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夏朝之前有一個所謂的朝代是虞朝。虞朝 (約公元前36世紀-約前21世紀 ),中國歷史上一個可能存在過數百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舜是虞朝的最后一位統治者 。有虞氏是上古時代的一個方國或部落,也是夏以前的一個獨立的朝代。古史傳說中著名的圣王舜,就是有虞部落的首領。
歷史學家對夏商周之前是否有虞朝存在不同看法。一種較普遍的意見認為,夏商周之前沒有虞朝。夏代以前,明確稱道的政治事跡,只有堯、舜、禹相禪讓一事,以舜(有虞氏)來說,在位僅五十年,這作為一個朝代而言,是難以成立的。另一種意見認為,虞朝是古代史中實際存在很長時期的一個朝代。《韓非子·顯學》載:“虞夏二千余歲”。按此說法,有虞氏決非只有一代五十年。另外,根據《國語》、《左傳》等史料記載,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幕、窮蟬、敬康、句芒、蟲喬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虞閼父、胡公滿等15個名號。
擴展資料:
唐堯與虞舜的并稱。亦指堯與舜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唐朝,是上古時代唐堯建立的王朝,后世之人經常把唐朝與虞朝并稱,史稱“唐虞”。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國家只是部落聯合體,非常松散,不利于國家的統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后,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史稱唐朝。
唐堯去世后,唐朝宣布告終,虞舜正式建立虞朝,史書把唐堯禪位后的二十八年稱為唐虞之際。虞朝,是唐堯死后建立的王朝,他繼承了唐堯時期的一切政治遺產,包括人才的任用和國家的體制,都是延續著唐堯時期的制度。堯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
唐堯和虞舜沒有特別的記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夏朝本身年代久遠,文字記錄也未發達;也可能是夏王朝自知取代虞朝,無論如何論證也實際難以服眾而故意以各種方式干脆徹底埋沒虞朝的歷史,使得后來人幾乎根本無法知道虞朝的存在;也很可能是儒家創始人為了美化古代,而刻意把虞朝說成是禪讓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虞朝
在夏朝之前是沒有朝代的,但是在夏朝之前的奴隸社會是炎黃是在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河北涿鹿,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堯唐是在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在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舜虞是在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在今山西永濟, 虞帝舜。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后“,去世后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后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于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擴展資料:
中國遠古時代指的是夏、商、周以前的時代,距今4000年以上,在中國,重慶市巫山縣發現的“巫山人”化石,有200萬年的歷史。此外,還發現了許多古人類化石,如年代稍晚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等,數量很多、分布地域也很廣。在遠古時代,由于生產力低下,人們只有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人們各盡所能、共同勞動、平均分配食物。為了生存與發展,他們必須選舉公正、賢能的人當首領,以帶領大家進行生產、抵御外來的侵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朝代
夏朝之前應該是部落制度!實行禪讓制!夏以后就是父子相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