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么需要貨幣?在此問題上凱恩斯理論和古典學派理論有何主要區別??宏觀經濟問題。跪求答案
古典主義的貨幣理論和凱恩斯的貨幣理論的對比 古典主義是古典宏觀經濟學對理性預期學派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引申,它承襲了理性預期學派經濟理論的基本思想,以理性預期、市場出清和自然率假說為基本假設。 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觀點集中于對經濟周期問題的分析。在這方面,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又分為貨幣經濟周期學派和實際經濟周期學派。 貨幣經濟周期理論認為,如果政府改變總需求的政策是被公眾預期到的,那么總供給曲線就隨總需求曲線的提高而提高,從而抵消總需求對產出的影響。因此,預期到的貨幣沖擊只影響價格水平面不影響實際產出。如果貨幣供給沖擊是沒有預測到的,在人們對價格預期既定的條件下,來自于貨幣增加導致的總需求增加可以對產出和就業產生影響。之所以人們對價格總水平的預期不能隨時調整,原因是市場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備。因此,貨幣因素是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根據這一分析,古典宏觀經濟學派認為政府的政策一般來說是無效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 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從實際因素的變動解釋經濟波動。該理論認為,貨幣數量是適應產量的變化而調整的,產量的變化引起貨幣存量的變化,從而引起經濟波動。導致實際產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有生產技術的革新、新產品開發、氣候變化、原材料和能源價格變動等。 關于經濟政策,古典宏觀經濟學反對政府的支持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盡管該理論也承認政府政策對產出和就業會產生影響,但由于經濟當事人理性預期的作用,這種影響的效果也難以界定。因此,該理論主張借鑒貨幣主義的單一規則。 凱恩斯主義強調對市場失靈的微觀原因的探討。其基本的理論假定是:非市場出清和經濟當莫人的最大化與理性預期。 關于非市場出清,凱恩斯主義主要是從工資和價格黏性來加以說明的。相應于來自需求的各種沖擊,工資和價格調整相對緩慢,使得經濟回到實際產量等于正常產量的狀態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從而市場出現非均衡。 至于工資和價格黏性,凱恩斯主義者從菜單成本論、交錯調整價格和交錯調整工資論、不完全競爭論、市場協調論、勞動市場論和信貸配給論等不同方面作出解釋。例如,菜單成本論認為,價格調整之所以緩慢,原因是調整價格具有成本;交錯調整價格及交錯調整工資論則認為經濟當事人調整價格的時間是交錯進行的。不完全競爭論認為,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使得價格對總需求變動不敏感等。 在價格和工資黏性的基礎上,凱恩斯主義用短期總供給曲線對經濟波動進行了解釋。在價格總水平上升時,廠商的生產可以盡快地進行調整,而由于工資黏性的作用,以預期價格決定的勞動供給則不能進行迅速調整,凱恩斯主義的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對應于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急需求的變動不僅影響價格總水平,也影響實際產出量。 基于上述分析,凱恩斯主義不僅認為短期內總需求管理的政策仍然是有效的,而且主張政府在協調市場失靈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便在經濟受到總需求沖擊之后迅速地回復到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 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比較,兩個流派在理論和政策方面的分歧可謂是自由主義和政府干預主義的延續。具體來說,從假定條件來看,市場出清和非市場出清成為最初的分水嶺。古典主義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而凱恩斯主義則重視市場不完全的方面。由此引申出來的政策結論也就與此截然相反。 古典主義和凱恩思主義的差異 20世紀以來,西方宏觀經濟學派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他們爭論的問題集中于:第一、 經濟能否自動達到充分就業,供需平衡的均衡狀態? 或各類市場能否自動出清?第二、 價格、工資和利率是否能靈活調整?第三、 貨幣在經濟體系中的作用是否是中性的?古典二分法是否有效?第四、經濟活動是否應當取消政府干預,實行自由放任? 第五、 宏觀經濟學主要是關注長期經濟增長問題,還是關注短期經濟波動問題? 古典主義和凱恩思主義的爭論也沒有離開這些焦點問題。1、古典宏觀經濟學力圖回到古典經濟學的立場,宣稱自由競爭的市場自有其內在的機制,價格、工資是可以靈活調整的,貨幣是非中性的(貨幣做為名義變量只能影響到價格這樣的名義變量,而對產量、就業等實際變量沒有影響),供需可以自動平衡,市場能夠自發調整到理想的均衡狀態,政府不要干預經濟,實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經濟在長期趨于穩定、發展。新古典主義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捍衛他們的古典經濟理論并提出他們的政策主張。1)他們試圖用微觀經濟學的理論來論證宏觀經濟問題。他們從人是經濟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出發。他們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觀察,單個個人、企業的工資、價格是變動的,堅信市場工資和價格可以自發調整,從而調整需求,直至市場完全出清,自由競爭是供需雙方趨于平衡的法寶,市場最終會達到的理想狀態,保持經濟平穩發展,讓整個社會享受最大的福利。至于供給過剩,需求不足,或是需求過旺,供給不足只是偶然的現象。2)他們運用計量經濟的方法,來說明人們的理性預期。以此為代表的人物是盧卡斯,他認為,每個經濟人都是有理性的,人的理性可以分為強理性和弱理性,強理性是指象經濟學家之類的人物,他們會根據所獲得的信息,結合他們的經濟學知識對經濟的發展給出一個理性的判斷,例如:當市場價格(P)超出他的預期價格(Pe),即(P-Pe>0),他會據此判斷是由于市場需求增加而導致物價上漲,還是由于市場的貨幣流通量增大而導致物價上漲,從而理智地安排他的生產和經營。而弱理性的人雖然不能獲得的完全信息,也不具有經濟學的專業知識,但是由于經濟是發展的,企業和政府、市場的博弈是重復的,因此,人們可以從多次的博弈中獲得經驗和教訓,長期來說,人們對經濟展的預期是趨于正確的。簡化的新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盧卡斯供給函數):yts=yn+γ(pt-pte),γ>0該函數的意義是:如果價格水平等于人們的預期值(pt =pte),則總供給等于自然率的產出水平yn(自然率產出水平是在充分就業條件下的最大產出)。否則,隨著現實價格水平超出預期的價格水平,產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亦即,當人們能準確預計價格水平時,總產出(yts)就等于自然產出率水平(yn)。所以,政府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只會導致物價上漲,而不會提高產出,增加就業。如果,政府的政策要有效的話,就必須出其不意,或是采取欺騙的手段。總而言之,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會破壞經濟自身的穩定性,對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古典主義反對政府干預經濟,主張保持經濟活動的高度自主性。 2、凱恩思主義為了保持其統治地位,也進行了修正。1)凱恩思主義認為工資和價格是剛性的,使供求關系不能發生應有的調節作用,使得市場不能處于“理想的”均衡狀態。關鍵問題是工資和價格的剛性,這不符合微觀經濟學的原理。因此,凱恩思主義進行了修正,他們認為市場并非是完全競爭的,企業也并非完全是價格的接受者。因此,凱恩思主義認為,在非完全競爭市場中,工資和價格即使不是剛性也是粘性。工資粘性的理由是,工資是由合同簽定的,而一般合同都有合同期,在合同期內工資是不能隨意變更的,廠商雖然可以壓低工資,但也面臨工人流失的危險;工人雖然可以要求提高工資,也可以舉行罷工,但是停工對工人收入也會有影響,因此工資是不易改動的,至少短期內不能隨意改動。對于價格的改動廠商也需要付出代價,如重新印制價格表,更改合同,通知生意的伙伴和他的顧客等等,這就會產生所謂的“菜單成本”,因此價格在短期內也不會隨意變動。因此工資和價格都有一定的粘性,所以市場并不是總是出清的,供求并不是總是相等的。2)凱恩思主義的模型增添兩個假設:一是經濟當事人利益最大化原則,二是理性預期。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狀況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供給往往大于需求,經濟危機往往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會使生產萎縮和工人失業、經濟衰退。因此,凱恩思主義的結論是在市場的供給大于需求時,由于工資和價格的是有粘性的,所以市場不能自動調節到出清的狀態,要使市場趨于平衡就必須刺激需求。同時,凱恩思主義也考慮到經濟體內的自動調節機制,考慮到理性預期,他們認為,當外部沖擊到來時,必須斟酌使用經濟政策去抵消外部沖擊,使總需求保持在充分就業的水平。總之,凱恩思主義仍然堅持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古典學派認為,人們需要貨幣,是為了實現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因而貨幣的作用是交換媒介或支付手段,貨幣在人們手中非交易需求的儲藏是不合理的行為。凱思斯學派認為,古典學派的理論只適合于不存在預期不確定性的靜態杜會,而現實社會是動態的,人們的預期并不是確定的和一定能夠實現的。人們需要貨幣,除了要作為交易和預防的手段,還為了價值儲存,通過持有貨幣,保留財富或價值及利用有利時機增加財富或價值。
你是學經濟的嗎,這個叫人怎么回答。古典經濟學稱貨幣是從等價交換物演變而來,為什么有等價交換物,因為社會分工不同。馬克思的價值論解釋的挺合理的。宏觀經濟根本就不是解釋為什么需要貨幣這種問題。而且凱恩斯主義和古典學派主要的爭論在于是否政府應該干預市場。兩者又不是對立的關系。
貨幣是財富或者說物質的一種代名詞,人的生活需要物質的支持,所以說人需要貨幣。
這是我老百姓的一種簡單層面的理解
宏觀學得不好 不好意思
宏觀經濟簡答 分析古典學派和凱恩斯學派的分歧
古典學派側重于分析長期的經濟狀況,凱恩斯學派側重于分析短期的經濟狀況。
凱恩斯學派的假設前提是價格和工資粘性,即價格和工資不能迅速地及時地隨總需求的變動而變動。這意味著在市場出現供求不均衡以后,產品的價格和工資不能相應地立刻調整到市場出清的水平,產品和勞動市場就可能出現超額供給,經濟將處于非均衡狀態。單單依靠市場經濟的自我調整,難以實現充分就業均衡。政府干預仍然必要和有效。
古典學派的假設前提有三,其中經濟人假設和理性預期假設與凱恩斯學派沒有區別,區別只是新古典學派認為價格能夠快速改變,市場是出清的。價格可變,市場出清以及經濟人利益最大化原則,是對傳統古典經濟學“理性人”的繼承。所謂理性預期,是指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家庭和廠商的行為都是理性的,他們能夠充分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對未來的經濟環境進行預測,隨之調整自己的經濟活動。既然經濟當事人利益最大化是經濟活動的目的和原則,家庭和廠商就一定會對有關信息積極地予以注意,對經濟環境作出預測。古典學派認為,只要經濟事件不是意外的,預期就會準確。既然價格和工資隨總供求瞬息變動,任何一個市場就都不會發生過剩,就會實現均衡,市場也就會連續出清。
其實可以說,凱恩斯學派否認古典二分法,認為市場是不完全競爭和非瓦爾拉斯均衡;古典學派與此相反。
只要你弄明白貨幣函數,以及勞動力市場的不同看法,就明白了古典學派與凱恩斯學派的根本分歧。
古典主義的貨幣理論和凱恩斯的貨幣理論的對比
急需解決!!古典主義的貨幣理論和凱恩斯的貨幣理論的對比 古典主義是古典宏觀經濟學對理性預期學派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引申,它承襲了理性預期學派經濟理論的基本思想,以理性預期、市場出清和自然率假說為基本假設。 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觀點集中于對經濟周期問題的分析。在這方面,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又分為貨幣經濟周期學派和實際經濟周期學派。 貨幣經濟周期理論認為,如果政府改變總需求的政策是被公眾預期到的,那么總供給曲線就隨總需求曲線的提高而提高,從而抵消總需求對產出的影響。因此,預期到的貨幣沖擊只影響價格水平面不影響實際產出。如果貨幣供給沖擊是沒有預測到的,在人們對價格預期既定的條件下,來自于貨幣增加導致的總需求增加可以對產出和就業產生影響。之所以人們對價格總水平的預期不能隨時調整,原因是市場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備。因此,貨幣因素是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根據這一分析,古典宏觀經濟學派認為政府的政策一般來說是無效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 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從實際因素的變動解釋經濟波動。該理論認為,貨幣數量是適應產量的變化而調整的,產量的變化引起貨幣存量的變化,從而引起經濟波動。導致實際產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有生產技術的革新、新產品開發、氣候變化、原材料和能源價格變動等。 關于經濟政策,古典宏觀經濟學反對政府的支持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盡管該理論也承認政府政策對產出和就業會產生影響,但由于經濟當事人理性預期的作用,這種影響的效果也難以界定。因此,該理論主張借鑒貨幣主義的單一規則。 凱恩斯主義強調對市場失靈的微觀原因的探討。其基本的理論假定是:非市場出清和經濟當莫人的最大化與理性預期。 關于非市場出清,凱恩斯主義主要是從工資和價格黏性來加以說明的。相應于來自需求的各種沖擊,工資和價格調整相對緩慢,使得經濟回到實際產量等于正常產量的狀態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從而市場出現非均衡。 至于工資和價格黏性,凱恩斯主義者從菜單成本論、交錯調整價格和交錯調整工資論、不完全競爭論、市場協調論、勞動市場論和信貸配給論等不同方面作出解釋。例如,菜單成本論認為,價格調整之所以緩慢,原因是調整價格具有成本;交錯調整價格及交錯調整工資論則認為經濟當事人調整價格的時間是交錯進行的。不完全競爭論認為,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使得價格對總需求變動不敏感等。 在價格和工資黏性的基礎上,凱恩斯主義用短期總供給曲線對經濟波動進行了解釋。在價格總水平上升時,廠商的生產可以盡快地進行調整,而由于工資黏性的作用,以預期價格決定的勞動供給則不能進行迅速調整,凱恩斯主義的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對應于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急需求的變動不僅影響價格總水平,也影響實際產出量。 基于上述分析,凱恩斯主義不僅認為短期內總需求管理的政策仍然是有效的,而且主張政府在協調市場失靈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便在經濟受到總需求沖擊之后迅速地回復到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 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比較,兩個流派在理論和政策方面的分歧可謂是自由主義和政府干預主義的延續。具體來說,從假定條件來看,市場出清和非市場出清成為最初的分水嶺。古典主義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而凱恩斯主義則重視市場不完全的方面。由此引申出來的政策結論也就與此截然相反。 古典主義和凱恩思主義的差異
20世紀以來,西方宏觀經濟學派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他們爭論的問題集中于:第一、 經濟能否自動達到充分就業,供需平衡的均衡狀態? 或各類市場能否自動出清?第二、 價格、工資和利率是否能靈活調整?第三、 貨幣在經濟體系中的作用是否是中性的?古典二分法是否有效?第四、經濟活動是否應當取消政府干預,實行自由放任? 第五、 宏觀經濟學主要是關注長期經濟增長問題,還是關注短期經濟波動問題? 古典主義和凱恩思主義的爭論也沒有離開這些焦點問題。
1、古典宏觀經濟學力圖回到古典經濟學的立場,宣稱自由競爭的市場自有其內在的機制,價格、工資是可以靈活調整的,貨幣是非中性的(貨幣做為名義變量只能影響到價格這樣的名義變量,而對產量、就業等實際變量沒有影響),供需可以自動平衡,市場能夠自發調整到理想的均衡狀態,政府不要干預經濟,實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經濟在長期趨于穩定、發展。新古典主義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捍衛他們的古典經濟理論并提出他們的政策主張。
1)他們試圖用微觀經濟學的理論來論證宏觀經濟問題。他們從人是經濟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出發。他們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觀察,單個個人、企業的工資、價格是變動的,堅信市場工資和價格可以自發調整,從而調整需求,直至市場完全出清,自由競爭是供需雙方趨于平衡的法寶,市場最終會達到的理想狀態,保持經濟平穩發展,讓整個社會享受最大的福利。至于供給過剩,需求不足,或是需求過旺,供給不足只是偶然的現象。
2)他們運用計量經濟的方法,來說明人們的理性預期。以此為代表的人物是盧卡斯,他認為,每個經濟人都是有理性的,人的理性可以分為強理性和弱理性,強理性是指象經濟學家之類的人物,他們會根據所獲得的信息,結合他們的經濟學知識對經濟的發展給出一個理性的判斷,例如:當市場價格(P)超出他的預期價格(Pe),即(P-Pe>0),他會據此判斷是由于市場需求增加而導致物價上漲,還是由于市場的貨幣流通量增大而導致物價上漲,從而理智地安排他的生產和經營。而弱理性的人雖然不能獲得的完全信息,也不具有經濟學的專業知識,但是由于經濟是發展的,企業和政府、市場的博弈是重復的,因此,人們可以從多次的博弈中獲得經驗和教訓,長期來說,人們對經濟展的預期是趨于正確的。
簡化的新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盧卡斯供給函數):
yts=yn+γ(pt-pte),γ>0
該函數的意義是:如果價格水平等于人們的預期值(pt =pte),則總供給等于自然率的產出水平yn(自然率產出水平是在充分就業條件下的最大產出)。否則,隨著現實價格水平超出預期的價格水平,產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亦即,當人們能準確預計價格水平時,總產出(yts)就等于自然產出率水平(yn)。所以,政府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只會導致物價上漲,而不會提高產出,增加就業。如果,政府的政策要有效的話,就必須出其不意,或是采取欺騙的手段。總而言之,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會破壞經濟自身的穩定性,對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古典主義反對政府干預經濟,主張保持經濟活動的高度自主性。
2、凱恩思主義為了保持其統治地位,也進行了修正。
1)凱恩思主義認為工資和價格是剛性的,使供求關系不能發生應有的調節作用,使得市場不能處于“理想的”均衡狀態。關鍵問題是工資和價格的剛性,這不符合微觀經濟學的原理。因此,凱恩思主義進行了修正,他們認為市場并非是完全競爭的,企業也并非完全是價格的接受者。因此,凱恩思主義認為,在非完全競爭市場中,工資和價格即使不是剛性也是粘性。工資粘性的理由是,工資是由合同簽定的,而一般合同都有合同期,在合同期內工資是不能隨意變更的,廠商雖然可以壓低工資,但也面臨工人流失的危險;工人雖然可以要求提高工資,也可以舉行罷工,但是停工對工人收入也會有影響,因此工資是不易改動的,至少短期內不能隨意改動。對于價格的改動廠商也需要付出代價,如重新印制價格表,更改合同,通知生意的伙伴和他的顧客等等,這就會產生所謂的“菜單成本”,因此價格在短期內也不會隨意變動。因此工資和價格都有一定的粘性,所以市場并不是總是出清的,供求并不是總是相等的。
2)凱恩思主義的模型增添兩個假設:一是經濟當事人利益最大化原則,二是理性預期。
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狀況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供給往往大于需求,經濟危機往往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會使生產萎縮和工人失業、經濟衰退。因此,凱恩思主義的結論是在市場的供給大于需求時,由于工資和價格的是有粘性的,所以市場不能自動調節到出清的狀態,要使市場趨于平衡就必須刺激需求。同時,凱恩思主義也考慮到經濟體內的自動調節機制,考慮到理性預期,他們認為,當外部沖擊到來時,必須斟酌使用經濟政策去抵消外部沖擊,使總需求保持在充分就業的水平。總之,凱恩思主義仍然堅持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挺好的
相關推薦:
最新行政復議法全文(我想要行政復議法全文 謝謝~)
什么是行政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保密協議范本是怎樣的(保密協議書)
自然借款利息怎么規定(個人借款利息規定有哪些情況)
常見借款合同防范有哪些(借款合同簽訂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