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法律援助申請人補充材料的時間,會計入審查期限嗎?(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首頁 > 債權債務2024-02-26 06:41:13

法律援助具體流程是什么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具體流程如下:一、申請: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并填寫申請表;如果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接待人員代為填寫。二、審查:收到法律援助申請表及相關材料后,主要審查三個方面:申請的事項是否屬于法律援助范圍、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準以及申請是否具有合理的根據。三、決定: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援助的決定。

法律依據:《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第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示辦公地址、通訊方式等信息,在接待場所和司法行政政府網站上公示法律援助條件、程序、申請材料目錄和申請示范文本等。

第八條 

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

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屬于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情形的,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內容不清楚的,應當發出補充材料通知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說明。申請人補充材料、作出說明所需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期限。申請人未按要求補充材料或者作出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條例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
(1999年8月15日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2006年9月28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第一次修訂 2016年2月26日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依法確定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免費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及其他人員。
第三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規定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并根據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法律援助的資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能力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
地級以上市、縣(市、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優于省標準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四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法律援助經費保障制度,將法律援助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同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做好與法律援助有關的工作。
第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法律援助日常工作,指導下級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
第七條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八條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社會團體以及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可以利用自身資源依法參與法律援助,發揮法律援助志愿者的作用。
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或者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根據需要向社會購買法律援助服務。
第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遵守法定程序和執業規范,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確保法律援助質量。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質量標準和質量評估體系。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和加強法律援助宣傳,使公眾普遍知曉法律援助。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應當開展法律援助的公益宣傳。 第十一條 經濟困難公民、特殊案件當事人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二條 福利院、孤兒院、養老機構、光榮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等社會福利機構,因維護其合法民事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其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社會組織依法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其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于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盲、聾、啞人和智力殘疾人;
(二)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三)未成年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
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應當通知省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十四條 對于應當通知辯護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查明拒絕的原因,有正當理由的,應當準許,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辯護的情況書面告知法律援助機構,同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另行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另行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十五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提供辯護:
(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辯護人;
(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被告人的行為可能不構成犯罪;
(五)被告人為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
(六)恐怖犯罪案件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對于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刑事辯護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對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強制醫療案件,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根據不同申請事項,采取下列不同方式提供法律援助:
(一)刑事辯護或者刑事代理;
(二)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三)勞動爭議仲裁、仲裁和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四)代擬法律文書;
(五)提供法律咨詢;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案情簡單、訴訟標的小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導當事人自行訴訟。 第十九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法律援助申請表由法律援助機構免費提供。
第二十條 公民申請代理、辯護或者代擬法律文書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
(二)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材料。
公民應當如實提交申請材料,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申請法律咨詢的,可以只提交前款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申請材料。
第二十一條 申請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供相關證件或者證明材料:
(一)享受特困供養待遇的;
(二)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三)其家庭被認定為低收入困難家庭的;
(四)因意外事件、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其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
(五)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
(六)困難殘疾人家庭、重度殘疾且無固定生活來源或者一戶多殘的;
(七)因民事訴訟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且獲得批準的;
(八)因經濟困難申請并獲得法律援助之日起,一年內再次申請法律援助的;
(九)刑滿釋放、解除強制隔離戒毒后未就業、生活無著的;
(十)追索勞動報酬、工傷待遇的;
(十一)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十二)其他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應當視為經濟困難的。
第二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服刑人員申請法律援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一)符合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二)申訴案件經人民法院決定再審或者重新審判的。
第二十三條 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申請法律援助的,申請人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交被縣級人民政府或者不設區的地級市人民政府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認定為見義勇為的證明材料。
第二十四條 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交相關證件或者證明材料:
(一)義務兵、供給制學員及軍屬;
(二)執行作戰、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軍人及軍屬;
(三)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的遺屬。
軍隊中的文職人員、非現役公勤人員、在編職工,由軍隊管理的離退休人員,以及執行軍事任務的預備役人員和其他人員,因公致殘的警察,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警察的家屬,參照前款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依法代為申請。沒有法定代理人的,由申請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單位或者人員代為申請。
第二十六條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被行政拘留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強制隔離戒毒所、拘留所提出。
相關單位應當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二十四小時內,將申請轉交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并于三日內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委托代理人協助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有關證件、證明等材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被行政拘留人員沒有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無法通知的,相關單位應當在轉交法律援助申請材料時一并告知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通知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
人民法院通知代理的強制醫療案件,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
第二十八條 非通知辯護、非通知代理的刑事訴訟案件,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非刑事的訴訟案件,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勞動爭議仲裁、仲裁案件,由辦理案件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仲裁機構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法律咨詢的,由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其他法律事務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被請求人住所地或者法律事務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二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對不屬于本機構受理范圍的法律援助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到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申請。
屬于本省審理或者處理的法律援助事項,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可以向距離最近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受理。對不屬于本機構受理范圍的,可以在受理后轉交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三十條 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有權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申請。
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有權受理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發生受理爭議時,由其共同的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決定。
第三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后,對超出本機構辦理能力的,可以報請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協調處理。
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認為必要的,可以受理本應由下一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也可以將其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交由下一級法律援助機構處理。
第三十二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應當進行登記,接收申請材料,出具接收憑證,注明日期。 第三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材料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對申請事項在本省審理或者處理,符合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的,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或者提供虛假證據、證件、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作出不予法律援助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載明不予法律援助的理由及申請人提出異議的權利。
對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對疑難復雜的案件,經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三個工作日。
第三十四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時,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
公民申請法律咨詢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即時辦理,無須審查和作出法律援助決定。
第三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單位進行調查核實,有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和配合。
申請人提供補充材料和法律援助機構調查核實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決定期限。
第三十六條 負責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一)是法律援助事項的申請人、相對人或者申請人、相對人的近親屬;
(二)與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
第三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并將確定的法律援助人員姓名、聯系方式告知受援人。受援人無法聯系的除外。
第三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決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一)距法定時效屆滿不足七日,需要及時提起訴訟或者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仲裁的;
(二)需要立即申請財產保全、證據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
(三)其他緊急或者特殊情況。
可能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導致不良影響或者當事人可能面臨生命安全危險的緊急情形,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當即決定予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機構也可以當即提供法律援助,同時報法律援助機構核準。
受援人應當在法律援助機構確定的期限內補交規定的申請材料。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補交申請材料,或者法律援助機構審查認為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終止法律援助。
第三十九條 法律援助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撤銷并另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
(一)與承辦的法律援助事項有利害關系;
(二)依法喪失辯護人或者代理人資格;
(三)在承辦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被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四)因疾病、出國留學、長期外出等特殊原因,無法繼續承辦法律援助事項;
(五)有本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行為之一;
(六)依受援人申請,決定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七)其他有必要撤銷并另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的情形。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決定終止法律援助:
(一)依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自己辯護,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
(二)案件依法終止審理或者被撤銷;
(三)受援人自行委托其他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但是應當通知辯護的情形除外;
(五)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從事違法活動;
(六)受援人故意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據、證件、不真實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七)受援人拒不簽署應當由其本人簽字的法律文書和有關材料,導致法律援助事項無法辦理;
(八)受援人失去聯系無法繼續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終止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終止法律援助的,應當將終止法律援助決定書送達受援人,同時函告法律援助人員所屬單位和有關機關、單位。
第四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結法律援助事項后,應當自結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結案歸檔文件材料。
第四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人員提交的結案歸檔文件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準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經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人批準,法律援助機構也可以根據辦案需要于結案前先予支付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
省司法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根據本省經濟發展水平,參考辦理各類法律援助事項的成本、基本勞務費用等因素制定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準,并根據需要適時調整。地級以上市、縣(市、區)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在省制定的補貼標準的基礎上適當提高。 第四十四條 受援人在接受法律援助過程中,有權向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了解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及時向受援人通報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第四十五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法律援助過程中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可以申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更換法律援助人員,并通知受援人。
第四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受援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費、訴訟費、仲裁費。
第四十七條 受援人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有效證明申請辦理公證、司法鑒定的,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受理后應當減收或者免收公證費用、司法鑒定費用。
受援人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有效證明申請勘驗、評估、審計的,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和相關機構應當依照規定緩收、減收或者免收勘驗費、評估費、審計費。
第四十八條 受援人應當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工作,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提供虛假證據材料;
(二)以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
(三)無正當理由要求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四)要求法律援助人員提出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請求;
(五)干擾、妨礙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或者威脅法律援助人員;
(六)其他不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行為。
第四十九條 受援人將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所需差旅費、文印費、交通通訊費、調查取證費等必要開支列入訴訟、仲裁請求,經人民法院判決或者仲裁機構裁決由非受援方承擔的,受援人應當將收到的上述費用交法律援助機構納入法律援助經費。
第五十條 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本地律師資源不足,無法滿足法律援助需求的,由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協調。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承擔與其工作范圍相適應的法律援助義務。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承辦本行政區域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項。
第五十一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可以請求法律援助機構出具必要的證明材料或者與有關機關、單位進行協調,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職責范圍內予以協助。
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需要翻譯、專家服務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協助提供。
第五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援助機構要求報告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法律援助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拒絕其辯護或者代理;
(二)有依法應當終止法律援助的情形;
(三)涉及群體性事件;
(四)有重大社會影響;
(五)其他復雜、疑難情形。
第五十三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拖延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二)擅自終止或者轉交他人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三)泄露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當事人的隱私;
(四)向受援人收取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五)指使、煽動、教唆、誘導受援人采取非法手段解決爭議和糾紛;
(六)與他人惡意串通侵害受援人合法權益。
第五十四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教育,為公眾提供法律信息,引導其依法表達訴求。
第五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安排法律專業人員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鄉鎮、街道、村(社區)、軍隊及法律援助需求集中的地區或者單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在偏遠地區和困難群眾集中的地區設立流動工作站巡回受理法律援助申請,推行電話申請、網上申請、上門受理等服務方式,加強法律服務熱線建設,運用網絡平臺和新興傳播工具,提供法律服務。
第五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綜合運用質量評估、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辦案機關和回訪受援人等方式,加強法律援助質量管理。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機構、仲裁機構工作人員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有權獲得法律援助。
看守所應當為法律援助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提供便利條件。有條件的看守所,可以設立法律援助機構駐看守所工作站,向在押人員及其家屬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或者接收法律援助申請。
第五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在人民法院、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等單位派駐值班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相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
第五十九條 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工商、稅務、檔案等部門應當加強與法律援助機構的協調配合和相關信息數據共享。
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對法律援助事項辦理中利用檔案資料進行的調查取證工作應當予以支持,查閱檔案資料所涉及的費用,依照有關規定予以減免。 第六十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在法律援助過程中違反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拖延或者擅自終止、轉交他人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
(三)向受援人收取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四)與他人惡意串通侵害受援人合法權益的。
向受援人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可以并處所收財物價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的其他不正當利益,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
第六十二條 受援人以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的,應當償付法律服務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未按照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準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補貼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四條 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以外的專門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檢察院審理或者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適用本條例。
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

法律援助程序規定是什么?

一、法律援助程序規定是什么? 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應當在法律援助機構確定的期限內補交規定的申請材料。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受援人不符合經濟困難標準的,應當終止法律援助,并按照本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辦理。第十九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機關提出。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保證法律援助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刑事訴訟法 》、《 法律援助條例 》等有關法律、行政 法規 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法律援助機構、 律師 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和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為公民獲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 第四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本規定,遵守有關法律服務業務規程,為受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第五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保守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第六條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自覺接受監督。 第二章 受 理 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示辦公地址、通訊方式等信息,在接待場所和司法行政政府網站上公示法律援助條件、程序、申請材料目錄和申請示范文本等。 第八條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公民因經濟困難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九條公民申請 代理 、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轉交申請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二) 身份證 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應當由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有權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機關、單位加蓋公章。無相關規定的,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所在單位加蓋公章。 第十條申請人持有下列證件、證明材料的,無需提交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或者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 (二)農村特困戶救助證; (三)農村“五保”供養證; (四)人民法院給予申請人司法救助的決定; (五)在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證明材料; (六)殘疾證及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證明材料; (七)依靠政府或者單位給付 撫恤金 生活的證明材料; (八)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證明材料; (九)法律、法規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能夠證明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 第十一條被 羈押 的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服刑人員, 勞動教養 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勞動教養管理所、強制隔離戒毒所轉交申請。 第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材料的書面憑證,載明收到申請材料的名稱、數量、日期。 第三章 審 查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屬于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情形的,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內容不清楚的,應當發出補充材料通知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說明。申請人補充材料、作出說明所需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期限。申請人未按要求補充材料或者作出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 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調查核實。 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需要請求異地法律援助機構協助查證的,按照本規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申請人經濟困難: (一)申請人及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人均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二)申請事項的對方當事人是與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人的個人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三)申請人持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真實有效的。 第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給予法律援助,并制作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不予法律援助,并制作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 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載明不予法律援助的理由及申請人提出異議的權利。 第十七條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和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發送申請人;屬于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情形的,法律援助機構還應當同時函告有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監獄、看守所、勞動教養管理所、強制隔離戒毒所。 第十八條申請事項符合《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決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一)距法定時效屆滿不足7日,需要及時提起 訴訟 或者申請仲裁、行政復議的; (二)需要立即申請 財產保全 、 證據保全 或者先予執行的; (三)其他緊急或者特殊情況。 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應當在法律援助機構確定的期限內補交規定的申請材料。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受援人不符合經濟困難標準的,應當終止法律援助,并按照本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機關提出。 司法行政機關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時書面告知申請人;認為申請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維持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綜上所述,法律援助的案件是有具體的程序規定的,如果當事人想要申請得到法律援助,那么必須滿足相關的援助條件才可以進行法律援助的,如果當事人不滿足條件那么該申請就不受得到受理,所以需要明白自己是否符合申請援助的要求。

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范圍

法律援助包括哪些范圍
(一)民事案件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障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追索侵權賠償的;
8、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的受害人,追索醫藥費用、請求賠償的;
9、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的受害者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10、因使用假劣農資而造成的坑農、害農案件。
(二)刑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辯護人、代理人的;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知指派辯護的案件。
(三)不服司法機關生效判決、決定且司法機關已經受理的申訴案件。
申請法律援助應提交的材料
1、身份證明: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等;
2、經濟困難證明:所在單位或村委會、居委會出具的經濟狀況證明表;低保證、失業證、五保戶供養證、特困戶救助證等證件或證明材料。
3、與所申請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法律援助的對象
凡是符合法律援助受案范圍,具備以下條件的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1、無能力為自己辯護的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犯罪案件和追索侵權賠償的案件;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的;因公受損害請求賠償(責任事故除外);
3、請求給付勞動保險金、撫恤金的;贍養協議、撫養協議公證,有關領取撫恤金、救濟金的公證;
4、公民民主權利受到侵犯(如選舉權、被選舉權被非法剝奪)的案件;
5、有可能被判處死刑、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案件;
6、其他確需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項。
可以去哪進行法律援助?
1.非通知辯護、非通知代理的刑事訴訟案件,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非刑事的訴訟案件,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2.勞動爭議仲裁、仲裁案件,由辦理案件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仲裁機構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3.申請法律咨詢的,由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4.申請其他法律事務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被請求人住所地或者法律事務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5.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被行政拘留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強制隔離戒毒所、拘留所提出。
6.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申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作出生效裁判、決定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或者向作出人民檢察院訴訟終結的刑事處理決定的人民檢察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訴已經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受理的,應當向該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一)申請:由申請人向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申請材料。
(二)受理: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接收申請人的申請材料,進行登記,出具接收憑證,注明日期。
(三)審查: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材料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對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對疑難復雜的案件,經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三個工作日。
(四)補充提交材料: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材料。申請人提供補充材料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決定期限。
(五)調查核實材料: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單位進行調查核實。法律援助機構調查核實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決定期限。
(六)決定:對申請事項在本省審理或者處理,符合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或者提供虛假證據、證件、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作出不予法律援助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七)指派: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并將確定的法律援助人員姓名、聯系方式告知受援人。受援人無法聯系的除外。
(八)對不予法律援助決定的異議: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
(九)終止法律援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決定終止法律援助:
1.依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自己辯護,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
2.案件依法終止審理或者被撤銷;
3.受援人自行委托其他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4.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但是應當通知辯護的情形除外;
5.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從事違法活動;
6.受援人故意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據、證件、不真實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7.受援人拒不簽署應當由其本人簽字的法律文書和有關材料,導致法律援助事項無法辦理;
8.受援人失去聯系無法繼續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終止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相關推薦:

什么是行政執行主體(行政執行是什么)

儲蓄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合同成立的時間如何確定(合同成立時間的確定辦法是怎樣的)

涉外行政訴訟如何送達(行政案件傳喚送達方式)

最新行政復議法全文(我想要行政復議法全文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