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許可的監督具體包括
行政許可的監督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律師回答:
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和行政機關對從事許可事項的管理相對人的監督兩個方面。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十四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采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后,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第十五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第十六條 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 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第十八條 設定行政許可,應當規定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條件、程序、期限。
第十九條 起草法律草案、法規草案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草案,擬設定行政許可的,起草單位應當采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并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該行政許可的必要性、對經濟和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和采納意見的情況。
第二十條 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應當定期對其設定的行政許可進行評價;對已設定的行政許可,認為通過本法第十三條所列方式能夠解決的,應當對設定該行政許可的規定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可以對已設定的行政許可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必要性適時進行評價,并將意見報告該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就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一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法規設定的有關經濟事務的行政許可,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認為通過本法第十三條所列方式能夠解決的,報國務院批準后,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停止實施該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的監督種類
行政許可由行政部門作出,但是為了保證行政許可的公正使用,需要對此進行監督,那么行政許可的監督種類有哪些?接下來將由我為您介紹關于行政許可的監督種類其相關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相應的問題。一、行政許可的監督種類 行政許可監督主要包括行政機關內部的層級監督和行政機關對被許可人的監督兩種: 1、行政機關內部的層級監督檢查。即上級行政機關基于行政隸屬關系對下級行政機關實行的監督。 2、行政機關對被許可人的監督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書面檢查;(2)抽樣檢查、檢驗、檢測與實地檢查;(3)被許可人的自檢;(4)對取得特許權的被許可人的監督檢查。
二、行政許可怎么申請 1、口頭申請。是指行政許可申請人通過語言直接向行政主體提出其擬從事某種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事項的活動。這種方式簡單易行,可以不受申請人知識水平等限制,但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不利于行政機關日后對行政許可的審查,所以,《行政許可法》沒有直接規定相對人可以這種方式提出申請。 2、書面形式。這是一種在行政許可申請中常見的方式。它比較規范,確定性強,行政許可申請多采用這種方式提出。但由于書面申請的便民性較差,而且申請人的知識水平又不平衡,所以《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九條規定行政機關有向申請人提供格式文本的義務。三、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的監督方式是什么 1、備案審查。局內各行政許可職能科室要把實施的行政許可名稱、依據、辦理條件、具體程序、時限及收費情況報局法制機構備案審查,實施行政許可中的上述環節有變動時應及時通知局法制機構; 2、資格認定。對行政許可主體資格及行政執法人員資格進行認定; 3、開展行政執法檢查。受理廣大行政相對人對我局行政許可實施情況的舉報,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對局內行政許可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或抽查。
河北省行政許可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許可的設定、實施和監督,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第三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許可的設定、實施和監督等活動。
有關行政機關對其他機關或者對其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審批,不適用本條例。第四條 行政許可的設定、實施和監督,應當遵循依法、公開、公平、公正、便民、高效和權責一致的原則。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制度,加強對行政許可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按照法定職責,負責對其組織實施的行政許可進行日常管理。第二章 行政許可的設定第七條 本省地方性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章一般不得創設行政許可或者臨時性行政許可,確需創設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相關規定,嚴格設定標準。
本省創設的行政許可和臨時性行政許可,應當明確規定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條件、程序和期限。第八條 設定行政許可應當堅持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原則。下列事項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ǘ┦袌龈偁帣C制能夠有效調節的;
?。ㄈ┬袠I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ㄋ模┬姓C關采用事后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或者服務方式能夠有效解決的;
(五)通過技術標準、管理規范能夠有效管理的。
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不得以備案、登記、年檢、監制、認定、認證、審查等形式變相設定或者實施行政許可。
對同一事項,在一個管理環節設定行政許可能夠解決的,不得在多個管理環節分別設定行政許可。第九條 地方性法規和省人民政府規章確需設定行政許可或者臨時性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應當召開聽證會、論證會,并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和建議。第十條 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許可評估和清理制度,定期對其設定或者實施的行政許可進行評估和清理。
設定機關對其設定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行政許可,應當及時進行修改或者廢止。
行政機關認為其實施的行政許可需要廢止或者調整的,應當向該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提出意見或者建議,設定機關尚未作出相應決定前,不得擅自進行變更。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本省創設的行政許可,可以向設定機關提出廢止或者調整的意見和建議,設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回復。第十一條 本省設定的行政許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調整:
?。ㄒ唬┰O定依據已經被廢止的,該行政許可予以廢止;
?。ǘ┰O定依據已經修改或者調整的,該行政許可作相應修改或者調整。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許可進行下放調整的,應當統籌協調,防止將同級人民政府兩個以上部門分別辦理的同一行政許可下放到不同級別人民政府所屬部門辦理。第三章 行政許可的實施第十二條 本省行政許可實行目錄管理制度,未納入目錄的不得實施。
行政許可目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政務服務中心、新聞發布會以及主要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行政許可目錄的內容和格式由省人民政府統一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行政許可的變化情況在行政許可實施前及時更新和重新公布目錄。第十三條 國家和本省廢止的行政許可,行政機關不得繼續實施;下放調整的行政許可,未獲授權的行政機關不得實施。
法律、法規規定由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許可,不得轉移或委托給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實施。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的行政許可平臺,集中辦理行政許可,并逐步實現網上辦理行政許可和行政許可資源共享。各級網上平臺管理機構,應當做好相應的協調、管理和服務工作。
吉林市行政許可實施與監督辦法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規范行政許可的實施,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以下簡稱《行政許可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職能的組織(以下簡稱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以及對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檢查等活動,均須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便民、高效和信賴保護的原則。第四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許可的監督制度,加強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第二章 申請與受理第五條 行政機關應當按照集中辦理的原則受理行政許可申請,需多個內設機構辦理的行政許可事項應確定一個內設機構統一受理;已經進入統一辦公場所的,可以由統一設置的窗口辦理。第六條 行政機關應在辦公場所公示實施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錄和申請書示范文本。
申請人要求行政機關對公示的內容予以說明、解釋的,行政機關應當作出說明、解釋,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許可,可以直接向行政機關遞交申請書,也可以通過《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方式提出。
申請書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機關應免費提供國家、省統一的格式文本,國家和省沒有規定的,采用市人民政府審定的格式文本。第八條 申請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的,應向行政機關提交由委托人簽名的委托書和委托人的身份證明。
申請人以其它方式提出申請,需要電子簽名的,可以依法使用電子簽名,行政機關應指定專人接收。第九條 申請人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的,承辦機構或受理窗口應當即時制作記錄,載明收到的日期,申請人情況、申請的內容等。第十條 行政機關接到行政許可申請后,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是否受理該項申請進行形式審查:
?。ㄒ唬┥暾埵马検欠駥儆诒拘姓C關職權范圍;
?。ǘ┥暾埵马検欠駥儆谝婪ú恍枰〉眯姓S可的情況;
?。ㄈ┥暾埵马検欠裼袛盗肯拗疲?br /> ?。ㄋ模┥暾埲耸欠裉峤涣朔戏?、法規、規章規定內容的申請材料;
?。ㄎ澹┥暾埲颂峁┑纳暾埐牧鲜欠穹弦幎ǖ母袷?、數量。第十一條 行政機關對申請人的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后,按下列規定分別處理:
?。ㄒ唬Σ粚儆诒拘姓C關管轄范圍、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許可、行政許可事項的數量已經飽和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
?。ǘι暾埐牧洗嬖诋攬隹梢愿腻e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并由申請人簽字或蓋章確認;
(三)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規定格式、數量的,應當當場或者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五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告知情況應當記錄;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ㄋ模┥暾埵马棇儆诒拘姓C關職權范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第十二條 行政機關受理或不受理行政許可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決定,加蓋本機關專用印章,注明日期,并于二日內送達申請人。
行政許可期限自行政機關受理行政許可的決定送達申請人之日起開始計算。第三章 審查與決定第十三條 行政機關對受理的行政許可申請,應當依照法定的條件對申請材料進行實質審查。重點審查以下內容:
(一)申請材料反映的申請人條件是否合法;
?。ǘ┥暾埲藯l件是否符合申請事項規定的要求;
(三)申請材料的相關內容是否真實。第十四條 根據法定條件和程序,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應當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核查情況應當記錄。第十五條 對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內容進行審查后,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齊全的,應當作出準予許可的決定,否則應當作出不予許可的決定。第十六條 依法應當先由本市行政機關審查后報上級行政機關決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本市行政機關應當自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審查完畢,并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上級行政機關。
相關推薦:
房屋買賣補充協議的范本(房屋買賣合同補充協議求一份)
變更合同法律規定(變更協議的法律規定)
技術服務合同范圍是什么(技術服務合同包括哪些)
出賣人不完全履行怎么辦(簡述不完全履行的法律后果)
定金合同糾紛要注意什么(定金糾紛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