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處分簽署合同效力
無權處分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此類法律效力不確定的合同,若是最后合同不能履行,那么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是有權利要求沒有處分權的一方承擔支付賠償金等的責任的,且一般不能免責。
一、無權處分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嗎? 1、無權處分訂立的合同效力待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2、《民法典》(生效)之中涉及到需要追認的情形如下: 第一百六十八條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 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二、效力待定的合同有哪些 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為避免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效力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而影響相對人的權益,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2、無權代理:行為人在無權代理的情況下(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表示同意的,由被代理人承擔合同責任;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 3、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無權處分訂立的合同若是最后并不能按照合同的約定來履行,此時簽署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若是因為合同不能履行而受到了經濟損失,那么是可以要求沒有處分權,但是依舊簽署了合同的人來承擔賠償責任的,對于不愿意賠償的情形,可以帶著無權處分訂立的合同,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
無權處分的合同效力如何
法律主觀:
無權處分的合同的效力是待定的,如果合同經過了所有權人追認了,或者簽訂合同的無權處分人獲得了處分權了,則該合同有效;如果沒有經過所有權人追認也沒有獲得處分權的,則合同無效。
如果簽訂合同的第三人構成善意取得的,則即使合同最終未被追認導致無效的,也不能要求善意第三人返還財產,權利人只能向無權處分人索賠。
如果因為無權處分人沒有取得處分權導致財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受讓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無權處分人承擔違約責任。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條,因出賣人未取得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七條
因出賣人未取得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
民法典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
民法典無權處分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在權利人追認或無權處分人取得處分權之前,合同是無效的,只有經過權利人追認或無權處分人取得處分權,才會有法律效力。因出賣人未取得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權利人拒絕追認,在處分物尚未交付,買受人未支付價款場合,買賣或贈與合同等無效,在買受人或受贈人等善意的情況下,由無權處分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出賣人應當履行的義務如下:
1、出賣人應當履行向買受人交付標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標的物的單證,并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
2、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或者交易習慣向買受人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以外的有關單證和資料;
3、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標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該標的物的知識產權不屬于買受人;
4、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交付標的物。約定交付期限的,出賣人可以在該交付期限內的任何時間交付;
5、 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標的物。
綜上所述,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時,合同自始有效。行為人未取得處分權,權利人又不追認的,合同無效。但該無效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因而,在第三人為善意時,構成善意取得,照樣取得處分物的所有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條
因出賣人未取得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
相關推薦:
申請再審期限(申請再審期限是多久)
假想防衛爭議(假想防衛如何認定及處理)
行政裁決和行政仲裁(行政裁決和行政仲裁)
欠錢不還一萬塊錢報警可以立案嗎(欠款一萬多能立案嗎)
食品過期了但數量不多,工商局部門能罰款嗎(食品過期就必須罰5萬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