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一般均需要承擔違約責任,但是合同雙方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發生時雙方互不追究違約責任,則違約發生時雙方均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或者根據法律規定,當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時,也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根據2021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合同免責事由有:
1、法定的免責事由,例如不可抗力,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對違約方可以部分免除或全部免除違約責任;
2、約定的免責事由,當事人可協商確定免責的情形。
合同法規定的法定的免責事由僅限于不可抗力。《合同法》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常見的不可抗力有:1、自然災害如地震、臺風、洪水、海嘯等。2、政府行為。政府行為一定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以后發生,且不能預見的情形。如運輸合同訂立后,由于政府頒布禁運的法律,使合同不能履行。3、社會異常形象。一些偶發的事件阻礙合同的履行,如罷工騷亂等。不可抗力雖為合同的免責事由,但有關不可抗力的具體事由很難由法律作出具體列舉式的規定,因此根據合同自由原則,當事人可以在訂立不可抗力條款時,具體列舉各種不可抗力的事由。
(一)不可抗力,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自然災害,如臺風、洪水、冰雹;,2、政府行為,如征收、征用;,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二)免責條款,免責條款無效的一般情形包括:,1、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將免責條款訂入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2、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免責條款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的;,3、免責條款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4、免責條款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5、免除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所生責任的條款無效;,6、免除根本性違約所生責任的條款無效。,(一)單方違約,依民法典的規定,所謂預期違約,以稱先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的行為。預期違約的實質是種毀約行為,分為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兩種。所謂明示毀約,是指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到來之前,明確、肯定地向另一方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違約廣播這種毀約心思表示既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所謂默示毀約,是指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前,根據對方當事人的行為表現而預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其構成條件為:,1、債務人的行為符合民法典所規定的情形;,2、守約方具有確鑿證據證明對方具有上述情形;,3、違約方不愿提供適當的履行擔保。對于預期違約,守約當事人依法選擇下列救濟方式來追究對方當事人的法律責任:,(二)自救手段,依民法典的規定,對于預期違約,守約方依此享有合同解除權,可單方解際合同,并可請求對方賠償損失。此規定比較適合明示毀約。但對于默示毀約而言,因恐難以掌握對方違約的確切證據,故守約方不宜而采取解除合同措施,可參照民法典規定,中止合同履行或中止合同履行或履行準備,以避免擴大自己的經濟損失;立即通知對方當事人在預期間內提供適當的履行擔保。若對方當事人在處理期間內不能提供適當擔保,應視為對方明示毀約,此時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請求賠償損失。此種自助措施與行使不安履行抗辯相似。,(三)司法救濟,依民法典的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對方可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措施,對于明示毀約易于操作;但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須掌握對方預期違約的確切的證據后方可訴諸法律,否則,將因證據不力反而于己不利。,(四)等待履行,當一方預期違約,對方可堅持合同的效力,要求或等待對方到期履行合同,以靜觀對方的態度是否有所變化,然后決定是否采取相應措施。對于明示毀約,守約方應明確要求對方撤回毀約的思表示,而不能一味地坐等對方履行,以免擴大損失。對于默示毀約,守約方一時無確切證據證實對方毀約,可等待對方到期是否履行;若對方到期不履行,可依實際違約中的不履行情形追究其違約責任,或者依法解除合同,請求賠償損失。,在我國,違約金本質上是一種違約責任,是法律賦予受害方在違約行為發生時所采取的一種補救措施,因此,違約行為的發生是適用違約金責任的前提。違約行為,通常是指合同當事人違反具體的合同義務的作為或不作為。,合同義務包括給付義務和附隨義務。給付義務,是指債務人應為一定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附隨義務,是指為履行給付義務或保護當事人人身或財產上的利益,于合同發展過程中基于誠信原則而產生的義務。,一般情況下,違反合同的附隨義務不得請求支付違約金,只有在當事人因違反附隨義務導致主合同義務履行不能、履行不適當或履行遲延時,才可以要求支付違約金。,當事人可以區分不同的違約形態約定不同的違約金,也可以就某種特定的具體的違約行為約定違約金,只有發生了符合違約金條款約定的違約行為時才得適用違約金。如果沒有發生約定情形的違約行為,即便有其它類型的違約行為存在,也不得適用違約金責任。,另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履行不能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責。基于我國民法上公平原則,當發生了不可抗力事由時,當事人即便違約,也可以減輕或免除違約金的適用。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相關推薦:
買到攜帶傳染病的寵物狗,商家不承認怎么辦(買狗后商家以有傳染病為由不給退款)
父母的房產和存款被大哥侵占 怎么辦(子女侵吞老人財產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