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不還會有什么后果
遲延履行還款義務會產生以下法律風險:第一高額罰息貸款合同一般都會有違約條例及有關罰息的規定,如果借款人按期還款,只需要正常還本付息就可以了,一旦借款人違約,借款人需要按照合同支付相應的違約金或罰息。二、引來官司如果借款人不還錢,貸款機構是可以向提訟的,如果借款人敗訴,不僅要面臨資產被拍賣用于償還債務,還需要承擔訴訟費、保全費執行費以及律師費等費用。如果你的房屋拍賣后不足以償還銀行貸款,銀行有權凍結你的銀行財產,如果借款人拒不償還,還有可能被記入黑名單,一般上了被執行人黑名單,消費將會受限制。第三個人征信受到影響現在很多貸款機構已經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對接,借款人不還錢信用污點很快就會被上傳到央行征信系統,這樣想通過其他貸款機構貸款將會很困難。不良征信記錄的時間是五年,在五年之內還清貸款才能消除不良記錄,這意味著,一旦借款人出現不還錢的情況,未來的5年時間將很難從銀行貸款或申請到信用卡。
企業間借款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該風險分為民事風險和刑事風險。
民事風險:企業間借貸若用于生產、經營,則借款合同才有效。否則,沒有法律效力。這是效力風險。
刑事風險:借貸涉嫌非法集資類案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非法經營罪等。
法律規定:(2015年最新司法解釋)
【民事】第十一條
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應予支持。
【刑事】第五條
人民立案后,發現民間借貸行為本身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應當裁定駁回,并將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檢察機關。
企業間借貸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一)企業之間的借貸行為因違背相關法律規定,有可能被認定為無效。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貸款通則》“第六十一條各級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供銷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基金會和其他基金會,不得經營存貸款等金融業務。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融資業務。”及《最高人民關于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的規定,企業之間不得辦理借貸或變相借貸融資業務,企業之間簽訂的這種合同為無效合同。如:約定不論盈虧一方均固定收回本息的聯營行為;約定一方向企業投資,但不論企業是否盈利,均固定收回本息的投資行為等,在實踐中都將會被認為是變相借貸行為而歸于無效。
(二)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以后轉貸的,有可能觸犯法律關于高額轉貸的禁止性規定,被認定為無效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借款,本身就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如果企業在獲得借款以后,高額轉貸牟利,擾亂金融秩序,危害國家金融安全,違背企業借貸的初衷,不但借貸行為本身無效,而且將有可能觸犯刑律,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三)企業與公民之間以借貸為名,進行非法集資或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的行為無效。根據《最高人民關于人民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一條:“公民之間的借貸公司與法人之間的借貸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的規定,企業與公民之間的借貸行為原則上是有效的。此后,《最高人民關于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對企業與公民之間的借貸效力進一步做了明確和細化:“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之間的借貸屬于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
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無效:
1、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
2、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
3、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
4、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因此,如果企業與公民之間以借貸為名,進行非法集資或發放貸款,也將被依法認定為無效。
(四)無效企業借貸行為的法律后果
1、對借貸本金應予歸還出借人根據《最高人民關于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借款人未按判決確定的期限歸還本金的??”和《最高人民審理聯營合同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四條??明為聯營,實為借貸,違反了有關金融法規,應當確認合同無效。除本金可以返還外??”的規定,借貸本金作為無效借貸合同的標的物,應當全額返還給出借方。《合同法》就合同無效的后果也有詳細的規定。合同無效的應返還原物或資金,締約雙方都有過錯的,根據過錯承擔相應責任。
2、對借款利息予以收繳并處以相應罰款。遲延歸還本金的,借款人應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根據《最高人民關于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對自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還款期滿之日起,至判決確定借款人返還本金期滿期間內的利息,應當收繳,??借款人未按判決確定的期限歸還本金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和《最高人民審理聯營合同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四條??對出資方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利息應予收繳,對另一方則應處以相當于銀行利息的罰款??”的規定,在借貸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對合同中約定的利息不予保護,應予收繳,并對借款人處以相當銀行利息的罰款。根據《貸款通則》:“第七十三條行政部門、企事業單位。股份合作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農村合作基金會和其他基金會擅自發放貸款的;企業之間擅自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對出借方按違規收入處以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罰款,并由中國人民銀行予以取締。”的規定,企業違規借貸的,出借方有可能受到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罰款。根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第二十二條設立非法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尚不構成犯罪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沒收非法所得,并處非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非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的規定,對設立非法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可能處以所取得利息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或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3、出借人有可能喪失擔保利益在企業間的借貸行為中,因借款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無效,對出借方是重大風險。最高人民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因此,一旦借款合同被認定無效,擔保合同作為從合同也會被認定無效。出借人將無法獲得或獲得的擔保利益將會大打折扣,在借款人無法償還本金的情況下,出借人在一定程度上將喪失收回本金的保證。
4、企業借貸無效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和第一百七十六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的規定,如果企業套取金融機構資金轉貸牟利或非法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同時,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有可能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貸款合同法律風險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