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怎樣成為股神,他的成功秘密是什么?
因為他的投資創造的價值,在華爾街沒有別人實現,也沒有人能超越,所以我們叫他股神
我自己認為他是處理好了投機與投資這對孿生兄弟的關系。
股神巴菲特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
股神巴菲特是怎樣成功的?
他的成功很大程度只是搭上了美國經濟的順風車。更多請看視頻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為世界首富的?巴菲特能成為富翁,原因很多。當然,在他的投資生涯的后半期,他已經不僅僅在做股票了,他擁有了一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特殊性,給他的投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且這種資金還沒有成本。再加上資金規模的巨大,他能夠影響所投資公司的經營,這都是他成為富翁的原因。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他的后半期并不是僅僅依靠炒股票取得的利潤。老巴能成為首富,因為他即是一名優秀的投機者,更大層面上也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所以,作為我們中小投資者,大可不必研究他后半段的投資經驗,我們要研究他從窮光蛋發家致富的過程,也就是他淘得第一桶金的方法。將來您要發了財,您也能象他一樣搞這些資本運做,畢竟誰錢多,誰的投資途徑就更廣泛嗎。
他能依靠股票取得第一桶金,首先是因為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非常符合股票市場。比如,他個性沉靜,喜歡深沉的思索;非常勤奮,對任何知識都充滿了興趣;個性非常穩定,沒有那些普通人的不良習性;人品非常優秀;獨立思考能力非常強,幾乎不受外界的影響等等。
其次,這個人在發財之前有過長期的投資失敗經歷。根據他的傳記,老巴這個人很小就投身了股票市場。但是他和我們大多數散戶一樣走的是技術分析的道路,炒短線。這導致他很長一段時間沒賺到錢(我們普通人只看到他一夜暴富的經過,卻沒有注意在發財之前他所經歷的長期失敗過程)。正是長期的失敗經歷,他本人又非常善于思考,使他對資本市場的投機機理有著非常刻骨的理解。這種經歷是每個投資者都要經過的課程,只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或著不善于思考,總結不出有用的經驗。所以,老巴在走上價值投資道路后,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不僅僅懂得企業投資,而且精通投機,是一個兼備型的人才。比如,中石油的投資,他的拋售時機把握的簡直太精確了,幾乎就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夕,這都是他在青少年時期炒短線積累的投機經驗造成的。所以,我不支持普通人一上來就搞價值投資,我支持新手應該用至少5年的時間在股市里炒短線,表面上看這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只有這種浪費才能讓一個人終身能立足于這個市場。只有短線的經歷才能真正讓一個人把握好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也可以說是技術分析的升華。
最后,老巴在創業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二戰以后的經濟騰飛期,您有空可以找找美國60年代的大盤走勢圖就明白了。
所以,老巴能成為首富,原因很多。反正靠股市發財和其他生意一樣,都需要耐心與執著,別指望一夜暴富。
一家之言,見笑了!
確切講,他不是光靠股票成為首富的,股票是一種途徑,也就是他老師格專雷厄姆的價值投資,你屬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他其他的突擊還包括掌管一個強大的資本運作團隊,其中一些人的水平不在巴菲特之下,在他公司的股東大會上可以看到這些牛人,比如蒙哥。
另外巴菲特通過股東的身份也對控股的公司管理有一定影響,只不過他不是特別精通,他需要的是熱情的并且有能力和責任的公司管理者,這樣的人才能帶好公司,巴菲特才能獲利。
只有上面有人說巴菲特收購原始股,然后拋售,我只能說,不知道就別給人家回答,會誤導人的。巴菲特不是投機家,而是長期握有股票待股票市場價格高于其股票本身價值時候出手。中國有很多申購新股然后首日拋售,這種短視和投機的行為跟巴菲特的投資是有本質差別的。
媒體習慣將巴菲特稱作“股神”,而外國媒體報道巴菲特時并沒有“股神”的頭銜。巴菲特不贊成炒股,反對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去賺錢,也不同意使用高杠桿借錢投資。
2015年5月2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在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召開,中國眾多媒體報道了大會盛況,并一如既往地把該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沃倫·巴菲特稱作“股神”。
給巴菲特“股神”頭銜的始作俑者是誰很難考證,但筆者查閱外國媒體報道巴菲特時并沒有“股神”的頭銜,一般都稱他是“商業巨頭”、“投資家”、“慈善家”和“奧馬哈哲人”。巴菲特的財富帝國根本不是炒股炒出來的,而是投資實體經濟的利潤積累而來的。巴菲特是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投資家,并成為2008年世界首富。
在“2015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榜”上,巴菲特以凈資產727億美元名列第三,第一名是大家熟悉的比爾·蓋茨(792億美元),第二名是墨西哥的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盧(771億美元)。在“2015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上,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蟬聯第五名,是美國最大的企業。
1.兒時巴菲特,會念生意經
巴菲特生于因炒股炒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期間,即1930年8月30日。他很小的時候就滿腦子生意經,走家串戶賣口香糖、可口可樂,還當報童、販賣高爾夫球等。巴菲特在11歲時買了他人生的第一只股票,那是6股市政服務優先股,他把其中的3股送給了姐姐。巴菲特14歲時用自己做生意賺的1200美元買了40英畝農場。就這樣,他小學到大學,邊上學,邊打工,邊做點小買賣,到1950年賺了9800美元。
巴菲特年輕時畏懼在公眾面前講話,但他認為,口才是一個人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于是,在他21歲的時候參加了卡納基公共演講培訓課程,之后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夜校教授投資原理,他的學生的平均年齡是他的兩倍。他在教學期間還買了一個加油站,但他并沒有從這個加油站上賺到錢。
到1956年,巴菲特的積蓄達到了17.4萬美元,他用這些錢在奧馬哈開辦了巴菲特合伙有限公司。1957年,巴菲特用3.15萬美元在奧馬哈買了一處三居室房子,他現在仍住在這所房子里。
1962年,巴菲特合伙公司的資產超過了718萬美元,其中103萬美元屬于他的權益,32歲的巴菲特成了百萬富翁。
巴菲特婚姻很奇特。1952年他與蘇珊結婚,育有3個孩子。蘇珊酷愛歌唱,想離開奧馬哈到外地發展。1977年,便把阿斯特麗德·曼克斯小姐介紹給丈夫,從此巴菲特與妻子長期分居,但一直沒辦離婚手續,巴菲特則與阿斯特麗德一起生活。2004年蘇珊去世。2006年,巴菲特在自己76歲生日與60歲的長期非婚伴侶阿斯特麗德結婚。
2.巴菲特的財富帝國源于一次不成功的收購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原本是1839年創建的一家紡織公司,后來紡織企業不景氣,公司賣掉了一個又一個工廠。當時,該公司在虧損的情況下仍堅持分紅,1961年每股虧損0.24美元,但分紅0.75美元;1962年每股虧損1.34美元,但分紅0.1美元。公司經營連年虧損,加之公司用賣工廠的錢溢價50%回購股票,公司凈資產從1955年的5500萬美元減少到1964年的2200萬美元。
從1962年12月開始,巴菲特大量收購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當時的市場價格是每股7.5美元,而每股賬面資產是20美元,巴菲特認為這只股票太便宜了,就像在大街上撿煙頭。
1964年,伯克希爾公司總經理西伯里·斯坦頓與巴菲特口頭約定,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回購巴菲特手里的225000股股票,可巴菲特在5月6日收到的正式收購要約上,價格成了每股11.375美元!這讓巴菲特頗為惱火,認為斯坦頓在捉弄自己,便取消了這筆交易,轉而加倉吃進這只股票,到1965年4月,巴菲特共購得伯克希爾公司392633股股票,占1017547股流通股的38.6%,占公司總股本的25%,取得了該公司的相對控股權。1965年5月初,巴菲特在董事會上辭掉了斯坦頓,一解心頭之恨。
巴菲特控股伯克希爾公司開始的兩年,公司的業績有所好轉,但從1966年開始,公司業績一路滑坡,巴菲特不得不在1985年關閉了所有紡織廠。
巴菲特常說,收購伯克希爾公司是他投資生涯的第一次嚴重失誤,如果當時不收購這家拖累了他20年的紡織公司,而是直接投資保險業,他的投資收益會增加2000億美元。
1967年,伯克希爾公司斥資860萬美元收購了國民保險公司。巴菲特后來仍稱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投資失誤,并對這次失誤追悔莫及。不是因為他買了一家不好的公司,而是因為這個公司太好了,不該讓伯克希爾公司購買,而是他自己掏腰包購買。保險業是巴菲特的投資最愛,他本該自己獨吞這塊肥肉獲得1000億美元的投資回報,他現在必須與伯克希爾公司的陌生股東分享這些投資收益。
3.巴菲特執掌的公司竟是只“鐵公雞”
目前,伯克希爾公司是多樣化企業集團,包括保險和再保險(對保險的保險,巴菲特為美國70%的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能源、制造、服務、零售、傳媒等,公司擁有53家子公司(含7家控股公司),并在世界范圍購買優質公司股票,股權超過7%的公司就有:美國石膏公司(26.83%)、DaVita(17.87%)、美國運通公司(14.88%)、穆迪(12.21%)、威瑞信(11.15%)、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9.85%)、可口可樂(9.16%)、富國銀行(9.01%)、IBM(7.82%)。
雖然伯克希爾公司的業績舉世矚目,在1965-2014年期間平均年增長率為21.6%,跑贏了標準普爾500指數(這期間平均年增長率為9.9%),但其股票市值也出現過多次大跌,如1974年大跌49%,1990年大跌23%,1999年大跌20%,2008年大跌32%。
伯克希爾公司2015年5月1日發布的2014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4年總資產5262億美元,營業收入1947億美元,稅后凈利潤199億美元,股東權益為2402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每股凈資產146186美元,A股每股收益12092美元。公司共交納公司所得稅79.35億美元,其中美國聯邦政府所得稅64.47億美元,州所得稅5.6億美元,外國政府所得稅9.28億美元。
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分A股和B股,一股A股可以轉成1500股B股,但B股不可以轉成A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A股1642909股,B股32.25億股。B股的經濟權益是A股的一千五百分之一,B股的投票權是A股的一萬分之一。
2014年第四季度,A股股票每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最高價為229374美元,最低價為198000美元;B股最高價為152.94美元,最低價為132.03美元。
伯克希爾公司1965年被巴菲特收購后,除1967年每股派息0.1美元外,再也沒分過紅,是只名副其實的“鐵公雞”。公司2014年盈利分配方案股東投票表決結果是:A股反對分紅與贊成分紅的比例是89比1;B股反對分紅與贊成分紅的比例是47比1。當然,巴菲特等幾個公司高管手里握著多數投票權,他們幾個人就能代表所有股東作出決定。巴菲特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擁有32.4%的投票權和23.3%的經濟權益,蓋茨是公司第二大股東。
4.作為5000億美元資產的公司總裁,他的年薪只有10萬美元
2014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14的伯克希爾公司有數萬名職工,但總部只有12名職員(近年才增加到24人),辦公室總面積只有325平方米,這讓中國讀者難以置信。更難以置信的是,巴菲特在前幾年前的一次演講時稱,他從未去過公司總部。還難以置信的是,這個世界最能賺錢的公司董事長兼CEO巴菲特年薪只有10萬美元,是美國全國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2倍。公司董事年薪只有900美元,均沒有股票期權獎勵。還有,巴菲特的辦公室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老樣子,辦公桌還是父親70多年前用過的,辦公室唯一現代點的東西就是辦公桌上的一部電話。巴菲特這個管理著擁有5262億美元資產的巨型公司的人,就是在這看上去像是19世紀普通家庭書房的地方閱讀成噸的文件資料,搜尋著各種投資機會,進行思考決策。
巴菲特現年85歲,但沒有退休的意思,他說自己“要到去世后的第五天才退休”。巴菲特就是公司的搖錢樹,他就是公司的品牌,人們給伯克希爾公司投資,主要是沖著巴菲特的名氣與智慧,如果巴菲特退休,相信其公司及股票價值會有一定的折扣。
現在,只要與巴菲特有聯系的事情,就奇貴無比。巴菲特公司的股票世界最貴,與巴菲特一起吃頓午餐也要幾百萬美元。2012年,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座位拍到346萬美元,2014年也拍到217萬美元。
作為慈善家的巴菲特早就向全世界承諾,把他自己和整個家庭全部財產的99%以上拿出來回報社會,用于慈善事業。他認為,剩下1%就足夠用了,如果多花一點錢,既不會給他增添快樂,也不會改善生活;相反,把99%的錢捐出來,可以大大改善其他人的健康和福利。他說:“我之所以有今天,要歸功于我所在的好社會對我的恩賜。我只是個幸運兒,如果我生在一個偏僻的國家,如果我不是出生在美國,我就會一文不值。”
2006年,巴菲特宣布將自己持有的伯克希爾公司1000萬股B股股票捐贈給蓋茨慈善基金會,按2006年6月23日的股價計算,這一捐贈價值為307億美元,是歷史上最大的單筆捐贈。
巴菲特在2001年與120名美國富豪聯名在《紐約時報》發表聲明,呼吁政府不要取消遺產贈與稅,稱取消這種稅將使美國富翁的孩子們不勞而獲,使富人永遠富有,窮人永遠貧窮,這將會傷害窮人家庭。
5.買股票只看股價漲跌,太愚蠢了
現在讀者應該對巴菲特有新的認識了,他不是炒股的,不是靠投機股票套利,而是投資家,而他收購和投資的企業基本上都屬于傳統產業。
巴菲特在一所商學院演講時對學生說,在座的任何人誰愿意把未來收入的10%給他,他就給誰開出一張10萬美元的支票。這就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買公司股票,買的是公司未來的盈利分成,如果他認為公司未來不能給他帶來現金分紅,他是不會買這只股票的。
這似乎有點滑稽,巴菲特購買其他公司的股票看重分紅,他自己的公司卻一毛不拔。他對此解釋稱,把這些盈利留在公司由他替股東滾動投資,會比股東自己投資到別的地方回報率更高。
2015年5月5日晚上,天橋資本在拉斯維加斯召開的投資說明會上,對沖基金巨頭丹恩·勒布就公開批評巴菲特“言行不一”。
在2015年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再次強調:“要把購買股票視為自己擁有企業的一小部分所有權。”他說,炒股的人們今天買了股票,明天早晨就迫不及待地看股價是漲了還是跌了。以驗證自己購買這只股票的決定是否正確,這太愚蠢了。他們不是購買企業,而是購買企業的價格。他經常形容說,你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要與這個公司結婚,而不是一夜情,隨便找個人派對,厭煩了就換新的。
巴菲特偶爾也出售短期購買的股票,但那不是投機套利,而是優化投資組合,多數情況下是為收購一家大企業而籌措資金。
6.一直沒買微軟的股票,因為他只投資熟悉的行業
巴菲特喜歡購買與大市關聯度低、市盈率低、能長期分紅的股票,只買自己熟悉的行業、熟悉的公司的股票,對科技股不感興趣,因為他不熟悉科技行業。他在2012年5月明確表示,他不會購買臉譜和谷歌的股票,因為這類企業的未來價值很難評估。雖然他與蓋茨是好朋友,但他一直沒買微軟的股票,相反,蓋茨是伯克希爾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巴菲特也拒絕購買首次發行的股票,他認為,公司首次公募圈錢,公司圈錢后干什么不好判斷。作為投資購買一個公司的股票,必須了解這個公司,能確保這個公司在未來10年里有好的價值表現。
1972年,巴菲特用2500萬美元買下喜詩糖果公司,因為他認為這個品牌的認知率高,還有價格上調空間。巴菲特買下喜詩,每年12月26日都要提價,逼迫人們在圣誕節漲價前搶購。還有情人節,巴菲特認為,在情人節拿著一盒價格是6美元的巧克力送給心愛的人會覺得拿不出手,價格低反而滯銷。于是,他就在情人節漲價一倍,并在數家廣播電臺投入廣告,人們開車時打開收音機,都是喜詩的情人節巧克力廣告。這就是巴菲特的智慧,他的這一營銷策略讓價格翻番的巧克力在情人節反遭瘋搶。
巴菲特也持有可口可樂公司的大量股票,同樣看重的是可口可樂的市場認知率和漲價空間。可口可樂每天銷售十多億瓶,每瓶漲價1美分,每天就多賺1000萬美元,伯克希爾公司擁有可口可樂公司9.16%的股權,這就意味著每天有92萬美元流進了伯克希爾公司的賬戶。
巴菲特對甜品業情有獨鐘,他還投資箭牌、番茄醬霸主、亨氏、奶品皇后等甜品企業,所以,有人稱巴菲特熱衷“甜蜜投資”。
7.反對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去賺錢
由于不少股東拿一半的家產買了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公司在投資和收購上出現重大失誤就有可能讓數個家庭傾家蕩產,所以,巴菲特說:“有時候我太過謹慎,但是我寧可有一百倍的謹慎,也不想有1%的不小心。”
巴菲特不贊成炒股,反對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去賺錢。他對這種投機套利行為批評說:“我才不在乎你的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一還是千分之一。如果你給我一支手槍,里面有1000個或100萬個彈倉,可只有一個彈倉里有子彈,你對我說:‘你把槍對著自己的太陽穴,每扣動一次扳機你要多少錢?’我不會扣動扳機,不管你給我什么東西。如果我贏了,這些錢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如果我輸了,后果顯而易見。我對這類賭博游戲不感興趣。然而,總有人不動腦子,把它當作金融工具豪賭。”
他也不贊成使用高杠桿借錢投資,他說:“用別人的錢投資失敗了,這不但損失了你和朋友的錢,還會讓你失去尊嚴,臉上蒙羞,還要面對向你提供資金的朋友的指責。”
8.希望未來是熊市,因為熊市才更有投資價值
巴菲特一生購買了這么多公司,投資這么多企業,有的一筆收購就幾億甚至幾十億、幾百億美元,這些投資決策完全憑借他的獨立判斷,他從未聘請過咨詢師,他更不相信這專家那教授對市場的預測分析,也從不看有關宏觀經濟報道。
投資咨詢組織的典型做法就是,帶著他們的經濟學家到處召開什么投資咨詢會,把經濟學家趕上臺,給人們描述一番宏觀經濟前景,然后,他們一切就從此開始。他認為,這些市場上的老生常談毫無價值。他常說,如果公司雇用了一個經濟學家,公司要裁員,第一個應該裁掉的就是這個經濟學家。
巴菲特從不預測股市走向,自己對后市一無所知,但他希望未來是熊市,熊市時,他會更用心研究該買哪只股票,因為一定有一些股票會更有效率地使用自己的資金。熊市購買股票便宜,這樣可以讓他的投資回報率更高,只有傻瓜才喜歡高價買。
他打比方說,紐約證券交易所就如同一個大超市,你去那里買股票,你希望什么呢?你當然希望股票降價,一路下滑,因為這樣可以讓你買到便宜貨。
9.巴菲特不但不是“股神”,投資也有血本無歸的時候
上文提到了巴菲特自認為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最大的兩個失誤。其實,巴菲特不但不是“股神”,也不是“投資神”,他之所以取得了今天輝煌的成就,除了他善于獨立思考外,還有運氣使他的投資成功率比別人高些罷了。
1993年,伯克希爾公司斥資4.33億美元買下了Dexter制鞋公司,這家制鞋企業無法與外國企業競爭,很快倒閉了,4.33億美元的投資打了水漂。
1989年巴菲特用3.58億美元購買了美國航空公司的優先股,該公司于2011年11月29日申請破產,當日中午,美國航空公司股票價格跌去82%,僅剩0.3美元,巴菲特的3.58億美元投資血本無歸。
價值投資。以往的股票人根本不敢嘗試
股神巴菲特,他有哪些投資原則值得借鑒與學習?
所周知,巴菲特是全球全球公認的股神,憑借自身對市場價值的深刻判斷,身價始終躋身至全球前5行列,但凡成功大家,必然有自己創造的一套完備的系統,如果宏觀策略沒有對頭,成功的只能是靠運氣,而運氣絕不會永遠光顧一個人。巴菲特的投資也有他自身十分嚴密的12條原則
1.第一大投資原則:獨立思考和內心的平靜。
2.對于每一筆投資,你都應當有勇氣和信心將你凈資產的10%以上投入。
3.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
4.如果你投資股票,建議最好不要超過20只。
5.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么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6.擁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7.你應當把股票看作是許多細小的商業部分、把市場的波動看作是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而非參與市場的波動,以及關于投資最重要的幾個字眼‘安全邊際’概念。
8.很多事情做起來都會有利可圖,但是,你必須堅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我們沒有任何辦法擊倒泰森。
9.就算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訴我他未來二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10. 當一些大企業暫時出現危機或股市下跌,出現有利可圖的交易價格時,應該毫不猶豫買進它們的股票。
11. 如果我們不能在自己有信心的范圍內找到需要的,我們不會擴大范圍。我們只會等待。開始存錢并及早投資,這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
12. 不能承受股價下跌50%的人就不應該炒股。
相關推薦:
企業間借款合同范本(簡單的公司企業之間借款合同范本)
企業借款合同樣本(企業借款協議書范本)
企業借款合同有效嗎(公司之間借貸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汽車長期租賃合同(車輛租賃合同樣本)
聘用合同制(聘用合同是編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