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糾紛起訴流程怎么走
合同糾紛起訴流程如下:
1、當事人起訴,首先應確認糾紛歸哪個法院管轄,然后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交起訴書,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起訴書正文應寫明請求事項和起訴事實、理由,尾部須署名或蓋公章。
2、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供下列材料:首先是原被告主體資格材料:如居民身份證、戶口本、護照等證據的復印件。當事人為企業的應提交營業執照等材料的復印件。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提交能夠支持和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合同、協議等。
3、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需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后,通常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立案受理。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4、繳納訴訟費用,當事人收到法院開出的訴訟費預交款通知書后,7日內到法院指定的銀行交費點交納訴訟費。七日內既不交費,又未提出訴訟費減緩免申請,或提出減緩免申請未被批準仍不交費的,裁定按撤訴處理;
5、法院出具預收收據,當事人憑蓋有銀行收訖章的繳款書回單聯,及時到法院立案大廳調換預收訴訟票據。
6、立案受理后,由法院排期開庭審理。
起訴合同糾紛需要準備的材料:
1、起訴方的身份材料: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戶口簿、暫住證等;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工商登記機關出具的工商注冊資料、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2、提供證明存在合同關系及支持和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合同、協議等。
3、提供證明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
合同糾紛起訴的注意事項如下:
1、案件的判決結果要看法律規定以及雙方的證據。
2、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情形的,法院可以主動調取證據或應一方申請調取證據。
3、被告被訴后,可以就同一案件起訴原告,屬于反訴,法院一般會一并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并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并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四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五條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在哪里起訴
一、起訴在哪里起訴
1、起訴前往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對一般的民事案件,應該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如果被告的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應向被告經常居住地法院起訴。如果被告是數個,而且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又不在同一區域內,可向其中的任何一個區域的法院起訴。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二、民事訴訟起訴的流程有哪些
1、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
2、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和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合同、協議、債權文書、收發貨憑證、往來信函等;
3、當事人向法院提交書證,應填寫一式兩份證據清單,詳細列明提交證據的名稱、頁數;
4、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須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后,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辦理立案手續;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5、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如確有困難,可在預交期內向本院提出減、緩、免交的書面申請,逾期不交或者書面申請緩、減、免交未獲批準而仍不預交的,本院將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6、立案手續后,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當事人應服從法院的各項工作安排,并于結案后到財務室結算訴訟費用,多退少補。
合同糾紛打官司的技巧
合同糾紛打官司的技巧因合同糾紛打官司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進行:
1、收集對方違約的證據;
2、確認管轄法院,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的,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起訴;
3、向法院提交起訴狀以及有關證據材料;
4、法院立案后按照法院通知的開庭日期參加訴訟。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二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第二十三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第三十四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相關推薦:
債務可以轉移給朋友嗎(個人債務可以轉讓嗎)
行政拘留有犯罪記(行政拘留算不算犯罪記錄)
夫妻債務聲明書怎么寫(離婚債務一方承擔怎么寫才有效)
行政復議可以申請幾次(行政復議可以進行二次嗎)
夫妻婚前債務怎么處理(丈夫婚前個人債務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