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么積極意義
電子商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1)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電子內商務是容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發展電子商務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舉措,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
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把握發展主動權、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有利于提高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地位。
3)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走向完善
電子商務發展將有力地促進商品和各種生產生活要素的流動,削弱妨礙公平競爭的制約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推動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與完善,更好地實現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
電商馬云對實現中國夢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臥槽,一下暴露身份了。。。
但就沒有更靠譜的答案了嗎
執著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醫學院的童鞋,請眼熟我(*ˉ︶ˉ*)
一定是醫學院的,哈哈
互聯網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信息技術為經濟發展面:
一、信息技術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
多數傳統產業已成夕陽經濟,現代經濟的主要職能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質的生產和分配,今后的生產對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體以原子構成的產品。
二、 信息產業的建設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重頭戲,先進的IT產業將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三、信息技術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效率與效益
在信息時代,由于知識的大量產生、創新的不斷進行、信息的迅速傳遞、經濟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術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縮短。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全球化熱潮的不斷推進,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信息時代,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中,網絡技術已經成為促進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增長乃至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的重要推動力。本文從網絡技術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了網絡技術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最后闡述如何通過網絡技術推動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我國偉大領袖鄧小平同志曾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是國家強盛的決定性因素。”
科學技術是人類改造世界重要手段,網絡技術與網絡社會的出現和
崛起,為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已經成為經濟發
展的熱點。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爭取為我國帶來更大的經
濟效益。
一、網絡技術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受傳統信息技術手段以及國民經濟、法律法規的制約,我國網絡
信息技術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國家信息產業
部與科技部一直致力于加速信息化基礎結構建設,并且取得了可喜成
績,微電子技術、信息傳輸系統、通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信息應
用系統、數據庫、信息技術及產業等領域已經得到一定的認可,特別
是由通訊設備制造業及軟件業、通訊服務業等幾部分組成的信息技術
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近幾年,電子商務異軍突起,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隨著網絡經
濟時代的來臨,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大多數企業而言,不僅僅是信
息、商業機會,還意味著一個現代化的世界性網絡驅動經濟的產生,
也因此大大擴展了跨區域傳播的場合、范圍。總而言之,網絡技術手
段已廣泛滲透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中,對傳統產業來說,以網
絡技術手段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為基本特征的新經濟,為傳統產業升
級提供了新的契機。
二、網絡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與經營理
在網絡技術手段的沖擊下,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為我國信息
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其本質變化就是數字信
息化。各種信息保存在存儲設備,只要用戶使用到這條信息時,數字
就會轉變成物質,這種潛移默化的轉變將會擴散到經濟發展中的各個
領域。
網絡技術具有虛擬性征,隨著網絡化和數字化的來臨,促使傳統
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發生了變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空間——網絡空
間,從而相對地擴大經濟活動的范圍。近年來,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
快,許多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認識到網絡技術手段的重要性,認識
到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建設企業信息化系統是獲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手
段,已經開始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智能化技術創新管理,降低勞動
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并利用網絡優勢,塑造企業
形象,開拓市場,努力擴大市場份額。智能化控制技術、信息化技術
在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與經營理模式的同時,網絡技術帶動的知識經
濟也產生更大的數字落差與機會的不平等。
網絡技術的另一特征將是經濟的直接化,從工業時代以“迂回
生產”為核心概念的經濟向數字化的直接經濟過渡。傳統經濟的經營
與發展模式存在很多中間環節,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機械設備、廠
房、原材料等,企業經營過程中需要經過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和
經紀人等。而以網絡技術為載體的電子商務的運行模式主要有網絡商
品直銷的流轉程式、企業間網絡交易的流轉程式和網絡商品中介交易
的流轉程式。其交易模式使企業繞過傳統的中間商而直接與客戶聯
系,客戶的需求直接轉化為企業的生產狀況,從而提高了企業與消費
者之間溝通,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與經營理。
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促進經濟更大繁榮
1.
加強局域網應用技術,開拓新的營銷渠道
隨著互聯網用戶群的不斷增多,網絡已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角
色,各企業應拓展網絡營銷新渠道,構建一套完善的網絡體系。近年
來,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都在研制與開發內部網絡系統。而構建企
業的內部網絡實際上是網中之網,既可實現集團公司內部成網,又可
與互聯網連接,內外兼顧,一箭雙雕,優越性極大。內部網絡系統對
企業研究開發、產品設計、工藝流程、管理方式、市場營銷、售后服
務、信息反饋等,實現生產與管理效率的提高。例如:通用電氣、美
國運通、波音、強生、摩托羅拉、
IBM
等大公司都建立了一套完善局
域網系統。
2.
加強網絡技術人才培養
網絡經濟實施的基礎就是在商務活動的全過程中通過人與電子
工具的緊密結合。作為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網絡技術所涉及
的高素質人才涵蓋各個領域,有網絡設施建設、數據處理、深層數據
分析、以及經貿、公安、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工商、海關等多個行
業。網絡技術目標的實施、擴展、組織的以及開發都是在相同的技術
條件、經濟環境下由各個領域的人才共同實現的。缺乏高素質的網絡
技術人才,網絡經濟是難以發展的。“人才創造技術,高技術買不
到,人才也是買不到的”,網絡經濟是現代網絡技術信息利用的成
果,沒有相當的技術人才也是根本實現不了的。
然而,網絡技術人才的培養當前還處在發展階段,同時也是個薄
弱環節。西方國家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與開發,并采取相應的
措施解決,當前我國對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充分重視,并積極建立多元
化的人才培養機制,拓寬繼續教育渠道。
四、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計算機網絡技術
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靈魂。而對新世紀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
我們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改革創新、自我發展,做一名網絡經濟
大潮的推動者。
信息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21世紀已經進入高速信息化的時代,手機,互聯網等信息終端無時無刻不在干預著我們的生活,據統計,整個中國的手機用戶突破5億,互聯網用戶達到2.1億,兩項數據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龐大的信息市場,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斷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了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歷史高度。以信息技術革命為基礎的第三次浪潮幾乎沒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經濟不再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依托,而是以高技術產業為支柱,而發展高技術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為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技術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目前經濟的分類有這么一種說法:一是朝陽經濟,另一種是夕陽經濟。多數傳統產業已成夕陽經濟,現代經濟的主要職能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質的生產和分配。也許,對于某些國家或企業而言,今后的生產對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體以原子構成的產品。
信息經濟是自9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經濟形式。數字革命、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通信技術在這種新經濟形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信息產業是知識經濟的重要載體和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是人類社會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加速器。
(一)、信息技術使知識和信息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尤其是微計算機革命和數字化革命使信息資源計算機化,把浩如煙海、雜亂無章的信息變成有序、有用、有經濟價值的信息。人們可以以任何方式進行加工處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戶的要求進行檢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義上和使用價值上把信息變成資源,進而成了現代國民經濟的主要經濟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經濟中的知識性日益明顯,知識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源,企業中最關鍵的資產并不是資本而是智力。由于創意、信息和技術越來越成為產品的構成成分,產品和服務中的知識含量增大。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將不依賴于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數量與價格,而取決于所擁有的創造知識的能力和技術水平。
在新經濟的客觀現實面前,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為獨立于資本、勞動之外的生產要素。一般說來,經濟系統活動過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產資料、勞動資料等組成的物流;由勞動力和其他能源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組織、計劃、指導、協調、控制、管理等組成的為達到一定目標的信息流。信息在這里發揮著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的作用,因為人們可以通過信息流中的反饋信息調節物流和能量流的數量、方向、速度和目標。信息流可駕馭經濟系統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規則的活動。在同樣的物質和能量的輸入情況下,不同的信息輸入會引起不同的經濟效果,創造出不同的價值,經濟系統中的信息可以轉變為價值增值的一種手段。
(二)、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更新與改造,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它正在創立新的產業,全面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設計、制造和營銷管理都已經或正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和生產線代替或減少了勞動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計算機虛擬技術的應用加速了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網絡技術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超越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實現跨行業、跨地域、跨國界的合作與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也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導致國家實力的增長、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信息技術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效率與效益。在信息時代,由于知識的大量產生、創新的不斷進行、信息的迅速傳遞、經濟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術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縮短。在信息技術領先的美國,30年來美國的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的比例卻由30年前占勞動人口總數的33%減少到17%。再過10年,還將降到12%。到了2020年將只占不到2%。現在一些自動化程度高的工廠,幾乎已經不使用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了。事實上,由于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90年代以來,美國持續實現高增長、高就業、低通漲,預算赤字減小,利率降低,宏觀經濟環境穩定。美國聯邦政府商業部發表的關于信息技術革命及其對美國經濟影響的年度報告稱:信息技術產業是推動美國目前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動力,在過去5年中,雖然信息技術產業的規模只占整個經濟的8%,但美國經濟增長的1/3歸功于該行業的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驚人發展已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的生產、消費、通信和娛樂方式。
二、信息產業的建設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重頭戲,先進的IT產業將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日本將信息化的成敗、IT產業的興衰與日本經濟競爭力的強弱緊密聯系,訂下信息化立國目標,力爭在5年之內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IT國家。韓國認為,21世紀是知識和信息決定國際競爭力的時代,信息化、網絡化不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而是決定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大計。歐盟則把建立信息社會與統一歐洲市場和推行歐元等重大項目并列,當作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來抓。
雖然信息化已成為各國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國的信息化戰略仍然有各自鮮明的特色。事實證明,立足本國或本地區的歷史和實際情況,揚長避短,不隨波逐流,才能在滾滾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下面,我們看一下芬蘭這個以信息化帶動經濟增長的個例:
芬蘭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信息技術已融入芬蘭整個社會。在近幾年的國際競爭力評比中,芬蘭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蘭政府長期重視發展教育,建立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并增加科技投入外,還與其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帶動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芬蘭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信息技術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目前已獲得巨大效益。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和新技術的進一步推廣,芬蘭全國的勞動生產率目前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相比,芬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相當快,其工業勞動生產率在交通和信息產業方面甚至已超過美國。
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已成為芬蘭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目前,90%的芬蘭企業已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網站。芬蘭企業普遍認為,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大量有關生產活動和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銷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據,并且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目前,芬蘭所有工業企業都已廣泛使用電腦和互聯網,服務行業的絕大部分公司企業也已開始普及使用電腦。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使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雇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
過去10多年里,芬蘭在大力發展信息與通信產業的同時,還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其傳統的森林工業、金屬及機械制造業,實現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20世紀90年代以來,芬蘭國家技術開發中心先后協調和資助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實施智能系統應用計劃、芬蘭中小企業信息化計劃等項目,大大促進了芬蘭傳統產業的信息技術改造和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通過信息技術改造,芬蘭森林工業、金屬及機械制造業的技術密集程度得到加強,成為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綜合體,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在當前全球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芬蘭政府于2003年9月通過了一項進一步發展信息社會的規劃,力爭通過全社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增強芬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提高本國的勞動生產率,消除地區之間的差距,確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質量。
芬蘭政府力求通過這一規劃達到以下目標:所有公民都有機會享受信息社會所提供的服務,并能有機會學習和掌握利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芬蘭所有的公司企業、團體和組織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改進其服務并加強其競爭力;各行各業的員工都能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確保芬蘭不斷獲得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高質量的勞動力;進一步加大在科研和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以確保芬蘭在利用信息技術方面繼續走在世界前列。
三、我國信息技術的產業戰略
我國傳統的信息產業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對傳統信息新產品與服務需求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國家一系列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信息與信息產業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信息產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信息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歷史階段,不僅需求旺盛,發展迅速,而且競爭激烈,效益提高,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倍增作用與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為21世紀新經濟的戰略產業。但也不難發現,我國信息產業的許多領域在國際上并沒有什么競爭力,在這新形勢下,我國要在21世紀進入世界信息產業大國和強國的行列,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推行工業與信息化相結合的方針,研究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的發展規律,處理好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統一決策、多層次分級管理、多元化和多樣化經營的關系。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過渡的發展階段,又面臨著全球信息化的挑戰和機遇,發達國家已開始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建立網絡社會”的呼聲日益高漲。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決不能埋頭工業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顧,也不能脫離工業化現狀盲目追求信息化,而應實施“機遇戰略”,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用信息化促成工業化,引導新世紀的工業向高增值、高競爭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發展,用工業化支持信息化,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物資、能源、資金、人才以及市場。
(二)、分析國內外環境,注重研究和開發,抓好大型企業集團和放活中小企業相結合,運用市場機制與依靠政策法規相結合,加強協調,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方向與結構。
收集技術、市場等信息,分析國際國內影響各部分信息產業發展的環境變化,捕捉機遇,供宏觀決策和微觀經營參考。這種工作在我國相當薄弱,亟需加強。增加研究和開發費用,加強研究和開發力量,使企業逐步成為研究和開發的主體。
在信息產業中既有競爭性產業又有基礎性產業。對前者而言,引入競爭機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后者而言,近幾年來的國際經驗表明,適度引入競爭機制也是提高服務質量、抑制價格上漲的有效手段。過去被認為是“天然壟斷”的行業,由于技術變革和市場變遷,現在已開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競爭行列。所以,運用市場機制對發展信息產業來說是絕對必要的。但反映市場規律的政策法規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為政府在信息產業發展全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沒有政府的干預和協調,市場是不會自行發揮正面作用而無負面效應的。當然,政府的干預必須合理,協調必須恰當。同時,這種干預和協調要及時、靈活,并富于彈性。任何盲目指揮的后果不會亞于市場的失敗。政府是幫助而不是代替企業,解決企業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為產業指明發展方向,在全球生產鏈中找到本國產業的定位,積極擴展本國產業的營銷渠道,并根據世界行情不失時機地調整本國產業的相應結構。
(三)、從領導、規劃、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積極加強信息產業的薄弱環節,即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使其與信息產業其他部分發展相適應,并逐步發揮它對信息產業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信息服務業包括數據庫服務、軟件服務、網絡服務、系統集成服務等行業,它們在整個信息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國社會各界所充分認識。信息產業的其他部分都有相應的管理部門,惟有這一部分處于多頭分散管理以至無人管理的狀態。由于信息產業各個部分的相互滲透和融合,電子工業和郵電事業等部門開始把業務范圍向信息應用服務或信息增值服務延伸,出現“電子信息產業”和“信息通信產業”等新稱謂,而且這兩個部門在數據聯網服務的領域相互交叉重疊,有所爭奪。事實上,信息服務業同電子工業和郵電事業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明顯差別。為了遵循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規律,推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理應有單獨的管理部門。同時還應加強組織領導和統一規劃。雖然國家計委的長期規劃和產業政策司在規劃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國信息協會也對加快信息服務業發展問題多次呼吁和寫報告,但是由于沒有對口的管理部門,全國性的業務協調和規范化管理以及有關投資、財稅、信貸、資費(價格)等等政策扶植,遲遲難于落實而告吹。信息服務業滯后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短期內似乎不甚明顯,但時間越長后果的嚴重性將越來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決信息服務業的管理和發展問題。
(四)、人才為本,教育為先,為發展信息產業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的工業化初期,曾大規模培養工業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斷地從其他戰線向工業戰線輸送人才。當時的一個口號是,“要造就一支產業大軍”。那么,在現今信息化啟動時期,我國同樣需要高瞻遠矚,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為信息化所需要的發展信息產業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上,應適當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經濟、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產業的各部門和單位內,應大力加強從業人員的在職培訓。在企業實踐中,應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業家。同時,還應創造條件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工作,使他們致力于信息產業的發展;合理規范信息產業領域各類人才的流動,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發展信息產業效勞。
信息產業是21世紀的戰略產業,它的發展不僅關系到利潤,而且關系到一國在世界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時代的規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產業,發展信息經濟,使我國經濟保持健康快速增長,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推薦:
什么是軟件專利(軟件專利指的是什么)
注冊商標需要多少錢(注冊商標需要多少錢 多長時間)
申請植物新品種權流程(植物新品種權申請流程)
假冒商標罪如何處罰(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怎么處罰)
盜竊文物定什么罪(盜竊文物罪量刑標準情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