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對銀行股帶來負面影響”?
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對銀行股帶來負面影響,這是為什么?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商業銀行可以用來放貸款的錢少了,而目前國內的銀行主要收入是來自存貸款的利差,所以對銀行股來說是一個負面的消息。
風險:
銀行信貸增長過快導致流動性泛濫、通脹失控。
銀行信貸增長過快導致央行采取過激的緊縮手段,結果傷害了正在復蘇的宏觀經濟。
請問央行上調準備金率和加息對銀行股有什么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6年11月1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會對股票市場產生什么影響?市場人士對此分歧較大。部分人士認為此次微調不會改變流動性,而也有人認為,這一舉措將使市場預期轉淡。
樂觀者:流動性充裕不會改觀
雖然對于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收縮銀根的現實不予否認,但樂觀者認為調整幅度屬于"微調",而且早已在市場預期之內,更應看重這種收縮的實際效果,對股市的影響不會太大 把握升浪起點 現在機構底部建倉名單
有市場人士指出,1500億左右的回收力度確實不小,但造成目前資金流動性充裕局面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銀行放貸沖動所致,關鍵在于貿易順差的現實存在,如果貿易順差增速難以下降的話,那么這"1500億"的坑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填平,資金流動性充裕的局面還是難以逆轉,更何況央行于6月14日已經發行了1000億元的定向票據,市場對此的反應相當平靜。
江蘇天鼎秦洪指出,作為央行調控貨幣投放的重要政策性工具,必然會對A股市場產生較大影響,其中銀行股的影響最為明顯,因為央行可以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回收商業銀行的頭寸,控制其信貸投放。但是,不同情況需要不同分析,因為存款準備金率提升之后的影響,關鍵看銀行的流動性到底過剩到什么程度。通俗點說,如果銀行手里的錢只是略有富余,那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強烈的收縮銀根的信號,對于銀行的影響是負面的。但如果銀行手里的錢非常多,多到發貸款都發不完的時候,適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將為商業銀行提供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的一種方法,而同時正常的貸款投放完全不會受到影響,這樣的結果綜合而言是正面的。考慮到目前整個銀行業貸存比只有68.7%的較低水平,出現后一種情況的可能性較大。
申銀萬國桂浩明更是以中國銀行舉例說明,中行發行后其資本金規模會迅速擴大,那么其放貸沖動可能有增無減。
既然資金流動性充裕的局面不會因此逆轉,那么短期沖擊自然不會扭轉業已形成的牛市格局。東方證券莫光亮認為,從目前的市場走勢看,宏觀調控預期正在被逐步消化,雖然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會對大盤產生一定的沖擊,但相信市場會以震蕩方式消化這一利空,不會產生連續的下跌走勢。
謹慎者:關鍵在于預期向淡
"0.5個百分點"雖然看似不大,但從貸款利率上調不久即調高存款準備金率這一現實來看,政府對進一步控制信貸規模、遏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信心已經顯露無遺。謹慎者正是基于這一判斷,認為會令市場逐步形成不好的向淡預期。
有分析指出,從影響的角度來看,直接影響固然有限,但是傳導出的政策效應影響則不容忽視,因為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先后出臺了貸款加息和存款準備金率提升的信息,從而向市場表明了宏觀調控的決心,這將從心理上抑制A股市場的反彈空間以及對銀行股的追捧。也就是說,政策的直接影響力度是有形的、有限的,但是所傳遞出的政策間接影響力,尤其是傳遞出的政策導向則是無形的、無限的,這樣對A股市場的影響就不容樂觀。
央行儲戶調查顯示居民購買股票基金意愿顯著提高,儲蓄資金流向股市的跡象明顯,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對儲蓄資金的流向應該不會產生影響。但光大證券諸海濱指出,對機構投資者心理肯定會產生影響,使得市場外圍宏觀政策面前景略顯不確定,同時可能讓市場進一步對部分行業產生政策調控的預期,也會對資金過剩推動市場重估這一主線產生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不再是發布公告的即日起實施,而是將實施時間定在7月5日,這似乎與中行的發行上市有著某種巧合。對此有市場人士指出,留出7月5日前的這段時間,一方面有利于中行的順利發行,另一方面給市場一個緩沖的時間段,可以使得市場反應不會過于劇烈,其影響也會慢慢顯露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近期存款準備金率的連續上調其核心問題還是要解決貨幣流動性問題,控制商業銀行的風險,今年多家銀行都陸續在A股H股上市,這也是進一步加強資金的供應和流動性過勝的問題。
存款準備金率的波動不會對存款利息產生影響.存款利息取決于央行是否調整利息,如加息或降息.兩者都是金融調控的手段.
(1)存款準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2)如何調控: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 超額準備金增加 可貸資金增加 貨幣供應量增加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 超額準備金減少 可貸資金減少 貨幣供應量降低
(3)效果:
它是一種威力強大不易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達到預定的中介目標,甚至預期的最終目標,但它將對實際經濟活動產生強有力的沖擊,往往引起經濟的劇烈動蕩,如頻繁調整也將使商業銀行很難進行適當的流動性管理,因此它的運用往往產生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適合微調,也不能經常使用.
希望采納
最近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商業銀行手中流動的錢要減少,影響其盈利和擴張能力。
收緊銀根!那銀行貸出去的貨款就比較少了!自然盈利就少了!
最簡單的說,就是各家銀行需要交給人民銀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證將來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銀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貸款的資金就減少了。
主要影響:
1、銀行:由于資金減少,貸款利潤會減少,這對于目前仍然以存貸利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銀行的業績有一定影響;另一方面,會催促銀行更快向其他利潤來源跟進,比如零售業務、國際業務、中間業務等,這樣也會進一步加強銀行的穩定性和盈利性。
2、企業:資金緊張,銀行會更加慎重選擇貸款對象,傾向于規模大、盈利能力強、風險小的大企業,這會給一部分非常依賴于銀行貸款的大企業和很多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造成一定影響。強者更強。
3、股市:影響非常有限,幅度比預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銀行的資金來說,都還比較充裕,這個比例對其貸款業務能力相當有限;另一方面,市場很早就已經預期到人民銀行的緊縮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經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臺時的瞬間反映一下而已。
4、基金:沒什么影響,基本上是隨股市個債市走的。
5、期貨:短期有利空影響,對一些商品期貨會有較大利空影響,我國目前還未有這種類型的金融期貨,呵呵,所以基本上影響不大。
6、存款:銀行會加大力度推陳出新吸引存款,但對于老百姓而言,沒什么影響
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我國的存款準備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來的,近20年來,存款準備金率經歷了六次調整。1998年以來,隨著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不斷得到完善;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存款準備金率進行過兩次調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將存款準備金率由13%下調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準備金率由8%下調到6%。
存款準備金率:
金融機構必須將存款的一部分繳存在中央銀行,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則叫做存款準備金率。
打比方說,如果存款準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準備金,用于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
萬元。
在存款準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準備金制度有利于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準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于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央行決定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旨在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股市有什么樣的影響?對抑制通脹有什么實在性作用沒?
通貨膨脹——潛伏至顯現
通貨膨脹是指當一個經濟體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
在經濟發展的歷程中伴隨著溫和的通過貨膨脹(物價上升在10%以下)是允許存在的,但是較高的溫和通脹往往會存在著虛擬或泡沫經濟。過度需求和較高的就業
從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各國無一幸免。給中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我們看到沿海地區大量中小企業(外貿企業)呈現規模化倒閉,大量人口失業。全球經濟體可謂是處于崩潰的邊緣。
在全球市場岌岌可危、需求低迷的局面下,國務院在2008年11月初提出規模為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計劃,年底前將先行安排1000億元。旨在刺激經濟、提振內需,恢復人們對經濟的信心。我們從歷史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2007年第三季度以前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穩中有升并創歷史新高,經濟發展的格局是一片欣欣向榮,主要表現在貿易和GDP增長。美國金融危機開始顯現以來至2009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一直處于處于下滑狀態且僅有5%左右。4萬億的救市資金政策出臺后可謂立竿見影,在2010年第一季度末,GDP增速高達15%。當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還處于經濟蕭條甚至停滯的局面,中國經濟發展卻早已獨占鰲頭。在2010末公布的統計數據中,2010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經濟數據,日本2010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萬億美元,中國GDP為5.879萬億美元,中國首次在全年的基礎上超越日本,兩國GDP相差約4050億美元。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發展數度驚人,有專家預測若干年后中國必將是全球的第一經濟大國。
歷年來的經濟數據我們看到了喜人的一面,但是能否做常勝將軍,很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考慮。
第一,美國次貸危機。受次貸危機的影響,各國經濟都處于極度虛弱狀態,經濟快速回暖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中國受次貸危機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并位居第二也是可以預期的。
第二,四萬億的救市資金。我們說經濟為背后的是復蘇,復蘇帶來的必然是通脹。08年金融危機,在上半年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以及向大型企業背景下,整個經濟體制陷入癱瘓的局面,防止經濟衰退,解決就業問題務必是當務之急。國務院對外公布“4萬億”規劃時,首先強調了“出手要快”和“出拳要重”。 2010年3月有數據顯示,政府財政赤字占GDP的55%,想想這是多么龐大而不可估量的數字,可以想象能促進多少需求,為我們強大的GDP做出多少貢獻?
第三,美國和部分歐州國家危機后經濟體是滿目瘡痍,急于復蘇政府必然會通過量化寬松的貨幣和擴張財政政策,刺激居民消費,必然會增大外部需求,而中國主要貿易對象又是歐美等國,推理出短期內GDP上漲于情于理。
金融危機過后帶來的確實是難以抵制的通貨膨脹。中國至2010以來十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達20.25%,創歷年來新高;4次上調存貸款利率,頻繁出臺緊縮的貨幣政策,目的只有一個——抗通脹
2011年4月16日早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參加博鰲亞洲論壇記者見面會表示:央行將繼續努力努力消除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適當收緊貨幣政策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還未走出金融危機陰霾的歐洲,面臨歐元區通脹“高壓”和區內國家債務危機加重的兩難處境,歐洲央行堅決選擇了近三年來首次加息。這些都表明通脹的仍然是經濟發展不可小視的經濟指標。
就目前有專家分析我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第一,流動性泛濫;第二,成本推動型;第三,外部輸入型。
關于流動性泛濫,有點可疑確定不是可靠譜,最新發布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2月流通中現金(M0)數量為44800億元,與一月相比較環比下降5.29%,二月環比下降18.59%,但居民居名消費價格指數(CPI)截止2011年3月同比增長5.40%創近32個月來的新高,城市和農村分別同比增長5.20%、5.90%。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多次加息和調準后,且流動性同期有明顯縮小,CPI依然創出新高。論證中我們可以看出流動性并不存在泛濫。
在成本推動型的理由下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論據。我們說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又稱成本通貨膨脹(工資或利潤推動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今年CPI屢創近三年新高,通貨膨脹日趨嚴重,物價上漲過快。今年年初我們看到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都出現嚴重的用工荒的格局,企業不得不提高工資,可沒有慈善的企業,必然將成本提高轉嫁到物價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變化可以看到,PPI指數今年二月和三月分別同比上漲7.20%、7.30%,創近兩年新高。企業生產的中間價提高,相應物價都會有所表現。物價上漲會相應增加企業投資欲望(預期更高的物價),增加企業的存貨,需要資金來源投入生產,近期的新增貸數據顯示2011年3月額度6794億元,同比上漲33.03%,而二月份額度5356億元,同比下降23.50%,企業貸款有理由增加相應投入生產的需求。
外部輸入型通脹。經濟學家一直強調國際收支平衡,可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大國在貿易這一塊經常呈現入不敷出的態勢,然而中國至2004年以來的巨大的貿易順差,引來世界各國的熱議。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0日報道,奧巴馬在2008年10月29日公布的致美國全國紡織業組織理事會的信中稱:“中國必須改變其政策(包括匯率政策),以便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更多依靠國內本土需求的增長?!眾W巴馬表示,他會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國改變。再者在2009年9月11日奧巴馬決定對中國出口輪胎加征35%關稅,也可以說是遏止中國對輪胎的出口,保護本國民眾就業。危機后的美國、歐洲等國在面臨復蘇之際,會刺激中國出口增加,出口會增加本國產品和本國貨幣的需求,外匯的大量儲備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近期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持續疲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自尼克松政府宣布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28年的一盎司黃金對35美元官家從此被打破,2011年4月黃金價格創出歷史新高,一盎司黃金=1500美元),外圍環境中都有嚴重通脹反應。
中國政府從2008年起在進出口政策中鼓勵進口,在2011年一季度我國出現貿易逆差10.2億美元,六年來首次季度貿易逆差。此次的貿易逆差也是在預料之中,緊縮政策頻繁出臺,大宗商品持續走高,日本地震短期同樣會減少對中國的進口等原因,當然人民幣對于這次逆差“貢獻”是決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可能還存在以下一些觀點同樣支持CPI居高不下:首先,基本工資提高必然會帶動短期內的交易性動機增加,需求會更加多樣化;近期個稅起征有望上調至3000元,短期內仍然會有促進需求的增加。其次,隨著通脹加劇,物價上漲,出口持續減少,貨幣緊縮政策出臺,大量國外“熱錢”涌入,進一步擴大CPI持續走高。最后,我們可以看到政府不斷出新的房價調控政策,這樣大家都在期待房價下降,一部分炒房資金流出,開始進行性的投資或消費,進一步促進CPI不斷攀升。
后期通脹將如演變呢?
第一點,通脹如果沒有有效得到遏制,企業最總將上升成本間接轉嫁到物價上,物價上漲在同比物價水平下,工資相比同期(實際工資)增長物價水平近乎沒有提高,只是促使更高物價水平下市場環境;從整個市場來說,一個行業的工資上漲,必然會引起其他行業工資上漲,進而出現結構性的通貨膨脹,如次此周而復始,必然引起惡性通脹。
第二點,就短期菲利普斯曲線來看通脹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就業崗位,失業率下降,但人們預期的通貨膨脹率與實際的通貨遲早會一致。長期菲利普斯曲線表明不存在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換關系,政府運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業率,還會是通貨膨脹不斷上升。近期擴張財政政策防止經濟出現滯漲,央行不斷緊縮貨幣政策通脹壓力依然很重,后期預期緊縮的政策仍將持續。
第三點,什么時候沒有炒作題材,通脹或許才會消除。炒作或許是一些人地喜好,我們看到炒作大蒜,蔥,食鹽等。受次貸危機的影響房價至2008以來持續走高,從銷售價格指數中可以看到2008年11月86.5的低谷,攀升至2010年5月112.40歷史性高點。房價大漲無疑是通脹的罪魁禍首,他不僅導致了鋼鐵和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而且“拍”出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通知》,涵蓋這些產能過剩行業。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土地交易信息顯示,5月份,全國60個重點城市共成交土地553宗,同比增加73%;成交土地面積2686萬平方米,同比增加89%。超過三分之一的住宅用地超出底價成交,平均溢價達56%。上周全國20個重點城市共成交住宅類地塊36宗,環比增加600%,成交土地面積253萬平方米,環比增加833%。其中,有5宗地塊溢價水平超過100%,有11宗地塊溢價水平超過50%,有20宗地塊溢價不到50%成交。2009年6月30日,僅280121平方米,中化方興 以40.6億的天價“奪魁”。天價地王們不斷刷新地價,究竟喻意何在?開發商成本提高再次轉嫁到房價里,炒房團同時借力炒作哄抬房價,開盤空的局面,表現出需求大于供給市場格局,完全背離了自由市場機制。當房價持續高出真正需求人們承受范圍內,政府出臺一系列房產調控打壓政策,房價才得以保持在穩中有升的態勢。后期的發展中,房價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繼續上行的空間仍然存在。(一)、商品房供需后期主要看剛性需求者(能付得起高額房價的人,需要找“丈母娘”的人),只要這些人不“需要”房或市場達到飽和,此刻房價降的趨勢才得以體現;(二)、處在衰退性的人口的中國,正在面臨人口老齡化加劇,購房需求后期必然會降低,人人有房的居局面終有一天會實現;(三)、土地供應面積長期處于銳減趨勢,可投資性較差。
當物價上漲在人們心中定性時,降低物價難度必然會加大——通脹簡單,降低通脹難。解決經濟問題更多靠的是大家,政府僅僅是帶頭作用。
存款準備金是一種金融調節工具。
上調0.5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商業銀行減少0.5%的流動性,比如說某商業銀行存款余額為10億元,上調準備金率后,就要拿出10億元*0.5%=500萬元上繳央行作為存款準備金,因此也就減少了500萬元的流動性,即較少了500萬元的可用于貸款的余額。
對老百姓來說,影響不是很大,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上漲。
對股市的影響:流動性差了,進入股市的資金量、成交量都會減少,是利空消息。
對期市影響不大,但會引起短期震蕩。
對匯市的影響:進一步回收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同時有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美聯儲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將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出,對中國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不僅直接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復蘇和通貨膨 脹,也會給美元匯率、大宗商品價格和國際資本流向帶來明顯的變化,進而間接影響到中國經濟金融的運行和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決策當局需要對此作出前瞻性的 調整,減少美聯儲政策變動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
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加劇
在美聯儲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作用下,聯邦基金利率處于歷史低位,美元呈走軟趨勢。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中美利差倒掛和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良好預 期下,2009年以來流入中國的短期國際資本呈現出加速的態勢。未來一段時間里,隨著國際金融機構“去杠杠化”進程的結束,美聯儲向金融市場注入的大量流動性, 通過各種渠道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然而,一旦美國經濟進入持續復蘇,美聯儲必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和逐漸收緊銀根,美國拆借市場利率和聯邦基金利率將會上升。這將使美元升值,并 使部分套利交易平倉。一旦美元企穩走強,國債利率上揚,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資產泡沫可能隨之而破裂。大量投機性資金撤出中國,造成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給 中國的金融穩定埋下巨大的隱患。20世紀90年代東亞國家的資產泡沫破裂并引發金融危機的教訓不可不引以為鑒。
人民幣匯率調整進退兩難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美元匯率的波動,增加了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難度。2005年7月21日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水平也發生 了明顯變化。然而,從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金融危機急劇惡化,避險情緒升溫,國際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將資金撤回美國或兌換成美元資產,導致美 元對主要貨幣匯率保持升值。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事實上又重歸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幅度維持在6.82-6.84之間。2009年3月 下旬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導致美國通脹預期上升、國債融資風險增加和美元融資套利交易活躍,加上全球經濟反彈使得美元作為避險工具的需求大大減 弱,以美元資產保值的資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資產,美元呈貶值趨勢。隨著美元走弱,人民幣匯率自2009年3月份后連續7個月呈貶值態勢,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 有效匯率各貶值9.17%和7.67%。
在美元貶值和短期國際資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再次顯現,人民幣匯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選擇緩慢升值還是大幅升值?我們認 為,中國政府不太可能選擇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熱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獲得升值帶來的收益,熱錢獲利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其次,我們 很難找到一個均衡匯率點,無法計算怎樣的升值幅度為一個合適的水平。采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幣匯率很可能出現超調,資金流向逆轉的風險很大,或者是一次性 大幅升值以后如果沒有升到位,可能還會有下一次的升值預期,造成過多的游資流入。無論是哪一種情形,都會造成資金大進大出,產生宏觀金融風險。再者,大幅 升值對出口型企業將帶來較大沖擊,經濟可能出現大幅下滑,進而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
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水平很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維持不變。即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也將是采取溫和、漸進、可控的方式。在這種升值方式下,升值預期、熱錢流入、資產泡沫和通脹風險都將是貨幣當局需要面對的挑戰。
通貨膨脹卷土重來
面對資本流入以及資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風險,中國CPI和PPI已經連續數月環比上升,并將在四季度實現同比“轉正”,預計2010年會出 現持續的溫和通脹。根據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通脹預期持續加強,當季對未來物價預期指數達到 66.7%,已連續第三個季度上升。美聯 儲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未來全球通脹風險和資產泡沫風險,并通過各種渠道傳導至新興市場國家。
第一,美聯儲推出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削弱了美元資產對短期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中美利率差的推動下,大量短期國際資本涌入 中國。同時,由于外部需求的復蘇,中國出口環境將一步得到改善,貿易順差將恢復至一個更高的水平。通過這兩個渠道,美國的流動性向中國輸入,導致中國的通 貨膨脹壓力上升。
第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通過通脹預期上升、美元貶值引發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導致中國承受更大的通脹壓力。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推出后,美元 持續走弱,由于美元是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最主要計價貨幣,美元貶值直接推動了能源與大宗產品價格上漲。在我國進口商品的結構中,大宗商品,特別是資 源類商品占據較大的比例,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容易傳導至國內PPI。盡管目前的價格管制掩蓋了PPI向CPI傳導的通脹壓力,如果未來資源品價格改革啟 動,則CPI將承受來自上游價格的上漲壓力。
貨幣政策可能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
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出,對中國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如果中國不跟隨美國和全球的量化寬松政策,人 民幣將可能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帶來更多的資金流入。如果中國跟進美國的政策,由于中國的家庭和金融機構并不存在去杠桿化的問題,那么中國貨幣供應量將十 分充足。因此,無論中國跟隨還是不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都會出現流動性充裕的情形,這將推動資產價格泡沫的出現。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儲蓄大于投資、貿易順差居高不下且處在人口紅利期,這些因素在較長時期內難以改變。從短期來看,在熱錢流入、國外補庫存帶 動中國出口增加的推動下,全球資金流向中國,中國外匯儲備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流動性過??赡茉俅紊涎荩聘呶飪r水平。由于人民幣重歸 “盯住”美元的機制,根據蒙代爾的“三元悖論”,在資本跨境流動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中國央行要部分喪失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貨幣政策將追隨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當美聯儲加息信號非常明確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后,中國央行才會提升存貸款基準利率。在通 貨膨脹顯現的初期,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將更多的依賴于數量工具,如信貸的“窗口”指導、正回購央票、發行定向票據、存款準備金等,宏觀調控政策緊縮的順序 很可能是從窗口指導和審慎監管開始,再到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這中間可能會伴隨收緊項目審批,最后才是進入加息周期。
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對我國金融市場是個嚴峻考驗。熱錢涌入加劇,通貨膨脹加劇,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壓力加劇,金融市場潛在風險加高。
相關推薦:
長期借款利息是多少(長期借款利息怎么計算)
二手車轉讓合同(二手車轉讓合同有效嗎)
涉外行政訴訟程序規定(行政訴訟適用什么程序)
保密協議主要內容有哪些(保密協議書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車庫買賣合同(購買車庫合同怎么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