法總則適用于其他有刑罰規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債權人拒絕受領債務人如何處理

一、債權人拒絕受領如何處理
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這不僅意味著債務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債務,而且也意味著債權人在債務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時,應當接受、領取該債務的標的物。如果債權人拒絕受領標的物,債務人就難以履行債務。因此,在債務人履行其債務時,債權人無正當理由卻不予受領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在我國,目前的提存部門為公證機關。
二、債務人的義務轉移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并轉給第三人。
三、如何防范債權人拒絕受領?
1、債權人由于很多客觀原因(如暫時不需要貨物,但又不想承擔保管責任及風險等),往往會找借口來逃避自己的受領義務,但如果合同中沒有規定債權人遲延受領或拒絕受領的違約責任,對債務人的利益保護將殊為困難。故合同應約定債權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自己的受領義務所應當承擔的具體的違約責任,這樣對債權人無疑是一個有效的震懾,對債務人為此可能付出的額外費用也將是一個很好的補償。另外,根據法律的規定,債務人也可以在符合法定的幾種情形時,將貨物提存或者把貨物變賣后所得的價款提存,以完成自己的合同義務。
2、合同條款:債務人應當嚴格按照本合同約定的標的物的質量、數量以及交付時間進行交貨,如果交付貨物的質量、數量未按照合同約定或者交貨時間遲延,視為債務人違約。同時,債權人無正當理由不得遲延收貨或者拒絕收貨,債權人遲延收貨或者拒絕收貨的,每遲延一天承擔200元的保管費;債權人拒絕收貨或者遲延收貨超過30天的,債務人除將該批貨物進行提存外,債務人還有權要求債權人承擔上述約定的保管費用以及承擔合同總額的10%的違約金。
3、法規鏈接:《合同法》第101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一)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二)債權人下落不明;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標的物不適于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
第102條 標的物提存后,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
第103條 標的物提存后,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第104條
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
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

相關推薦:

民事訴訟費用承擔(民事訴訟誰承擔訴訟費)

民事當事人申請法院取證(起訴前如何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

民事上訴狀怎么寫(民事上訴狀格式)

民事證據申請鑒定的期限(申請司法鑒定時限有多長)

民事法律關系有哪些(民事法律關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