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簽合同滯納金過高怎么辦
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數額過高的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庭適當的予以減少,由于現實生活當中合同的種類非常的多,而且違約金數額的約定本身就取決于雙方實際合作的事項,所以在我國合同法當中沒有對違約金的數額作出具體的規定,但比例一般不能超過造成的實際損失的30%.
一、合同簽約違約金數額過高怎么辦? 如果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數額高于違約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權相予以適當減少,以使違約金與實際損失大體相當。對于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的情況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又規定“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實際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對違約金問題,人們在尊重當事人自由地約定違約金的前提下,為了限制懲罰性違約金的副作用,確保合同的誠信履行,在一定情況下對違約金進行國家干預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契約正義理論的。從審判實踐上看,對違約金進行干預也是為了平衡當事人的利益。一方面,如果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數額過高而又不允許減少,則不僅會使守約方獲得不正當的利益,而且會在相當程度上惡化違約方的財產狀況,使其喪失正當競爭的條件。另一方面,如果任由當事人隨意約定數額過高的違約金條款,則將使違約金的約定偏離其初衷,有可能促使一方為取得違約金而故意引誘對方違約,成為牟取不正當利益和收入的手段,從而與公平、誠實信用原則相悖。二、合同違約金過高的標準是什么?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由于該條款只對違約金過高進行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具體的量化標準,造成在司法實踐中對于過高違約金的認定多不明確。 此次新《解釋》明確提出以超出造成的損失30%為標準認定約定違約金過高的依據,即約定的違約金數額在超過實際造成的損失30%以內都視為合理不算過高。從而給司法實踐認定約定違約金過高和當事人合理約定違約金數額提供了具體的標準,使其有章可循。三、違約金上限 違約金可分為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法定違約金是指由法律明文規定了適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額的違約金;約定違約金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自行約定適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額的違約金。如果合同中只對違約金做了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具體約定違約金的比例或數額,并且有關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違約金比例或者金額的,則可按《民法通則》及《合同法》中關于承擔違約金責任的一般原則執行。如果合同中沒有規定違約金的條款,法律也未規定違約金比例或者數額的,但只要由于違約造成了對方的損失,違約方就應向對方支付賠償金。該賠償金的數額,應當按照對方遭受的實際損失確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違約金沒有規定的比例,雙方都接受就行。違約金的比例規定要看具體的內容,如開發商延期交房,其違約賠償為萬分之二;買方違約,定金不能收回,賣方違約加倍返還定金等。一般涉及到開發商違約的內容,賠償的比例就較低。司法解釋中的“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準適當減少”,應該是對合同法違約金過高的一個注解,而不是對違約金比例的規定。 看來合同雙方在簽訂了合同條款后,已具備合同法中的效力,任何一方發生違約,則會予以合同當事人對方予以相應的賠償,違約金的上限應該根據損失程度來估算。 違約金數額過高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民事糾紛,除了雙方在簽合同之前沒有謹慎的預估違約可能會造成的損失之外,跟我國沒有明確的立法依據也是有一定的關系的。不過,違約一方,如果認為對方索要的違約金數額,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話,在起訴之前,還可以進一步跟對方先協商處理的。
相關推薦:
企業間借款合同范本(簡單的公司企業之間借款合同范本)
企業借款合同樣本(企業借款協議書范本)
企業借款合同有效嗎(公司之間借貸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汽車長期租賃合同(車輛租賃合同樣本)
聘用合同制(聘用合同是編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