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經常處于劣勢和被動的地位。其原因是( )①經濟底子薄 ②技術水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經常處于劣勢和被動的地位。其原因是( ) ①經濟底子薄 ②技術水平低 ③生產設備落后 ④經濟實力雄厚 |
C
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發展中國家為什么處于被動和不利地位
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發展中國家為什么處于被動和不利地位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薄弱,市場發育欠完善,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大,易受世界經濟被動的影響
為什么發展中國家在WTO中處于不利地位?
急!麻煩大家……WTO本來是關于全球貿易的國際組織,但是發達國家卻試圖將金融,投資,政府采購
等領域納入WTO的管轄權限.為什么發達國家熱衷于擴大WTO的實權 因為發達國家發
現它們可以很方便地控制WTO,尤其是可以通過WTO的貿易爭端機制制裁其他國家
有一個阿拉伯人的故事.一只駱駝想鉆進阿拉伯人的帳篷取暖,阿拉伯人拒絕讓駱駝進
來.駱駝就說:"能不能只讓我把一只腳伸進來."阿拉伯人想了想,就同意了.過了一會兒,
駱駝說:"我這只腳已經暖和了,能不能讓我把另外的腳也伸進來."阿拉伯人又同意了.再
過一會兒,駱駝說:"我的腳都暖和了,就是頭還有點冷,能不能讓我把頭也伸進來."最后
的結果是:駱駝終于鉆進了阿拉伯人的帳篷,把阿拉伯人趕到了帳篷外邊.
早在1996年新加坡舉行的WTO部長級會議上,發達國家就曾經建議把投資,競爭和
政府采購等議題納入WTO的談判,發展中國家普遍提出了抗議.于是,發達國家施展了駱
駝的伎倆,他們建議設立相關的工作組,討論貿易與競爭政策之間的關系,政府采購的透明
度等問題.6年過去了,發達國家現在拿出來一套詳盡的草案,要求在明年的多哈回合部長
級會議上討論.從本質上說,這些議題都不是貿易問題,WTO來關注這些問題只能分散其
注意力.這些新議題一旦進入WTO的框架之中,發展中國家必將進一步失去制定經濟政策
的自主權,陷入更大的困境.
WTO本來是關于全球貿易的國際組織,但是發達國家卻試圖將金融,投資,政府采購
等領域納入WTO的管轄權限.為什么發達國家熱衷于擴大WTO的實權 因為發達國家發
現它們可以很方便地控制WTO,尤其是可以通過WTO的貿易爭端機制制裁其他國家.發
達國家總是試圖控制所有的國際組織,但是它們并非總能成功.發達國家想操縱聯合國,但
卻發現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于是它們越來越不愿意繳納聯合國會費.發
達國家已經控制了IMF,但是用IMF操縱發展中國家有一定的局限性.除非一個國家需要
向IMF貸款,否則IMF的手無法伸進發展中國家的內政.正因為如此,發達國家和WTO
打得火熱,竭力將新的權力賦予WTO,以便將不服從他們的國家直接告上法庭,實施貿易
制裁.對發展中國家更不利的是,WTO的決策程序非常不民主.這使得發展中國家想要改
變對自己不利的規則非常困難.現行的規則和決策程序本身就是有利于發達國家的,發展中
國家只能在現有的規則和程序下謀求改革.但是,即便如此,發展中國家也必須起來抗爭,
否則,一旦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新規則出臺,再想更改就難上加難.而且,從當前的形勢來
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利益爭斗正在白熱化,留給發展中國家維護自己利益的時間已
經不多了.
發達國家的貪婪要價
只要我們仔細看看發達國家提出的議案,就能夠知道他們的真實動機,也就會認識到,
發達國家是多么地貪婪.首先看投資議題.發達國家提出投資議題的用意就是要讓外國投資
者在發展中國家享有充分自由的權利,無條件地進入各國市場,不受限制條款的約束,可以
自由地進行投資,享受國民待遇.在WTO的規章中,明確地指出其最根本的宗旨就是要提
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才是WTO的神圣原則.但是發達國家掌握了話語權,它們按照
自己的定義拼命鼓吹國民待遇原則,久而久之,連發展中國家也相信了國民待遇原則才是
WTO的基本原則.發達國家鼓吹國民待遇原則的最終目的是在發展中國家擁有100%的所
有權,外國公司只要想進入一個國家,就可以進入,當地政府沒有任何干預外來投資的權利,
并且也不能向當地企業和個人提供任何優惠政策和補貼.由于這項議題一面倒向發達國家而
備受非議,目前其主要的建議者又提出了修正建議,即第一階段主要注重透明化措施,接著
是銜接步驟,展開連續為期兩年的談判,然后自動提升到另一項貿易協約的談判.像這樣一
個接一個步驟的修正建議,其最終目的無非是要成員國最終同意把發達國家關于投資條例的
概念列入WTO授權的規范內,讓外國投資者享有最高程度的權利,把發展中國家政府原有
的各項權利和制定政策空間削減至最低程度.這必將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各個
領域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影響發展中國家工商企業發展的各方面條件,削弱政府相對于外
國投資者和債權人的談判地位.
第二個議題是關于競爭的議題.競爭聽起來總是一個很順耳的詞.但實際上發展中國家
和發達國家對競爭的理解卻大相徑庭.在發展中國家看起來,競爭政策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反
對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因為它們作為壟斷的代表,恰恰站在競爭的對立面,這些跨國公司
肆無忌憚地在發展中國家的國內市場橫沖直撞,極大地危害到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在發
達國家看來,競爭政策的主要目的卻是允許發達國家的企業能夠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上和當
地企業"平等"競爭.1996年新加坡舉行的WTO部長級會議上,各國同意設立一個工作組
研究貿易與競爭政策之間的關系.按照當時的說法,這項協議并不是要成員國承諾將來談判
關于競爭的議題.但是,目前歐盟仍然不斷催促落實關于競爭議題的談判,并且建議把它列
入明年的部長級談判.正如美國與歐盟的貿易代表所宣布的,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為了在發
展中國家訂立競爭條例,以方便外國企業機構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進行自由競爭.這對
發達國家來講是有利的,可對于發展中國家卻是不公平的.一旦這項協議納入WTO的框架
之中,必將削弱發展中國家的政府為本地企業提供優惠的權利,同時發展中國家也不能伸縮
性地選擇適合各自國家的競爭模式,以迎合不同時期的經濟環境變遷.
第三個議題是政府采購.1996年新加坡WTO部長級會議上同意的議案是建立一個工作
組研究政府采購中的透明化問題.但是,到如今,歐盟等發達國家已經擬定了一份詳細的要
求將政府采購納入WTO談判的議案.直到目前為止,政府采購可以豁免貿易自由化.但是
如果發達國家如愿以償地將全球性的政府采購事務及相關的市場全部納入WTO規范化的市
場條例管制之下,發展中國家就將受到極大的沖擊.一般來說,除了少數國家,對外貿易在
一國GDP中的比重大致在20-30%左右.政府采購卻包括了中央政府,各級地方政府和與
政府有關聯的企業的采購,這樣算下來,政府采購要平均占到GDP的70%以上.歐盟提出
的政府采購的議案中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各級政府采購,比如社區醫院的護理工作,城市街
道的垃圾清理,甚至包括清晨送奶.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政府采購的意義并不僅僅是政府
購買多少臺電腦或多少套軟件.當一國經濟處于衰退的時候,政府采購可以有助于擴大本國
國內需求,刺激經濟復蘇;當國內的幼稚產業處于發展初期的時候,政府采購有助于迅速地
培育國內市場,推動本國產業的發展;如果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失業問題或其他經濟社會問題,
政府也可以方便地用政府采購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一旦政府采購必須納入WTO管制,則
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政策自主性,發展中國家政府不能再給給予本國公司
任何提供公共用途商品,參與公共服務和承包政府工程的優先權.
假如這些新議題一旦進入WTO的框架,那么發達國家的企業機構就可以自由地進入發
展中國家的市場,發展中國家必將失去管制那些外國企業的自主權,也必將喪失制定相關的
國內政策的自主權,難以有效運用宏觀經濟,金融,發展政策和政府采購政策滿足國內政策
目標.在發展中國家不斷喪失自主權的同時,發達國家卻試圖將勞工標準和環境問題納入
WTO體系,以便在妨礙到其國內利益的時候,方便地祭起保護主義的大旗,限制發展中國
家的相關商品進入他們的市場.
針鋒相對 據理力爭
對于發達國家提出的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發展中國家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聯合國貿易
與發展組織的經濟學家阿奎日教授曾經談到,中國加入WTO之后最迫切的需要是培育1000
名精通WTO規則和談判之道的律師,在WTO的談判桌上針鋒相對,據理力爭,捍衛中國
的國家利益.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發展中國家在新一輪的談判中應該共同提出如下要求:第
一,首先敦促發達國家落實已經通過的議案,比如取消對紡織品的進口限制,減少對本國農
業的補貼和保護.只有在這些任務已經完成的前提下,才能提交的新的議題.在現有WTO
協議下,發達國家一方面勸誘甚至強迫發展中國家開放其農產品的進口,聲稱這將帶來發展
中國家資源配置的改善,聲稱農產品進口對外開放可能帶來的問題比如本國農民的失業和收
入下降都將只是暫時性的,另一方面,他們自己卻在千方百計地保護國內農業部門.發達國
家仍然普遍實施對農業的各種補貼,以及對國外農產品進口的高關稅保護,在有的發達國家,
農產品的進口關稅甚至高達300%.這種不對稱的保護,使得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可以以低廉
的價格進口到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從紡織品貿易來看,盡
管發達國家已經承諾在2005年之前取消對發展中國家紡織品的進口限制,但是到目前為止,
美國,歐洲和加拿大等國家已經廢除的紡織品種類尚不足10%.
第二,即使提交新的議題,這些議題也必須是與貿易有關的議題,反對把非貿易的議題
強加給WTO體系.那些非貿易的問題并非說不重要,但是WTO顯然不是討論這些問題的
最適當的場所,比如有關勞工標準的談判,為什么不放在國際勞工組織這種已經存在的專門
的國際組織去談判
第三,必須改革WTO的談判規則.今年5月份,在WTO的議會大廳,15個發展中國
家共同提出了如何提高明年部長級會議效率的建議,其中的一條建議是,發展中國家提出的
議題必須登記并列入討論的日程表.這聽起來似乎相當荒謬,因為這是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
滿足基本原則.設想在開會的時候,有的會議代表的議案根本無法擺上談判桌,這種組織能
夠說是民主的嗎 但這正是WTO的現狀.發達國家經常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議題置之不理,
在最后的談判中我行我素地拋出完全代表發達國家利益的草案要求大家討論.所以,發展中
國家爭取自己利益的斗爭是相當艱巨的,我們必須從最基本的權利開始爭取
技術落后,競爭力不強,企業資本小,~~~
相關推薦:
通信商品賠償(工信部賠償500元規則)
樓房著火賠償(樓房著火誰的責任怎么賠償)
報警不想立案(派出所一般不愿意立案的原因有哪些)
誣告導致立案(被誣告而立案了怎么辦)
報警現場立案(110報警立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