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刑的適用條件
無論是涉嫌構成怎樣的犯罪,犯罪分子要想最后能夠適用緩刑的,則都必須要滿足法律規定的緩刑的條件才行。針對尋釁滋事犯罪,其能在判刑的時候適用緩刑嗎?請跟隨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一、緩刑的適用條件: (一)可以宣告緩刑的條件所謂可以宣告緩刑,是指法院對犯罪人既可以適用緩刑,也可以不適用緩刑,但“可以”一詞是有傾向性的,即,一般情況下要適用緩刑,特殊情況下才不適用。根據第72條和第74條的規定,犯罪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7個條件才“可以”適用緩刑:
1、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這里的“被判處”,是指宣告刑,不是指法定刑。即使法定刑遠遠大于三年,如果因為減輕處罰等原因,實際上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可能適用緩刑。這里只有宣告刑的限制,沒有犯罪性質或罪過種類等限制,不管犯什么罪,不管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都可能被宣告緩刑。 2、犯罪情節較輕。這是對第1個條件的重申,即,只有犯罪情節較輕者,才可以適用緩刑。所謂犯罪情節較輕,是指犯罪事實本身不嚴重,社會危害性不大,比如主觀惡性不大、客觀危害較小等。與犯罪事實無關的情節,如犯罪以后自首、坦白、立功等表現,是累犯、慣犯還是初犯、偶犯,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等,均屬于犯罪后的表現或者犯罪人個人情況,可能影響其他幾個條件的認定,但本身不屬于犯罪情節。 3、有悔罪表現。指犯罪人對于自己的犯罪感到后悔,并真誠地表示出來。如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表示對不起被害人,并通過家屬積極賠償被害人的損失等。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或者有立功表現等均不一定屬于有悔罪表現。是否具有悔罪表現,對于預測犯罪人在緩刑考驗期間是否會再次犯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4、沒有再犯罪的危險。是指犯罪人在緩刑考驗期間應該不會再次犯罪,這主要根據犯罪人的犯罪情節、悔罪表現、刑罰輕重、人際關系、性格特征、生活經歷、生活環境、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家庭情況、經濟狀況、從事職業等多種因素來預測。 5、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是指如果對犯罪人適用緩刑,則其在緩刑考驗期間對所居住社區應該沒有重大不良影響。比如,對于在所居住社區多次調戲婦女的,多次盜竊、搶奪或詐騙的,屬于當地小有名氣的地痞、流氓或惡霸的,由于其在所居住社區聲名狼藉、民憤較大,就不宜對其適用緩刑。所謂社區,其范圍既包括所居住小區,但又不限于小區,而是一個范圍相對較大的概念。 6、犯罪人不是累犯。根據刑法第74條的規定,對于累犯,一律不得適用緩刑。因為一般來講,累犯的主觀惡性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均比較大,不宜適用緩刑。所謂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因而構成的累犯,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不構成一般累犯。特殊累犯是指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犯上述任一類罪,因而構成的累犯。至于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能否構成特殊累犯,刑法沒有明確排除,應當屬于法律漏洞。一方面,特殊累犯的犯罪類型在性質上比一般累犯的犯罪類型嚴重,故不能構成一般累犯并不意味著也不能構成特殊累犯,況且刑法沒有明文規定;另一方面,認為未成年人可以構成特殊累犯又與刑法對未成年人從寬處罰的立法精神不太協調。累犯不得緩刑、不得假釋,對累犯死緩犯可限制減刑。 7、犯罪人不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根據刑法第74條的規定,對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一律不得適用緩刑。因為一般來講,犯罪集團首要分子的主觀惡性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均比較大,并且是共同犯罪中起組織、領導、策劃或指揮作用的主犯,不宜適用緩刑。所謂犯罪集團,是指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所謂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或者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或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 (二)應當宣告緩刑的條件所謂應當宣告緩刑,是指對于符合法定條件者,法院必須對其適用緩刑,否則就是違法。對于同時具備以下八個條件的犯罪人,應當適用緩刑:一是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犯罪情節較輕;三是有悔罪表現;四是沒有再犯罪的危險;五是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六是犯罪人不屬于累犯;七是犯罪人不屬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八是犯罪人犯罪時不滿18周歲、正在懷孕或者已滿75周歲,即18周歲以下、75周歲以上或者正在懷孕。即,比“可以”宣告緩刑多了第8個條件。 其中,對于犯罪時正在懷孕或者已滿75周歲者,如果其構成累犯或者屬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盡管同時符合其他7個條件,應當也不能適用緩刑;對于犯罪時不滿18周歲者,由于其不能構成一般累犯,故第6個條件其在任何時候都能符合,這個條件實際上不是一個條件,但是,由于刑法沒有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不能構成特殊累犯,故未成年人能否符合第6個條件,有待進一步研究;由于未成年人實際上可能屬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故其可能不符合第7個條件。二、量刑: 1.法定刑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量刑起點和基準刑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節惡劣”情形之一的,在一年六個月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致一人以上輕傷的;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的;隨意毆打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在公共場所隨意毆打他人,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節惡劣”情形之一的,在三個月拘役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致二人以上的;隨意毆打他人達到三次的;持兇器隨意毆打他人的;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節惡劣”情形之一的,在一年六個月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追逐、攔截、辱罵、恐嚇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的;嚴重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生產、經營的。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節惡劣”情形之一的,在三個月拘役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達到三次,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持兇器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的;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節嚴重”情形之一的,在一年六個月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的財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的;嚴重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生產、經營的。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節嚴重”情形之一的,在三個月拘役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強拿硬要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以上,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價值二千元以上的;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達到三次,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在車站、碼頭、機場、醫院、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在一年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根據尋釁滋事次數、傷害后果、強拿硬要他人財物或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數額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增加相應的刑罰量:(1)每增加輕微傷一人,增加六個月以下刑期;(2)每增加輕傷一人,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六個月刑期;(3)每增加引起精神失常一人,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六個月刑期;(4)每增加引起自殺造成重傷、死亡一人,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5)隨意毆打他人,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強拿硬要或任意毀損、占用公私財物三次以上,每再增加一次,增加一個月至二個月刑期;(6)強拿硬要公私財物價值每增加一千元,增加一個月至二個月刑期;任意毀損、占用公私財物價值每增加二千元,增加一個月至二個月刑期;(7)每增加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的四種情形之一的,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刑期;(8)其他可以增加刑罰量的情形。 2.法定刑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起點和基準刑糾集他人三次實施尋釁滋事犯罪,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在五年六個月至七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根據尋釁滋事次數、傷害后果、強拿硬要他人財物或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數額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增加相應的刑罰量:(1)每增加輕微傷一人,增加六個月以下刑期;(2)每增加輕傷一人,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六個月刑期;(3)每增加引起精神失常一人,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六個月刑期;(4)每增加引起自殺造成重傷、死亡一人,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5)糾集他人三次以上實施尋釁滋事犯罪,未經處理的,每再增加一次,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刑期;(6)強拿硬要公私財物每增加一千元,增加一個月至二個月刑期;任意毀損、占用公私財物每增加二千元,增加一個月至二個月刑期;(7)每增加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的四種情形之一的,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刑期;(8)其他可以增加刑罰量的情形。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準刑的20%以下(1)尋釁滋事帶有黑社會性質的;(2)糾集未成年人尋釁滋事的;(3)其他可以從重處罰的情形。 4.被害人同時有多處不同程度傷情的,被害人數的刑罰增加量按照最重傷情一人計算。三、尋釁滋事罪能判緩刑嗎? 尋釁滋事罪要是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進行處刑,在符合上述緩刑條件的時候可以或應當適用緩刑。也就是說,不能一概而論的說尋釁滋事罪能判處緩刑或不能判處緩刑,這還得看行為人的犯罪情節而定。綜上可知,尋釁滋事罪是有可能適用緩刑的。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或應當適用緩刑的條件,那么涉嫌尋釁滋事罪也有可能適用緩刑。閱讀完上文的內容,大家可以知道,對于構成尋釁滋事罪的犯罪分子來講,其也是有可能判緩刑的。只不過,此時要看具體的犯罪情節是怎樣的。要是可能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話,在滿足其他條件的時候就能適用緩刑。
一般緩刑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一、一般 緩刑 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緩刑是有條件的對原判刑期不執行,因此,緩刑應符合下列條件: 1、除 累犯 以外的所有被判處 拘役 以上三年 有期徒刑 以下的犯罪分子。 在我國主刑中, 管制 是最輕的一個刑種,但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種不關押的刑種,因此失去了適用緩刑的必要性。除累犯以外,是因為累犯是因犯罪被處以 刑罰 以后再法定的時間以內的再次犯罪,其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都較大,而其他被判處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則是犯罪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個人的人身危險性也不大,實行緩刑對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實行緩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會。罪犯是否再危害社會,除 刑法 自身的威懾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決于犯罪分子自身對所犯罪行的認罪、悔罪表現和犯罪情節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對自身的犯罪沒有認識、沒有悔罪表現,肯定會再次危害社會,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節嚴重、手段惡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實用緩刑,因為他們有可能再次危害社會。 緩刑適用的上述二個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同時具備才能適用緩刑,正確適用緩刑的條件,對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對正在準備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懾力,充分發揮刑法的打擊犯罪、懲罰犯罪的作用。 二、 緩刑期內犯罪能適用緩刑嗎 司法實踐中,有的法院在對 緩刑考驗期 內又犯罪的被告人按照 數罪并罰 的原則進行判決時,有時考慮到被告人的認罪態度好以及退贓、賠償、繳納 罰金 等情節,仍然適用了緩刑,筆者認為這種做法違反了我國刑法關于緩刑適用的原則,是不可取的。 刑法第七十二條規定,適用緩刑的條件為“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被告人在緩刑期間又犯罪,已經從事實上證明其缺乏應有的悔罪表現,繼續危害社會,從而表明對其前罪適用緩刑本身就是錯誤的,如果后罪數罪并罰后再適用緩刑,那就是錯上加錯。 緩刑是對判決宣告的刑罰有條件地不執行, 而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對于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的犯罪分子,應當按照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據此,數罪并罰后宣告的刑罰必須是實際執行的刑 罰,而不能一緩再緩。況且,第七十七條第二款還規定“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 法規 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 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那么,緩刑考驗期內新的犯罪就更應該導致刑罰的執行。 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程度是評價犯罪分子社會危害性 的兩個重要因素。如同累犯一樣,在緩刑考驗期內再犯罪的犯罪分子,往往具有較大的主觀惡性和較強的人身危險性,因而其社會危害性較之初犯、偶犯來說顯然更大。對于這樣的犯罪分子,必須施以實刑懲罰,才能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和改造作用,達到 刑罰的目的 。 綜上,對于緩刑考驗期內再犯罪的犯罪分子,不應再適用緩刑。 宣告了緩刑的,往往會確定一個考驗期,而只有成功的經受住了考驗之后,那么才不需要執行原判刑罰,從這點上來看日后即使再犯罪的,也不會被認定為累犯。但要是在緩刑考驗期內再犯罪的話,就需要先對新犯之罪作出判刑,然后再與前罪進行數罪并罰。另外,考慮到此時犯罪分子人身危險性是比較大的,數罪并罰之后其實基本就沒什么機會可以再適用緩刑了。
判緩刑的條件要具備哪些?
根據我國刑法典第72條、第74條的規定,適用一般緩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緩刑的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的特點,決定了緩刑的適用對象只能是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輕重是與犯罪人被判處的刑罰輕重相適應的。我國刑法典之所以將緩刑的適用對象規定為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為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相反,被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較重,社會危害性較大,而未被列為適用緩刑的對象。至于罪行性質相對更輕的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因法院不僅僅是根據罪行性質作出具體量刑,法院認為有必要適用管制刑罰進行處罰,所以故將管制刑列為不適用緩刑制度的獨立刑種。所謂“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決確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雖然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他具有減輕處罰的情節,判決確定的刑期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適用緩刑。(2)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這是適用緩刑的根本條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雖然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不能表明不予關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較輕;(二)有悔罪表現;(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判緩刑的條件要具備哪些?
判緩刑要具備的條件如下:
1、犯罪情節較輕;
2、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3、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4、有悔罪表現;
5、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判緩刑要下列流程:
1、在法院認為可能適用緩刑的前提下,在判決緩刑前,法院應當委托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對擬判緩刑人員調查評估;
2、對于適用社區矯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監獄應當核實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時或者在其離開監所之前,書面告知其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的時間期限以及逾期報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判決、裁定生效起三個工作日內,送達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執行通知書、假釋證明書副本等法律文書;
3、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
綜上所述,緩刑的適用對象只能是罪行較輕和人身危險性小而被判較輕刑罰的犯罪分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
【緩刑的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相關推薦:
撤回行政復議申請書(撤銷行政復議申請格式如何書寫)
民事訴訟舉證通知(民事訴訟舉證通知書要簽名嗎)
民間個人借款協議(民間私人借條協議范本精編4篇)
行政訴訟涉案范圍(行政訴訟追訴時效期限是多久)
民事案件抗訴期限(民事案件抗訴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