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有,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不影響合同的部分解決爭議的條款,賠償損失,返還財產,折價補償,賠償損失。
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追繳財產,對于違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無效合同,如果當事人雙方都是故意的,就應當將雙方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如果只有一方是出于故意的,那么故意的一方應將從對方取得的財產返回給對方。
合同認定為無效,不一定相關的條款也無效,一般合同簽訂的條款根據具體的情形進行判定,比如建設施工分包合同中違法轉包情形,可能存在實際施工人的情形,而實際施工人的工程款一般在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是可以進行追償的。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關于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規定:
第一百五十七條__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返還財產
返還財產,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后,對已經交付給對方的財產,享有返還財產的請求權,對方當事人對于已經接受的財產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返還財產有以下兩種形式:
第一,單方返還。單方返還,是指有一方當事人依據無效合同從對方當事人處接受了財產,該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返還財產;或者雖然雙方當事人均從對方處接受了財產,但是一方沒有違法行為,另一方有故意違法行為,無違法行為的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而有故意違法行為的一方當事人無權請求返還財產,其被對方當事人占有的財產,應當依法上繳國庫。單方返還就是將一方當事人占有的對方當事人的財產,返還給對方,返還的應是原物,原來交付的貨幣,返還的就應當是貨幣;原來交付的是財物,就應當返還財物。
第二,雙方返還。雙方返還,是在雙方當事人都從對方接受了給付的財產,則將雙方當事人的財產都返還給對方接受的是財物,就返還財物;接受的是貨幣,就返還貨幣。如果雙方當事人故意違法,則應當將雙方當事人從對方得到的財產全部收歸國庫。
二、折價補償
折價補償是在因無效合同所取得的對方當事人人的財產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時,按照所取得的財產的價值進行折算,以金錢的方式對對方當事人進行補償的責任形式。
三、賠償損失
根據《民法典》第157條之規定,當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雙方的過錯給對方造成損失時,還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此種損害賠償責任應具備以下構成要件:
(1)有損害事實存在;
(2)賠償義務人具有過錯。這是損害賠償的重要要件。
(3)過錯行為與遭受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
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過錯,依第157條的規定,雙方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即適用過錯的程度,如一方的過錯為主要原因,另一方為次要原因,則前者責任大于后者;此所謂過錯的性質如一方系故意,另一方系過失,故意一方的責任應大于過失一方的責任。
因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一方當事人因此受到損失,另一方當事人對此有過錯時,應賠償受害人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是基于締約過失責任而發生的。這里的“損失”應以實際已經發生的損失為限,不應當賠償期待利益,因為無效合同的處理以恢復原狀為原則。
四、非民事性后果
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后,除發生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等民事性法律后果外,在特殊情況下還發生非民事性后果。《民法典》第154條具體規定了合同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發生追繳財產的法律后果,即將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所取得的財產追追繳回來,收歸國家或返還給受損失的集體、第三人。收歸國有不是一種民法救濟手段,而是公法上的救濟手段;一般稱為非民法上的法律后果。
一、無效 合同 的種類及法律后果
無效合同的種類及法律后果如下:
1、無效合同的種類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雙方惡意串通并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合同。
2、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為得利一方返還因無效合同取得的財產,不能返還或沒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雙方就過錯承擔相應責任。
二、無效合同適用情形有哪些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
強制性規定可以區分為要求當事人必須采用特定行為模式的強制性規定,以及禁止當事人采用特定行為模式的強制性規定。
(1)針對必須采用特定行為模式的強制性規定,比如沒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相應的審批手續,合同的法定特別生效條件不具備,那么合同并非絕對無效。按照法定的要求采取特定行為模式后合同仍然可以生效。
(2)針對禁止當事人采用特定行為模式的強制性規定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管理性的強制性規定,一種是效力性的強制性規定。違反管理性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要承受行政法甚至刑法上的不利法律后果,而該合同在民法上并非絕對無效;違反效力性的強制性規定,合同對被認定為絕對無效。
2、違背公序良俗的合同無效
合同存在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公共利益的情形,那么合同會被認定為絕對無效。
三、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無效合同經常會與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混為一談,那么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的區別有哪些呢?根據《民法典》對合同的規定,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的區別主要在于無效合同是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可撤銷合同在撤銷決定作出前仍然有法律約束力。并且,可撤銷合同產生的因素是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乘人之危的情況,不必然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無效合同則必然具有違法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
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
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