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屬于合同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是指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對方財物的行為。具體來說,法律上規定有以下情形構成此罪:
1. 使用虛假單位或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
2. 利用偽造、變造、作廢票據或其他虛假產權證明作擔保。
3. 沒有實際履行能力,通過先履行小額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誘使對方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4. 在收到對方財物后逃匿。
5. 其他方式騙取對方財物。
若行為人構成合同詐騙罪,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刑事處罰,包括但不限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有嚴重情節時,將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若數額特別巨大或情節特別嚴重,將面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因此,簽訂合同時務必審慎,確保對方身份、擔保物的真實性,避免陷入詐騙陷阱,遭受經濟損失。一旦發現合同詐騙行為,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主要規定了合同詐騙罪的相關內容,旨在打擊利用虛假合同騙取他人財物的犯罪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平正義。
一、合同詐騙罪的定義及構成要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需要滿足以下要件:一是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是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使用了欺騙手段;三是騙取了對方當事人數額較大的財物。
二、合同詐騙罪的常見手段及案例
合同詐騙罪的常見手段包括虛構合同主體、偽造虛假合同、虛構履行能力、隱瞞重要事實等。這些手段往往讓受害者難以辨別真偽,從而上當受騙。例如,有的犯罪分子會偽造虛假的工程承包合同,騙取他人的工程預付款或進度款;有的則會虛構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履約能力,騙取他人的信任后簽訂合同并收取貨款。
三、合同詐騙罪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合同詐騙罪不僅給受害者帶來經濟損失,還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和誠信體系。為了預防合同詐騙罪的發生,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在簽訂合同時,要認真審查對方的資質和履約能力,核實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同時,也可以借助第三方機構或平臺進行合同審查和風險評估,降低被騙風險。
綜上所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的合同詐騙罪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它利用虛假合同騙取他人財物,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平正義。我們應該加強防范意識,提高識別能力,避免成為合同詐騙罪的受害者。同時,對于發現的合同詐騙行為,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協助警方打擊犯罪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合同詐騙罪的立案與量刑標準
合同詐騙案的立案標準為:
在簽訂、執行合同過程中,騙財金額達到兩萬元或以上者。
若行為被認定構成犯罪,量刑則依據犯罪數額而定,數額較大者將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相關推薦:
行政復議能不能調解(行政復議能解決問題嗎)
哪些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的行為)
農村土地轉讓合同(正規農村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行政訴訟物證的要求(原物為數量較多的種類物的)
行政枉法裁判罪(行政枉法裁判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