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貼現和再貸款有什么不同
一、兩者的作用不同:
1、再貼現的作用:再貼現作為西方中央銀行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存款準備金)之一,被不少國家廣泛運用,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再貼現在日本、德國、韓國等國的經濟重建中被成功運用。
再貼現能夠如此受到重視和運用,主要是它不僅具有影響商業銀行信用擴張,并借以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的作用,而且還具有可以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有選擇地對不同種類的票據進行融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
2、再貸款的作用: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貸款利率,影響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取得信貸資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額度,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發生變化。
例如當中央銀行要收縮銀根實行緊縮政策時,它可以提高再貸款利率,減少基礎貨幣的投放量,增加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貸款成本,抑制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貸款。
再貸款利率的調整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和社會宣傳貨幣政策變動的一種有效方法,它能產生預告效果,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人們的預期。
當中央銀行降低再貸款利率時,則表示在中央銀行看來通貨膨脹已經緩和,這樣就會投資和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作用。
二、兩者的實質不同
1、再貼現的實質:再貼現是中央銀行通過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已貼現但尚未到期的商業票據,向商業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的行為。
2、再貸款的實質: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中國的再貸款有兩種含義,狹義的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的總稱;廣義的再貸款是指再融資的概念,包含票據再貼現。
擴展資料:
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適時調整再貼現總量及利率,明確再貼現票據選擇,達到吞吐基礎貨幣和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目的,同時發揮調整信貸結構的功能
我國最近一次調整再貼現和再貸款是在2010年12月26日,人民銀行宣布上調對金融機構再貸款利率,其中1年期利率提升0.52個百分點至3.85%,同時上調再貼現率,由1.8%上調至2.25%。
再貼現率計算方法
舉例來說,如一家商業銀行用客戶貼現過的面值100萬元的票據,向中央銀行再貼現,中央銀行接受這筆再貼現的票據時,假定商業銀行實際取得貼現額88萬元(貸款額),票據到期日為180天。
則按月利率計算,其再貼現率=[(100-88)/100]×(1/6)×(100%)=2%,即商業銀行需向中央銀行繳納2%的再貼現回扣。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再貼現和再貸款是如何引導資金流向的
二、再貸款與再貼現的異同
一、相同點:
1、再貸款和再貼現都是由中央銀行提供,兩者都是為金融機構提供支持的行為。
2、再貸款和再貼現都是人民銀行調控基礎貨幣的重要渠道和進行金融調控的貨幣政策工具。
3、再貸款和再貼現都是人民銀行對國家經濟運行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二、不同點:
1、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貸款。再貼現是中央銀行通過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已貼現但尚未到期的商業匯票,向商業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的行為。
2、在金融領域,人民銀行對銀行業機構發放的貸款,即人民銀行貸款稱為再貸款;而將人民銀行對銀行業機構商業票據進行的貼現稱作再貼現。
擴展資料:
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由人民銀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同時,人民銀行積極支持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債券信用增進公司等機構,在加強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運用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等多種手段,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改善營商環境、督導民營企業規范經營中的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