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勞動仲裁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是規范勞動仲裁的主要法律法規。
2. 依據該法律,解決勞動爭議應基于事實,合法、公正、及時地著重于調解,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 當勞動爭議發生時,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工會或第三方協助協商,以達成和解協議。
4. 如果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和解協議不履行,可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如果仍不愿調解或調解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5. 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非法律有其他規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勞動爭議仲裁法全文
法律主觀:
勞動爭議仲裁 ,是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對 勞動爭議 在事實上作出判斷、在權利義務上作出裁決的一種法律制度。能夠促進 勞動關系 和諧穩定。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勞動爭議,除遵守《 勞動法 》規定的處理勞動爭議的基本原則外,還需遵守如下特有原則: (1)先行調解原則。即仲裁委員會或仲裁庭在裁決前,首先應進行調解,不經調解一般不得裁決。先行調解是仲裁的必經程序,但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調解無效的,應及時裁決。 (2)回避原則。是指仲裁委員會成員或仲裁員在仲裁勞動爭議案件時,認為具有法定回避情況不宜參加本案審理,或當事人認為仲裁員具有法定回避情節的,可能影響公正裁決,都可以自動或申請回避。 (3)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庭均為三名或三名以上單數組成。為保證裁決的客觀公正性,《企業 勞動爭議處理 條例》第13、29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勞動爭議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作出仲裁裁決。 (4)一次裁決原則。是指任何一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都是最終裁決,當事人不服裁決的,不能向上一級仲裁委員會再次申請仲裁,只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實行一次裁決原則可以及時解決勞動爭議。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條 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并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勞動仲裁依據的法律法規都有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是勞動仲裁的主要法律依據。在我國,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如果希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程序。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提出勞動仲裁的一方通常需要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書面申請。
如果勞動爭議是因為履行集體合同而產生的,并且在經過協商后仍然無法解決,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如果尚未建立工會,那么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代表來依法申請仲裁。
在發生爭議的情況下,如果勞動者一方有十人以上,并且有共同的要求,他們可以推舉三到五名代表來參加仲裁活動。這些代表人在仲裁過程中的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代表人想要變更、放棄仲裁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仲裁請求,進行和解,必須得到被代表的當事人的同意。
如果發生爭議的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并且無法承擔相關責任,那么其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應當作為共同當事人。
勞動者與個人承包經營者發生爭議,并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情況下,應當將發包的組織和個人承包經營者都作為當事人。
在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內,如果一方當事人通過協商、申請調解等方式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申請支付令等方式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都會導致仲裁時效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因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勞動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確定等其他正當理由,導致當事人在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內不能申請仲裁的情況下,仲裁時效可以中斷。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一、總述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確立勞動爭議解決機制,確保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權益得到公正、及時保護。法律規定處理程序、原則及責任。
二、基本原則與程序
1. 調解與仲裁原則
- 公正、及時、高效處理勞動爭議,保障雙方權益。
- 優先調解解決,引導當事人合法化解糾紛。
2. 調解程序
- 爭議發生,當事人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 調解委員會及時組織調解,制作調解書,雙方須遵守。
3. 仲裁程序
- 調解失敗,可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
- 仲裁委員會決定是否受理,在規定時限內。
- 充分聽取雙方意見,進行證據交換和質證。
- 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力,雙方應履行。
三、法律責任
- 不履行調解協議或仲裁裁決,可申請法院執行。
- 違反調解仲裁程序,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四、結語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旨在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維護雙方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熟悉并遵守法律對雙方至關重要。具體細節請參考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推薦:
新勞動仲裁法(2022年中華人民勞動爭議仲裁法全文)
私分罰沒財物罪如何處罰(私分罰沒財物可判多少年)
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如何處罰)
偽證罪主體(偽證罪的構成要件有什么)
無證駕駛黑車致人死亡(黑車無證駕駛撞死人判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