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一詞最早是出現在于馬云于2016年的云棲大會上說的一句話:“純商業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的說法,只有新零售這一說!”
新零售,是什么?新零售這個概念被提出以后,引起了軒然大波,現在大家也都對新零售有所接觸,但是更多的人還是一臉茫然,新零售,是什么?
有大佬說道:新零售,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依托大數據技術,使得零售商獲得大量用戶的精準數據,驅動“人”、“貨”、“場”三者關系的重構。大家一聽,原來如此,雖然不明白你在說什么,但是一看就很厲害的樣子,但是最后還是半懂不懂的樣子。
其實馬云在2016年的云棲大會上還有后半句話,解答了新零售是什么的問題: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的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這句話的理解難度就要低多了,線上線下結合銷售,再配合現代物流,才能產生新零售。
舉個例子我們在京東、淘寶等網絡購物平臺購物,這個就是線上銷售,而我們去沃爾瑪、家樂福之類的商城購物,這個就是線下銷售。而這兩者結合銷售,就是所謂新零售。
以沃爾瑪為例,沃爾瑪作為世界性的連鎖企業,以營業額計算的話,也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他主要涉足于零售業,但是長期以來,對沃爾瑪產生巨大威脅的企業,不是家樂福,不是好市多。而是我們所熟知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電子商務對沃爾瑪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沃爾瑪也開始布局線上購物領域,以沃爾瑪中國為例,沃爾瑪在京東上線了沃爾瑪旗艦店,山姆會員店等等,同時沃爾瑪戰略投資達達-京東到家,構建同城配送物流,實現了線上線下+現代物流的體系,正是新零售的未來形態。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大家都認為電子商務會是未來的趨勢,線下實體店將會死亡。但是近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趨近平緩,已經到了瓶頸期,線上購物終究還是缺少了一分線下購物的體驗感。電商巨頭紛紛轉戰線下,而實體行業也都開始觸網,這似乎就是馬云所說的新零售的雛形了。
從馬云提出新零售到現在,已經三年過去了,阿里巴巴也不再提電子商務,而是在打造一個全生態系統,電商與實體相結合,形成了一個閉環,線上與線下不是互相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一體。
新零售模式所以新零售的模式都將是線上線下將結合,打造大數據、全渠道、全鏈路的模式。原本的線上電商打造線下門店,原本的線下實體店打造線上網店等等,他們的發展方向不同,打造目標是一致的。
新零售是線下體驗與線下服務及物流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人工智能技術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說到底,阿里的新零售就是以用戶為中心通過大數據重構人、貨、場,全面打通線上和線下。
新零售是以用戶為中心,在技術驅動下,建立在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的基礎設施上,依托新供應鏈,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重構人、貨、場,滿足用戶需求,提升行業效率,實現"全場景、全客群、全數據、全渠道、全時段、全體驗、全品類、全鏈路"的零售新模式。
因為“新零售”,中國零售產業原本看似穩固的格局又開始新的洗牌
目前看來,新零售的“新”,首先落點在于信息化。中國零售業還是很落后的,大部分零售終端還是手工記賬的模式。現在的新零售,不過是把這一落下的功課用新技術給補起來。其次是線上線下融合。第三是商品供應吻合消費升級的需求,而非都是常見的大陸貨,你賣金龍魚我也賣金龍魚,你賣辣條我也賣辣條。便利店“西北王”就專門設置了一個部門做新的商品采購,做了一款椰子凍,賣得不錯。
新零售行業市場規模
雖然新零售處在初級發展期,但目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規模。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零售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新零售市場規模為389.4億元。預計未來,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和新零售模式的創新,2022年將達到18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5%。可以說,此后5年間的新零售市場將是一片藍海。
2017-2022年新零售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0萬億新零售市場分布情況
一、中大型賣場
賣場面積可達到四五千平方米。盒馬鮮生就是這類型的代表,永輝旗下的超級物種面積更小一些,大概在一千平方米左右。這個板塊未來市場份額大概是30%。
因為巨頭在信息化技術上的底蘊更厚實,盒馬鮮生剛創立時就直接調派了阿里巴巴T9工程師做研發。并且,阿里巴巴過去在物流等領域積累的技術都可以讓盒馬鮮生受益。其次線上線下團隊的招募、整合、管理都是挑戰,在線上流量上,巨頭也有天然優勢。這個領域最終比拼的是資本。留給創業者的空間比較小。
二、便利店
這一塊的市場份額大概是30%-40%。在這一板塊,創業者機會很大。現在中國號稱有600萬家便利店(包括夫妻店),沒有哪個巨頭能把這些店全部吃掉。資本的影響力也沒有那么大。
在B2B這塊,目前并非是巨頭的主戰場,創業公司有大概3年的窗口期可以快速奔跑。現階段大量夫妻店的信息化改造還沒有完成,對于巨頭來說,進入成本太高。他們最喜歡的是標準化的市場。如果便利店完成了信息化、標準化,那就是巨頭進場收割的時候。如果創業公司三年后做到千億GMV規模,自己都是一個小巨頭了,那就有和巨頭掰手腕的實力了。
決定一家便利店成敗的70%因素是選址。選址也并非是巨頭擅長的,需要有長期經驗的積累,相對來說傳統零售出來的人優勢比較大。
為了提升擴張速度,很多便利店連鎖企業采取了自營+加盟的模式,這是目前比較主流的方式。
自營讓公司跑通了模式,包括供應鏈管理、成本核算、員工管理、動線設計等,接下來用加盟模式快速擴張。通常來說,加盟主要掌控兩個地方,一個是品牌,另一個是供應鏈。相對來說,純加盟模式掌控力偏弱。
和便利店相似的是社區生鮮店,之前有一篇專欄談過社區生鮮店的問題。這兩種業態以后有可能會打通,不管是便利店,還是社區生鮮店都會增加餐飲區域來增加客流量、提升坪效。
三、無人零售
無人零售在過去一年成了個小風口,不過我預計這一板塊的市場份額占比大約10%。當然10%也有3萬億的市場,不小了。看了一些這一細分領域的公司,我認為無人貨柜是有機會的。在人口密集、不適合開店的地方,例如機場、學校等,無人貨柜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用來銷售一些走量大的標品。
無人貨柜的關鍵點,第一還是選址;第二是硬件制造和成本管理;第三是供應鏈管理,也包括了涉及跟物業談判、后期的補貨等運維問題。雖然看起來無人零售很輕,事實上這是一個很重的行業。如果是單一品類的無人貨柜,做大的可能性很低。如果增加供給,那后端的供應鏈、物流、補貨成本都會增加。
新零售是30萬億的市場,市場巨大,機會巨大。排除掉創業公司比較難做起來的中大型賣場這一板塊,剩下的便利店板塊我估計會誕生5到10家百億美元以上的公司,甚至超過千億美元。無人零售這一塊可能也有5到10家。
目前對于各行各業來說,新零售有以下幾種運作模式:
第一種:線下實體店的內在變革
這是在目前被說的最多的新零售方式,下面舉個典型的案例:在全世界的零售中,跨界模式是現在的風潮之一,這個風潮早在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前就已經有了。永輝超市在今年年初推出了“超級物種”,其實主要的意思就是,在商超里面加入餐飲的元素,逛超市逛累了,直接吃,吃完了接著逛。
第二種:線上導流,線下消費
比如小米之家,小米之家是目前線上導流,線下多品類經營的典范之一。簡單的說,小米之家通過線上的影響力,把線上的流量以及大型商超的自然流量導入到線下的小米之家門店中,然后在門店中以多品類的小米系列產品來吸引消費者,在增強消費者的用戶體驗的同時,能夠購買不同品類的小米產品,從而增加銷量。2016年度,51家小米之家平均銷售額7000萬左右,坪效達到了25萬,費用率8%左右。由于成本相對固定,在銷售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線下的成本已經可以跟線上打平。
第三種:線上線下一體化
新零售的最終目標,就是線上線下一體,而這個目標如果要最終實現,需要的是大數據的支持。
我們知道,亞馬遜公司是最早進行在線推送的公司之一,最早的時候亞馬遜只做在線賣書的業務,后來他發現在A地購買了同品類的幾本書的用戶,在B地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所以,A和B兩個地方存在同樣的群體,他們有著類似的興趣愛好。
敏銳的亞馬遜開始進行了數據分析,并根據數據將人群進行了劃分,比如說你瀏覽了兩本暢銷的科幻類作品,并最終做出了購買的行為,那么他就會根據你的購買和瀏覽行為,結合大數據分析,看看你的同類們除了你購買的書之外,還會買哪些書,然后把這些書做個排行給你做推薦。通過這種推薦,亞馬遜的圖書銷售額漲了30%以上,這就是大數據的力量,也是未來新零售必然要結合的力量。
新零售就是全渠道零售,是線上線下的整合營銷模式,本質上是結合線上和線下。
新零售就是讓商業行為在線,即零售數字化。具體通過以下五個方面:
1、顧客數字化:今天消費者不論到不到店,都可以通過微商城、APP、小程序等隨時隨地買到商品。商家通過數字化與消費者建立數字通道,這也是實現新零售的基礎;
2、商品數字化:消費者買到的商品不一定是店內的實物,還可以是服務、生活方案。例如還未成熟的水果,在還未采摘時就開始銷售,這就是數字化商品;
3、營銷數字化:今天我們很難看到店鋪里面人山人海的銷售盛況,營銷方式改變了。
4、交易數字化:今天我們擁有多種交易、支付方式,可以面對面現金支付,也可以采用支付寶、微信等數字支付;
5、管理數字化:當店鋪的顧客、商品、營銷、交易均數字化之后,店鋪的管理也就自然而然數字化。
不管是新零售、智慧零售還是無界零售,商業變革是事實存在的。如果商家不改變思維,就很難做生意,新零售就是將生意數字化。
新零售門店的經營模式最終也是要服務好消費者、提高產品質量、打造門店品牌形象等,需要一個具體的對店面進行品牌戰略制定、門店經營策劃、門店品牌形象樹立的品牌設計運營公司,那天品牌店面設計以新零售店面設計運營新模式獲得企業的認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