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故鄉人說出惡意返鄉如下:
河南省某縣縣長董鴻的一段視頻刷屏。他在其中語氣鏗鏘地說:“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只要返回,不講你有沒有疫苗接種證明,不講你有沒有48小時核酸檢測…先隔離再拘留。”先隔離,再拘留,這是地方基層對“返鄉過年”發出的最強警告。
接受上游新聞采訪的時候,董縣長做了解釋。他說,這視頻是剪輯過的,不全,前面還有八個字呢——“不聽勸阻,惡意返鄉”,意思是,不是都拘留,而是只有“惡意返鄉”的才拘留。
他舉了一個例子。據說某縣李樓鄉大宋村有6個人現在在高風險區,非要回來,“說的很難聽,說‘槍斃也要回來’。”董縣長認為,這就是“惡意返鄉”。
面對媒體的時候,這位縣長收起脾氣做了解釋。不過在現實執行層面,這并不是說說而已。該縣汲冢鎮一位村民,從上海市靜安區返鄉后沒有報備,被舉報后,當地就對他進行行政拘留。這一下,整個春節長假他或許真不能“回家”了。
這個說法和做法,讓不久前上海“最小中風險”的設置變得毫無意義,也根本顛覆了“精準防控”“分類防控”的防疫原則。它像是一個小縣城對大上海的無情嘲諷,“落后”戰勝了“先進”。
惡意返鄉是某縣給漢語做的一個“貢獻”,受到各地媒體的質疑。而對返鄉人員進行“擴大化”管控的,不止鄲城一個地方。在它的隔壁縣,有網友反映,自己從省會鄭州回來,既不是中風險,也持有核酸陰性證明,還是被帶走集中隔離。
還有不少老家在廣西的網友,在一條國家衛健委的新聞下面留言,反映不管自己是不是處在中高風險,回老家一律“14+7”隔離。而國家衛健委已經多次表態,春節期間禁止對返鄉人員一刀切。
然而,各地類似的民情顯示,在疫情出現兩年后,今年的返鄉難問題并沒有減緩。人們對病毒的了解在加深,防控辦法也正在走向規范,但是一碰上春節“大考”,很多地方仍然做不到精準、分類防控,亂作一團。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政府新聞辦1月19日還專門發布了消息,春節期間河南省返鄉人員需提前3天向返回地社區報備,也專門要求“各地對確需返鄉人員,要堅持分類分區精準施策”,這對“一刀切”進行了明確否定。但是這個要求,似乎沒有落地到某縣。
縣一級行政當局有自己的考量。在縣領導們看來,拉老鄉隔離,并威脅拘留,讓漂在外鄉的人最好不回來過年,雖然會傷害很多人的感情,但是群眾感情會隨著春節過去而變淡。
相反,如果春節期間不小心出現一個病例,卻有可能會影響自己。負責任地細致工作,還是一刀切地麻煩別人——兩相選擇,他們不是蠻干,是精打細算。
總結
這說明對防疫的理解,在不同層級存在著不同的邏輯,很多“硬性規定“,各種“一律”,細究起來,存在矛盾。取舍之后,受到傷害的,可能就是普通群眾。我能理解某縣那6個“惡意返鄉”的人,“槍斃也要回來”,這其實反映出在外辛苦打拼的人,對家鄉的思念到了何種程度。
在疫情中,故鄉的面目開始變得模糊。“就地過年”要求人們盡量融入所在地的新生活,但是對許多外地人來說,要融入那個新城,實現起來也非常困難。回鄉過年,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情感和基本正義。“非必要不……”在許多拼搏于外鄉、與家人長久分離的游子心中,回家過年,就是必要的。
相關推薦:
父母的房產和存款被大哥侵占 怎么辦(子女侵吞老人財產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