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三國演義所有人物

首頁 > 知識產權2021-04-19 12:33:12

三國演義里面的人物有哪些

1、諸葛亮: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

但《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夸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

3、關羽:

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4、曹操:

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有人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曹操御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

生活節儉,不好華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

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魯肅:

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后建號稱帝以圖天下。

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張飛:

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后;

拜為右將軍,稱帝后,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 

8、趙云:

趙云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云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系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

為人剛毅謹細,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贊賞。趙云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后人皆敬其德。

9、郭嘉:

曹操帳下第一謀士,才華橫溢,放蕩不羈,不修邊幅,愛嗑藥!在那個時代真正的屬于離經叛道的典型了但其軍事才華卻是有目共睹的。

10、賈詡:

曹操五大謀士之一,深諳保身之道,三國局面的真正締造者,軍事才能卓著。

一、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于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于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二、劉備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后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

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三、周瑜簡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四、趙云簡介:

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后,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五、張飛簡介:

張飛(約166-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

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后,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諸葛亮

百度百科劉備

百度百科周瑜

百度百科趙云

百度百科張飛

主要人物簡介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3、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再奪漢中。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

4、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5、孫權,字仲謀,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其兄孫策遇害后,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后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百度百科

1、曹抄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襲國譙縣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去世后謚號為武王;2、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3、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

在《三國演義》當中,對于五虎上將武力的評價沒有太過于統一的標準,過去有針對三國全部武將的評價“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那么如果按照這個說法,五虎上將武力最強的就應該是趙云,趙云是《三國演義》當中少有的幾乎沒有任何弱點的武將,當年血戰當陽,以一己之力在曹操的大軍當中殺了個七進七出,他一生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可以說是難逢敵手,因此趙云也被稱為是常勝將軍。

趙云

第二位我認為應該是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水淹七軍。可以說是戰功卓著,但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減分了,所以關羽應該排在第二。

第三位我認為爭議還是比較大的,有些人可能不太同意是馬超,“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可能是為了押韻,但張飛和馬超兩人有過交戰,兩人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所以兩人誰第三都是靠譜的。馬超和許褚大戰也是未分勝負,但和曹操的正面對抗當中,迫使曹操割須棄袍,險些喪命,這一點很加分,唯一的缺憾就是馬超在投靠蜀國之后就沒有了太多驚艷的表現。

關羽

第四位應該張飛,在羅貫中的筆下,張飛的真實實力其實也不好評價,可能是受狀態的影響,第一次與呂布的交戰中,張飛與劉備和關羽三人都沒能打敗呂布,而第二次張飛再碰到呂布,兩人大戰一兩百回合卻不分勝負,所以張飛的實力仍然是個謎。

張飛

第五位應該就是黃忠了,黃忠曾經和關羽在交戰中打成平手,但我認為一方面是黃忠還沒有過于受制于年齡方面影響,另一方面關羽可能也沒有完全使出全力,畢竟考慮這樣一位武藝高強的老將,關羽當時也有義釋他,再誘其歸降的意思。但黃忠怒斬夏侯淵,以及他百步穿楊的功力為他加分不少。


三國演義里面的人物有劉備(字玄德)、 關羽(字云長)、 張飛(字翼德)、 趙云(字子龍) 、諸葛亮(字孔明) 、黃忠(字漢升) 、周瑜(字公瑾)、曹操(字孟德) 、孫權(字仲謀)等。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 ,葬惠陵。

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

關羽(161-220年),字云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

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三國演義中十個主要人物

人物的生平,性格特征,主要事跡等等.rn盡量快(6.16),要詳細.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后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占有。

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并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再奪漢中。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

4.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于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后主劉禪。

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采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準備攻魏,六出祁山,于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于軍中。

5.孫權 字仲謀,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其兄孫策遇害后,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后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

6.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7.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8.張飛(約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后,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

208年劉備于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劉備入蜀后,與諸葛亮、趙云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215年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郃,巴西郡自此獲安。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被其部將范疆、張達所害。

9.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后,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后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并于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后,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故事,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10.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于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擔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并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成長于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為羽林郎后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旻聯合吳匡殺掉上司何苗,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后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布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

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后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后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占有。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并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4.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于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后主劉禪。

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采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準備攻魏,六出祁山,于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于軍中。

5.孫權——字仲謀,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其兄孫策遇害后,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后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6.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7.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8.呂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què]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叛亂,占據濮陽,但是兩年間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和好一陣又相互攻伐一陣。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斗。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后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后,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城破被俘,被處死。

9.張飛——(約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后,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208年劉備于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

10.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后,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云于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于關羽張飛被害之后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后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內容簡介

整個故事在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的歷史大背景下展開。東漢末年,皇帝昏聵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涌現。

是時,袁紹和曹操領眾諸侯以平“十常侍之亂”為名沖人皇宮,漢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慌亂出逃。在各路諸侯爭相尋找劉辯和劉協的過程中,原屯兵涼州1的董卓因救駕有功隨即掌控朝中大權,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生性殘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發多方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聯合討伐董卓,迫使其挾漢獻帝至長安。董卓后被其義子呂布所殺。

此后,袁紹欲謀長沙太守孫堅手中的傳國玉璽,孫堅在逃避途中遭荊州劉表所襲而兩相結怨。孫堅在后進攻荊州之時死于戰中。與此同時,袁紹與公孫瓚在河北地界爭斗,爆發界橋之戰。曹操廣泛招賢納才,劉備不斷擴充實力。此時,群雄逐鹿中原的雛形初成。

董卓死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于許昌建都,并運用權謀除去了呂布、袁術等人。在其后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繼而一統北方,為此后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江東,孫堅之子孫策多年苦心經營,終于稱霸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孫策亡故后,其弟孫權繼業。孫權在周瑜等人扶持下,為吳國的建立積聚了強大的實力。劉備則與關羽、張飛二人桃園結義,共同立起輔佐漢室的大旗。劉備在汝南遭劉表戰敗,投奔荊州劉表。而后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足智多謀而又心懷天下的諸葛亮輔佐。

曹操統一北方后開始舉兵南征,矛頭直指荊州和江都。此時,劉表亡故,其長子劉琦守江夏。次子劉琮接管荊州,后投降曹操,荊州于是落入曹操受眾。面對曹操南征之勢,劉備遣諸葛亮往江東與孫權結盟。諸葛亮憑借機智在江東舌戰群儒,最終促成孫、劉聯軍,并在赤壁之戰中通過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一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大破曹軍,譜寫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篇章。

赤壁大戰過后,劉備、孫權轉而互爭荊州。孫權遣魯肅向劉備討還荊州,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諭下多次推辭。周瑜向孫權獻計,欲騙劉備前往東吳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妻,進而扣留劉備,威逼諸葛亮以荊州換之。不料周瑜的計謀都被諸葛亮屢屢識破,致使其“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終在諸葛亮的譏諷中嘔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

周瑜死后,吳軍忙于與曹軍開戰。劉備則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打敗劉璋,奪取西川,并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自封漢中王。至此,天下大勢抵定,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劉備在巴蜀稱帝,國號蜀漢;曹操稱霸中原,后由其子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孫權則坐鎮江東一方。

后東吳與曹魏修好,孫權受封南昌侯。東吳大將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奪取荊州。此時正在攻打樊城的關羽不得不退守麥城并在突圍過程中被擒。關羽寧死不降而被孫權斬首。張飛亦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劉備痛心疾首。

孫權繼而拜陸遜為大都督,大敗蜀軍。劉備在率敗軍撤至白帝城之時病倒,并在臨終前向諸葛亮托孤。曹丕此時趁機聯合東吳、南蠻、羌族和蜀漢降將孟達進攻蜀國。諸葛亮派出馬超、趙云等猛將把守關口,又派出李嚴,鄧芝等人說服孟達與東吳。諸葛亮則親領大軍七擒七縱,平定了南蠻孟獲之亂。

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諸葛亮六出祁山,決心為劉備完成匡復漢室的遺愿。在此其間,諸葛亮收復姜維并以己平生所學相授。諸葛亮最終因操勞過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繼續興兵抗魏卻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閬中。魏將鄧艾趁蜀國內亂之際發兵進攻,蜀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至此滅亡。姜維在司馬昭的圍攻下身負重傷,拔劍自刎。

東吳孫權死后,內亂不止,吳主孫亮被獨攬大權的孫琳所廢,孫休被立為帝。孫休聯合老將丁奉除掉孫琳將大權奪回手中,但東吳此時也已呈現大江東去之勢。在魏國,曹睿死后曹芳繼位,司馬懿從曹爽手中奪得兵權。后曹芳被廢,司馬兄弟立曹髦為帝,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大權獨攬。后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為晉,魏國滅。吳國最終被西晉所滅。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戰亂終于在此劃下句點,西晉開拓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局面。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羅貫中著長篇小說)-百度百科

天魁星 呼保義-宋 江 天罡星 玉麒麟-盧俊義   天機星 智多星-吳 用
天閑星 入云龍-公孫勝   天勇星 大 刀-關 勝 天雄星 豹子頭-林 沖
天猛星 霹靂火-秦 明 天威星 雙 鞭-呼延灼   天英星 小李廣-花 榮
天貴星 小旋風-柴 進   天富星 撲天雕-李 應 天滿星 美髯公-朱 仝
天孤星 花和尚-魯智深 天傷星 行 者-武 松   天立星 雙槍將-董 平
天捷星 沒羽箭-張 清   天暗星 青面獸-楊 志 天佑星 金槍手-徐 寧
天空星 急先鋒-索 超 天速星 神行太保-戴 宗  天異星 赤發鬼-劉 唐
天殺星 黑旋風-李 逵   天微星 九紋龍-史 進 天究星 沒遮攔-穆 弘
天退星 插翅虎-雷 橫 天壽星 混江龍-李 俊  天劍星 立地太歲-阮小二
天平星 船火兒-張 橫   天罪星 短命二郎-阮小五 天損星 浪里白跳-張順
天敗星 活閻羅-阮小七 天牢星 病關索-楊 雄   天慧星 拚命三郎-石秀
天暴星 兩頭蛇-解 珍   天哭星 雙尾蝎-解 寶 天巧星 浪 子-燕 青
地魁星 神機軍師-朱武 地煞星 鎮三山-黃 信   地勇星 病尉遲-孫 立
地杰星 丑郡馬-宣 贊   地雄星 井木犴-郝思文   地威星 百勝將-韓 滔
地英星 天目將-彭 玘   地奇星 圣水將-單廷珪   地猛星 神火將-魏定國
地文星 圣手書生-蕭讓  地正星 鐵面孔目-裴宣   地闊星 摩云金翅-歐鵬
地闔星 火眼狻猊-鄧飛   地強星 錦毛虎-燕 順   地暗星 錦豹子-楊 林
地軸星 轟天雷-凌 振   地會星 神算子-蔣 敬   地佑星 小溫侯-呂 方
地佑星 賽仁貴-郭 盛   地靈星 神 醫-安道全   地獸星 紫髯伯-皇甫端
地微星 矮腳虎-王 英   地慧星 一丈青-扈三娘   地暴星 喪門神-鮑 旭
地然星 混世魔王-樊瑞   地猖星 毛頭星-孔 明   地狂星 獨火星-孔 亮
地飛星 八臂那吒-項充   地走星 飛天大圣-李袞  地巧星 玉臂匠-金大堅
地明星 鐵笛仙-馬 麟   地進星 出洞蛟-童 威   地退星 翻江蜃-童 猛
地滿星 玉幡竿-孟 康   地遂星 通臂猿-侯 健   地周星 跳澗虎-陳 達
地隱星 白花蛇-楊 春 地異星 白面郎君-鄭天   地理星 九尾龜-陶宗旺
地俊星 鐵扇子-宋 清   地樂星 鐵叫子-樂 和 地捷星 花項虎-龔 旺
地速星 中箭虎-丁得孫 地鎮星 小遮攔-穆 春   地稽星 操刀鬼-曹 正
地魔星 云里金剛-宋萬   地妖星 摸著天-杜 遷 地幽星 病大蟲-薛 永
地伏星 金眼彪-施 恩 地空星 小霸王-周 通   地僻星 打虎將-李 忠
地全星 鬼臉兒-杜 興   地孤星 金錢豹子-湯隆 地角星 獨角龍-鄒 潤
地短星 出林龍-鄒 淵 地藏星 笑面虎-朱 富   地囚星 旱地忽律-朱貴
地平星 鐵臂膊-蔡 福   地損星 一枝花-蔡 慶 地奴星 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 青眼虎-李 云 地惡星 沒面目-焦 挺   地丑星 石將軍-石 勇
地數星 小尉遲-孫 新   地陰星 母大蟲-顧大嫂 地刑星 菜園子-張 青
地壯星 母夜叉-孫二娘 地劣星 活閃婆-王定六   地健星 險道神-郁保四
地耗星 白日鼠-白 勝   地賊星 鼓上蚤-時 遷 地狗星 金毛犬-段景住
天魁星 呼保義-宋 江 天罡星 玉麒麟-盧俊義   天機星 智多星-吳 用
天閑星 入云龍-公孫勝   天勇星 大 刀-關 勝 天雄星 豹子頭-林 沖
天猛星 霹靂火-秦 明 天威星 雙 鞭-呼延灼   天英星 小李廣-花 榮
天貴星 小旋風-柴 進   天富星 撲天雕-李 應 天滿星 美髯公-朱 仝
天孤星 花和尚-魯智深 天傷星 行 者-武 松   天立星 雙槍將-董 平
天捷星 沒羽箭-張 清   天暗星 青面獸-楊 志 天佑星 金槍手-徐 寧
天空星 急先鋒-索 超 天速星 神行太保-戴 宗  天異星 赤發鬼-劉 唐
天殺星 黑旋風-李 逵   天微星 九紋龍-史 進 天究星 沒遮攔-穆 弘
天退星 插翅虎-雷 橫 天壽星 混江龍-李 俊  天劍星 立地太歲-阮小二
天平星 船火兒-張 橫   天罪星 短命二郎-阮小五 天損星 浪里白跳-張順
天敗星 活閻羅-阮小七 天牢星 病關索-楊 雄   天慧星 拚命三郎-石秀
天暴星 兩頭蛇-解 珍   天哭星 雙尾蝎-解 寶 天巧星 浪 子-燕 青
地魁星 神機軍師-朱武 地煞星 鎮三山-黃 信   地勇星 病尉遲-孫 立
地杰星 丑郡馬-宣 贊   地雄星 井木犴-郝思文   地威星 百勝將-韓 滔
地英星 天目將-彭 玘   地奇星 圣水將-單廷珪   地猛星 神火將-魏定國
地文星 圣手書生-蕭讓  地正星 鐵面孔目-裴宣   地闊星 摩云金翅-歐鵬
地闔星 火眼狻猊-鄧飛   地強星 錦毛虎-燕 順   地暗星 錦豹子-楊 林
地軸星 轟天雷-凌 振   地會星 神算子-蔣 敬   地佑星 小溫侯-呂 方
地佑星 賽仁貴-郭 盛   地靈星 神 醫-安道全   地獸星 紫髯伯-皇甫端
地微星 矮腳虎-王 英   地慧星 一丈青-扈三娘   地暴星 喪門神-鮑 旭
地然星 混世魔王-樊瑞   地猖星 毛頭星-孔 明   地狂星 獨火星-孔 亮
地飛星 八臂那吒-項充   地走星 飛天大圣-李袞  地巧星 玉臂匠-金大堅
地明星 鐵笛仙-馬 麟   地進星 出洞蛟-童 威   地退星 翻江蜃-童 猛
地滿星 玉幡竿-孟 康   地遂星 通臂猿-侯 健   地周星 跳澗虎-陳 達
地隱星 白花蛇-楊 春 地異星 白面郎君-鄭天   地理星 九尾龜-陶宗旺
地俊星 鐵扇子-宋 清   地樂星 鐵叫子-樂 和 地捷星 花項虎-龔 旺
地速星 中箭虎-丁得孫 地鎮星 小遮攔-穆 春   地稽星 操刀鬼-曹 正
地魔星 云里金剛-宋萬   地妖星 摸著天-杜 遷 地幽星 病大蟲-薛 永
地伏星 金眼彪-施 恩 地空星 小霸王-周 通   地僻星 打虎將-李 忠
地全星 鬼臉兒-杜 興   地孤星 金錢豹子-湯隆 地角星 獨角龍-鄒 潤
地短星 出林龍-鄒 淵 地藏星 笑面虎-朱 富   地囚星 旱地忽律-朱貴
地平星 鐵臂膊-蔡 福   地損星 一枝花-蔡 慶 地奴星 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 青眼虎-李 云 地惡星 沒面目-焦 挺   地丑星 石將軍-石 勇
地數星 小尉遲-孫 新   地陰星 母大蟲-顧大嫂 地刑星 菜園子-張 青
地壯星 母夜叉-孫二娘 地劣星 活閃婆-王定六   地健星 險道神-郁保四
地耗星 白日鼠-白 勝   地賊星 鼓上蚤-時 遷 地狗星 金毛犬-段景住
曹操:孝廉郎-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議郎-騎都尉(討潁川黃巾賊)(離京到陳留散家財合義兵)(破袁術征陶謙戰呂布)(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平昌豨敗袁紹)(濡須口破孫權)(平涼州收漢中)-魏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武王(謚號)-太祖(廟號)

曹丕:五官中郎將副丞相-魏太子-丞相魏王-皇帝-文帝

曹睿:武德侯-齊公-平原王-皇太子-皇帝-明帝

曹芳(曹睿養子):齊王-皇太子-皇帝-齊王

曹髦(曹霖子):高貴鄉公-皇帝

曹奐(曹宇子):常道鄉公-皇帝-陳留王

夏侯敦:奮武將軍司馬-折沖校尉東郡太守-(被軍中劫質)-(從征呂布傷左目)-陳留濟陰太守建武將軍高安鄉侯-河南尹-伏波將軍(克鄴城)-前將軍-大將軍(曹丕繼王位)-忠侯(謚號)

夏侯淵:別部司馬騎都尉-陳留穎川太守-行督軍校尉(官渡)-典軍校尉(破昌狶)-行領軍-行征西護軍-行護軍將軍(屯長安)-博昌亭侯(斬梁興)-假節(敗馬超韓遂斬宋建平涼州)-行都護將軍-征西將軍(守漢中)-憫侯(謚號)

曹仁: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廣陽太守(從破陶謙呂布)(從破張繡袁紹)-都亭侯-行征南將軍(屯江陵拒周瑜)-安平亭侯(戰周瑜)-行安西將軍(從討馬超)-行驍騎將軍-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樊城鎮荊州)-征南將軍(斬侯音)-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陳侯(曹丕繼王位)-大將軍(克襄陽)-大司馬(屯合肥)-忠侯(謚號)

曹洪:(滎陽救曹操)(曹丕時下獄當死免官削爵)-后將軍樂城侯(曹睿立)-驃騎將軍-恭侯(謚號)

曹休:(領虎豹騎宿衛)(石亭大敗)-壯侯(謚號)

曹真:將虎豹騎(射虎)(戰諸葛亮)-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元侯(謚號)

曹爽(曹真子):散騎侍郎(曹睿立)-城門校尉散騎常侍-武衛將軍-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曹睿病危)-侍中武安侯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曹芳立)

夏侯尚:軍司馬(隨征冀州)-五官將文學-黃門侍郎-參軍(隨曹彰征代郡)-平陵亭侯散騎常侍中領軍(護曹操靈柩回鄴城)-平陵鄉侯征南將軍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曹丕稱帝)-征南大將軍-假鉞荊州牧(戰諸葛瑾)-昌陵鄉侯-悼侯(謚號)

夏侯玄(夏侯尚子):散騎黃門侍郎-羽林監(曹睿左遷)-散騎常侍中護軍(曹爽輔政)-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大鴻臚(爽誅)-太常

荀彧:孝廉守宮令-亢父縣令(董卓作亂出又棄官)-(袁紹)-司馬(奮武將軍兗州牧鎮東將軍曹操)-留事(抗呂布張邈亂)-侍中守尚書令(漢獻帝)-萬歲亭侯-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敬侯(謚號)

荀攸:黃門侍郎(何進)-(謀殺董卓)-任城國相蜀郡太守(未到任)-濟南太守(曹操)-尚書-軍師(隨征張繡呂布袁紹袁譚)-陵樹亭侯-中軍師-尚書令(魏國建)-敬侯(追謚號)

賈詡:孝廉郎-太尉掾-平津都尉(董卓)(說服李傕郭汜張濟)(依段煨張繡)-執金吾都亭侯冀州牧參事(說服張繡投司空曹操)-太中大夫(曹操平冀州任冀州牧)-太尉魏壽鄉侯(曹丕繼王位)-肅侯(謚號)

張遼(聶):雁門郡吏-從事(并州刺史丁原)(董卓)(破東海昌豨)(從征袁尚斬蹋頓)-假節(破陳蘭梅成)-征東將軍(合肥破孫權)-前將軍(曹丕繼王位)-都鄉侯-晉陽侯(曹丕稱帝)-剛侯(謚號)

樂進:帳下吏(曹操)-軍假司馬陷陣都尉(募兵)-廣昌亭侯(從擊呂布張超橋蕤皆先登)-討寇校尉(從征張繡呂布眭固劉備)-行游擊將軍(從擊袁紹斬淳于瓊從擊譚尚斬嚴敬)-折沖將軍-假節(擊高干管承關羽孫權)-右將軍-威侯(謚號)

于禁:(鮑信)(樊城敗降)-安遠將軍(詣陵慚死)-厲侯(謚號)

張郃:軍司馬(韓馥征黃巾)?#124;侯(曹丕稱帝)-(討安定擊江陵)-督諸軍(破馬謖)-征西車騎將軍(退諸葛)-壯侯(謚號)

徐晃:河東郡吏-騎都尉(楊奉)(曹操)(破關羽)(襄陽拒諸葛瑾)-壯侯(謚號)

李典(叔父李乾堂兄李整):潁陰令中郎將(接替李整)-離狐太守-裨將軍(率宗族部曲輸谷帛供軍破袁紹)-捕虜將軍都亭侯(破高干)-破虜將軍(徙部曲宗族萬三千余口居鄴)-愍侯(追謚號)

許褚:(堅壁御寇單手拖牛百步)-都尉(宿衛)-校尉(從征張繡)-關內侯(殺徐他從圍鄴)-武衛中郎將(從破馬超虎侯)-中堅將軍(拒曹仁)-萬歲亭侯武衛將軍(曹丕稱帝)-牟鄉侯(曹睿立)-壯侯(謚號)

典韋:(殺李永走鬧市)(宛城大斧衛曹力戰死節)

司馬懿:郡上計掾-文學掾-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主簿-太子中庶子(魏國建)-軍司馬-河津亭侯丞相長史(曹丕稱王)-尚書(曹丕稱帝)-督軍御史中丞安國鄉侯-侍中尚書右仆射-鎮許昌向鄉侯撫軍假節給事中錄尚書事-舞陽侯(曹睿立)-驃騎將軍(敗諸葛瑾)-督荊豫二州諸軍事(擒孟達)-大將軍大都督假黃鉞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戰諸葛亮)-太尉-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曹芳立)-太傅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丞相(固讓)-九錫(固讓)-相國郡公(追贈)-文貞(謚號)-文宣(改謚號)-宣王(追尊號)-宣皇帝(追尊號)-高祖(廟號)

劉備:安喜縣尉(隨鄒靖討黃巾)(隨田楷抗袁紹)(隨田楷救陶謙)(殺車胄投袁紹劉表戰赤壁據荊州駐公安)(征吳大敗)-昭烈皇帝(謚號)

劉禪:王太子-皇太子-皇帝-驃騎將軍-安樂縣公

諸葛亮:軍師中郎將(劉備據荊州)-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劉備定成都)-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劉備稱帝)-司隸校尉(張飛死)-武鄉侯開府治事(劉禪立)-益州牧-右將軍行丞相事(北伐失敗)-丞相-忠武侯(謚號)

關羽:別部司馬(劉備平原相)-行下邳太守(劉備斬車胄得徐州)-偏將軍(降曹操)-漢壽亭侯(斬顏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劉備收江南諸郡)-督荊州事(劉備定益州)-前將軍假節鉞(劉備稱王)-壯繆侯(追謚號)

張飛:別部司馬(劉備平原相)-中郎將(劉備從曹操破呂布)-宜都太守征虜將軍新亭侯(劉備收江南諸郡)-南郡太守-巴西太守(劉備定益州)-右將軍假節(劉備稱王)-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侯(劉備稱帝)-桓侯(追謚號)

馬超:(隨鐘徭征郭援高干)(潼關戰曹操)(依張魯投劉備)-平西將軍督臨沮都亭侯(兵臨成都劉備定益州)-左將軍假節(劉備稱王)-驃騎將軍涼州牧犛鄉侯(劉備稱帝)-威侯(追謚號)

黃忠:中郎將(劉表劉磐)-行裨將軍(曹操韓玄)-討虜將軍(劉備定益州)-征西將軍(定軍山斬夏侯淵)-后將軍關內侯(劉備稱王)-剛侯(追謚號)

趙云:主騎(劉備助徐州)-牙門將軍(長阪救阿斗)-翊軍將軍(劉備定成都)-中護軍征南將軍永昌亭侯(劉備稱帝)-鎮東將軍-鎮軍將軍(諸葛亮北伐敗貶)-順平侯(追謚號)

龐統:襄陽功曹-(周瑜死吳國送喪)-荊州從事耒陽縣令(免職)-治中從事-軍師中郎將-關內侯靖侯(追謚號)

法正:新都縣令(劉璋)-行軍議校尉(劉璋)-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尚書令護軍將軍-翼侯(謚號)

魏延:牙門將軍(劉備入蜀)-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劉備稱王回成都)-鎮北將軍都亭侯(劉備稱帝)-督前部丞相司馬涼州剌史(諸葛亮駐漢中)-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破費瑤郭淮)

蔣琬:州書佐(隨劉備入蜀)-廣都縣長(免官)-什邡縣令-尚書郎(劉備稱王)-丞相府東曹掾(諸葛亮)-茂才-參軍-丞相長史撫軍將軍-尚書令(諸葛亮死)-行都護假節益州刺史大將軍錄尚書事安陽亭侯-大司馬-恭侯(謚號)

費祎:太子舍人-庶子-黃門侍郎(劉禪立)(郭循刺死)-敬侯(謚號)

姜維:天水郡上計掾-州從事-中郎參軍-倉曹掾義將軍當陽亭侯(投諸葛亮)(費祎死)-督中外軍事-大將軍-后將軍行大將軍事(敗于鄧艾)-大將軍

孫堅:富春縣吏-(只身擒海盜)假郡尉-郡司馬(募兵討伐盜賊許昌)鹽瀆縣丞-盱眙縣丞-下邳縣丞-佐軍司馬(隨朱俊討黃巾)別部司馬-參軍(隨張溫討邊章韓遂勸殺董卓)議郎-長沙太守(破賊區星周朝郭石平長沙零陵桂陽)烏程侯-(北上討董卓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據魯陽)(敗董卓斬華雄進洛陽)-(征荊州戰黃祖)-武烈皇帝(追謚)

孫策:(吳景)(逐廬江太守陸康)(逐劉繇破嚴白虎據揚州)會稽太守-討逆將軍吳侯(曹操推薦)-(逐廬江太守劉勛)-長沙桓王(追謚)

孫權:陽羨縣長-孝廉茂才-行奉義校尉-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孫策死后曹操推薦)-行車騎將軍徐州牧(收南郡后劉備推薦)-驃騎將軍假節荊州牧南昌侯(得荊州后曹操推薦)-吳王大將軍使持節督交州荊州牧(曹丕稱帝)-皇帝-大皇帝(謚號)

張昭:孝廉(不就)-茂才(陶謙不就)-長史撫軍中郎將(孫策)-長史(孫權)-軍師(車騎將軍孫權)-綏遠將軍由拳侯-輔吳將軍班亞三司婁侯-文侯(謚號)

顧雍:合肥縣長-婁縣長-曲阿縣長-上虞縣長-郡丞行太守事(會稽太守孫權)-左司馬-大理(吳王孫權)-奉常尚書令陽遂鄉侯-太常醴陵侯-丞相平尚書事

諸葛瑾:長史(孫權)-中司馬-宣城侯綏南將軍南郡太守駐公安(接替呂蒙)-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宛陵侯(孫權稱王)-大將軍左都護豫州牧(孫權稱帝)

周瑜:(隨孫策破笮融薛禮逐劉繇)(孫權立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前部大督(隨孫權討江夏)-偏將軍南郡太守(戰赤壁收南郡)

魯肅:東城縣長(袁術)-贊軍校尉(戰赤壁)-奮武校尉(接替周瑜)-漢昌太守偏將軍-橫江將軍(隨克皖城)

呂蒙:別部司馬(接替姐夫鄧當)-平北都督廣德縣令-橫野中郎將(隨征黃祖斬陳就)-偏將軍尋陽縣令(隨戰南郡)-廬江太守(隨克皖城)-都督左護軍虎威將軍(濡須抗曹操)-漢昌太守(接替魯肅)-南郡太守孱陵候(襲荊州)

陸遜:將軍幕府東西曹令史(討虜將軍孫權)-海昌屯田都尉領縣事-定威校尉(平會稽賊潘臨鄱陽賊尤突)-帳下右部督(平丹楊賊費棧)-偏將軍右都督(呂蒙推薦)-宜都太守撫邊將軍華亭侯(襲荊州)-右護軍鎮西將軍封婁侯(平房陵南鄉秭歸)-大都督輔國將軍荊州牧江陵候(夷陵敗劉備)-假黃鉞大都督(敗曹休)-上大將軍右都護(孫權稱帝)-輔太子并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孫權遷都建業留太子武昌)-丞相(接替顧雍)-昭侯(追謚號)

董卓:(羌地游歷)-羽林郎-軍司馬(隨張奐征并州)郎中-廣武縣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職)-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中郎將(討黃巾軍敗免職)-中郎將(征韓遂全軍而回)-前將軍鰲鄉侯并州牧-司空(進洛陽)-太尉假節鉞虎賁-相國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太師尚父(遷都長安)

袁紹:大將軍掾-侍御史-中軍校尉-司隸校尉-(董卓亂離京)-渤海太守邟鄉侯(董卓)-車騎將軍主盟(自號)-冀州牧(韓馥讓位)-太尉大將軍鄴侯

袁術:孝廉郎-折沖校尉-虎賁中郎將-后將軍(董卓廢帝)(陳留敗于曹操袁紹軍)(敗于呂布曹操投袁潭道死)

劉表:大將軍掾北軍中候-荊州刺史(董卓)-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假節(李傕郭汜)

呂布:主簿(并州刺史丁原)(敗于李傕等)(助袁紹破張燕)(投張楊)(敗于曹操投劉備)-徐州刺史(劉備攻袁術時得徐州自號)-左將軍(曹操)

公孫瓚:遼西郡門下書佐-郡吏(娶候太守女)(敗于麴義)-前將軍易侯(董卓死)

劉虞:縣戶曹吏-郡吏-孝廉郎-幽州刺史-甘陵相-尚書令光祿勛-宗正-幽州牧-太尉襄賁侯(平丘力居張純亂)(袁紹韓馥推虞為皇帝領尚書事不受)-督六州(董卓死已被公孫瓚捉)

陶謙:仕州郡-茂才-盧縣令-幽州剌史-議郎-參軍(隨張溫討韓遂)(殺賊闕宣)

張楊:武猛從事(并州刺史丁原)(何進派募兵)(欲救呂布為部將楊丑殺)

公孫度:郡吏-(玄菟太守公孫王或念兒愛之)-有道-尚書郎-冀州刺史(免職)-遼東太守(徐榮推薦)-遼東侯平州牧(自封)-武威將軍永寧鄉侯(曹操封不受)

公孫康(公孫度子):遼東太守(接替公孫度)-襄平侯左將軍(殺袁尚袁熙獻曹操)-大司馬(曹丕稱帝追贈)

公孫恭(公孫度子):永寧鄉侯(曹操封公孫度公孫康轉與)-遼東太守(公孫康死后部眾擁立)-車騎將軍假節平郭侯(曹丕稱帝)

公孫淵(公孫康子):(奪公孫恭位)-揚烈將軍遼東太守(曹睿立)-燕王(孫權)-大司馬樂浪公持節(殺吳使)-燕王(自立)

張燕(褚):(黑山賊飛燕)-平難中郎將(漢靈帝)-平北將軍(助曹操)-安國亭侯(到鄴城)

張繡:祖厲縣吏(殺賊麴勝)-建忠將軍宣威侯(隨張濟)-揚武將軍(投曹操)-破羌將軍(官渡戰后)-定侯(謚號)

張魯:(五斗米道主)-督義司馬(劉焉派攻漢中)-師君(據漢中自號)-鎮民中郎將漢寧太守(漢廷)-鎮南將軍閬中侯(曹操)-原侯(謚號)

劉焉:州郡吏-中郎(宗室)-賢良方正-司徒府屬官-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監軍使者益州牧陽城侯

劉璋:奉車都尉(長安)(劉備據益州遷公安)-益州牧(孫權駐秭歸)
劉備(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少年時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羽、張飛于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薦舉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3歲。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西),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茅廬,他向劉備提出占據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兩州,謀取西南各族統治者的支持,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即所謂“隆中對”。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

關羽(?-220),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后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后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回到劉備身邊。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于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張飛(?-221),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后拜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回答者:zhxr63 - 大魔法師 八級 3-28 14:56

《三國演義》人物譜及簡介
公孫瓚,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牧。參加過攻打黃巾軍及討伐董卓的戰爭,與袁紹為爭奪北方連年交戰,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35:16

--
晉武帝司馬炎,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創立晉王朝。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 ○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司馬昭的大兒子。公元二六五年廢曹奐自立為皇帝。公元二八○年滅吳后,統一全國。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37:35

--
袁紹,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二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人。漢靈帝時為中軍校尉,領導皇宮禁衛軍,靈帝死后,他帶兵進宮殺盡了宮中宦官。董卓控制國家大權時,他從冀州發兵討伐董卓,成為諸侯軍的盟主,在諸侯混戰中勢力進一步擴大,成為當時兵將最多的豪強。但在與曹操決戰時,因不聽謀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擊敗,不久病死。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39:19

--
袁術,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紹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南陽太守。因被曹操、袁紹軍隊攻擊,率兵退駐壽春,統治揚州一帶。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稱皇帝,號仲家。后被曹操打敗,憂病而死。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40:46

--
孫權,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五二年。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東漢末年,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助下,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后又聯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羽,奪取荊州,并在彝陵戰役中大敗劉備。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稱帝,國號吳。后遷都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在位時,曾派衛溫率領萬人船隊與夷洲(今臺灣省)取得聯系。死后追封為吳大帝。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41:34

--
孫皓,生于公元二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三年。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吳國皇帝。字元宗,又名彭祖,孫權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無道,不得民心。公元二八○年司馬炎出兵六路攻打吳國,王浚水師到建業時,仿照劉禪的前例,投降稱臣,被封歸命侯。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48:20

--
孫堅,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字文臺,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與朱雋一起剿滅黃巾軍。官職為別部司馬、議郎、長沙太守等,并參加過諸侯聯合討伐董卓之戰。公元一九二年袁術派他前去攻打荊州劉表,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死。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51:50

--
孫策,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 年。字伯符,孫堅的大兒子,孫權的哥哥。小時候與周瑜關系友好。孫堅死后依附袁術。公元一九四年率領一支人馬去江南,鏟平當地地方軍隊,成為江南最大的豪強。建安五年(公元二○○ 年),曹操與袁紹打仗,孫策想秘密出兵襲擊許都,尚未出兵,反被吳郡太守許貢手下的門人刺傷而死。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53:43

--
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園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從小聰明機警,有俠氣。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8 12:55:30

--
魏文帝曹丕,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公元二二六年。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公元二二○年至二二六年在位。字子桓,曹操的第二個兒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太子。曹操死后繼任為魏王,不久便廢了漢獻帝劉協,自己做了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愛好文學,為當時文壇領袖,現存有流傳的詩歌四十多首,后人編輯出版有《魏文帝集》。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9 8:04:31

--
曹奐,生于公元二四六年,死于公元三○二年。是三國時魏國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二六○ 年至二六五年在位。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孫子。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司馬昭殺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時,無可奈何成了司馬昭的傀儡。咸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被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取代,被封為陳留王。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9 8:05:23

--
張魯,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的兒子。字公祺,漢寧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一五年),曹操進攻漢中后投降,被任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

--------------------------------------------------------------------------------

-- 作者:hong
-- 發布時間:2005-6-9 8:06:31

--
漢靈帝劉宏,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漢章帝的玄孫。建寧元年(公元一六八年)繼漢桓帝位。任位期間,在宦官張讓、趙忠、封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

1、劉備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盡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對人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占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么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后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后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2、曹操

有一次,曹操率軍經過麥田,下令說:“士卒不要弄壞了麥子,有違反的處死!”軍中凡是騎馬的人都下馬,用手相互扶著麥子走,未想曹操的馬竟然竄進了麥地,招來手下的主簿來論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應對說:自古刑法是不對尊貴的人使用的。

曹操說:“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然而我身為一軍之帥,是不能夠死的,請求對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劍來割斷頭發投擲在地上。

3、孫權

孫權向曹操表示愿意攻打關羽,曹操為使關羽孫權相爭,命曹仁把孫權寫給曹操的密信射到關羽軍中,關羽陷入兩難境地。閏月里,孫權征討關羽,呂蒙打破公安,俘虜將軍士仁,后軍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投降。

呂蒙軍據江陵,安撫百姓,釋放于禁。陸遜軍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于是屯居夷陵,守峽口防備蜀漢援軍。關羽兵還當陽,西保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軍偽降,立幡旗為象人于城上,逃出麥城,眾人失散,只剩下十余騎,孫權派朱然、潘璋軍埋伏于關羽等人前行道路。

十二月,潘璋部將馬忠抓獲關羽及關平、趙累等于章鄉,孫權斬殺關羽,平定了荊州。當年瘟疫盛行,孫權盡免荊州民租稅。曹操上表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奉貢漢室。

4、諸葛亮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漢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家于南陽郡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稱“臥龍”。

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丑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 

5、關羽

曹操贊賞關羽為人,拜其為偏將軍,禮遇甚厚。不久卻覺察關羽心神不定,無久留之意,便對與關羽關系甚好的張遼說:“卿試以情問之”。張遼去問關羽,關羽嘆息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張遼將關羽的這番話轉告曹操,曹操聞后,不但沒有怨恨關羽,反而認為他有仁有義,更加器重他。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中,智商較高的人物很多,這里僅列舉魏蜀吳三國各自高智商的人物代表。分別是:

一、魏國高智商的人物1、賈詡

賈詡精于謀略。賈詡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謀士的代表。為何說賈詡據首呢,在于賈詡無論謀人事謀己,均十分高明,未有失敗。賈詡能夠熬過曹操晚期政治斗爭而始終屹立不倒,并且參與曹魏立儲接班大事,事事均在計算之中,這顯示出了賈詡高人一等的智商和情商,當為謀士的代表。

2、郭嘉

郭嘉長于戰略。在前期曹魏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曹操與袁紹作戰過程中,郭嘉的奇謀良策和曹操的言聽計從,使曹操戰勝了袁紹。曹操的居多戰役,也更多的依仗郭嘉。郭嘉在臨死時,還留下計策,幫助曹操平定了遼東。在赤壁之戰失敗后,曹操痛哭流涕,說“若是奉孝在,必不有此大敗”。但鑒于郭嘉英年早逝,在魏國的政治斗爭中能否走到最終尚未可知。

3、司馬懿

司馬懿屬于智略。司馬懿在曹魏前中期都不是很突出,在熬倒了曹魏絕大部分的能人才士之后,才有機會發揮自己。在遇到打壓之際,能夠裝病示弱,精于政治斗爭。在出兵對陣蜀漢諸葛亮時,又能統帥三軍,與之抗衡,使諸葛亮多出祁山而不可得。可以說,司馬懿是智略的代表。

二、蜀國高智商人物1、諸葛亮

諸葛亮是中國幾年來來智慧的象征。諸葛亮的隆中對,可以說精準的預測到了三國鼎立的局勢,在戰略上更勝一籌。在政務上,諸葛亮坐鎮成都幾十年,大小事務皆決于丞相府,而未有紕漏,可以說是杰出的政治家。在謀略上,諸葛亮赤壁之戰,奪西川之戰,均體現了諸葛亮過人的智謀。

2、法正

法正是蜀國在中期時候的重要謀士,在定軍山之戰中,法正統籌謀劃,料敵先機,與黃忠陣斬夏侯淵,奪取了漢中。在多次的戰爭中,法正都表現了突出的軍事謀劃才能,可以說是蜀國版的“郭嘉”。在夷陵之戰后,諸葛亮也痛呼,“如果孝直在,則主公不會有此之失”。

3、龐統

龐統號“鳳雛”,當時世人皆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從臥龍諸葛亮的情況來看,鳳雛龐統的智商謀略也蜀三國佼佼者。只是英年早逝,未有更多的表現機會。但從龐統獻計奪西川來看,龐統上中下三計都好,尤其是上計。奈何劉備未選。

三、吳國高智商人物1、周瑜

周瑜在東吳,不僅是出了名的謀士和統帥,也是當時的風流人物,“曲有誤,周郎顧”。周瑜的智謀,不僅在于謀,而在于對任何事,周瑜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想到應對之策,不論是否有用。赤壁之戰是周瑜人生的巔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何等的風流。

2、魯肅

魯肅的智在于厚道。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與周瑜、陸遜相比,并無特別出眾的表現,但魯肅在于大智。在魯肅當都督期間,保持了連蜀抗魏的戰略,穩定了三國局勢,為吳國爭取了有效的時間。

3、陸遜

陸遜是東吳中后期智略人物的代表。親自謀劃了荊州之戰,破解了關羽的烽火臺,奪回了荊州,擒殺了關羽。而后大敗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到達了自己的頂峰,也改變了三國局勢的平衡。但是后期,陸遜參與到孫權的立儲之爭,為自己的家族埋下了隱患。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同時代的很多人都是英雄,換一個時代也都是梟雄。借用楊慎的詞,“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的最終寫照。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2、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3、關羽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4、趙云

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后,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5、張飛

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后,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擴展資料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后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

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參考資料:劉備-百度百科參考資料:諸葛亮-百度百科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內史人物容樹立了榜樣。。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夸張,
關羽: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曹操御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周瑜: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主要人物: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夸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杰”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后,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杰,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么,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后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后,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后,拜為右將軍,稱帝后,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
趙云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善騎射,聞名鄉里.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不由去贊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感嘆東吳周瑜的心胸狹窄,其實在正史當中并非如初,而是三國演義故意要去吹捧諸葛亮從而貶低周瑜的,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現象!那么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何要吹捧諸葛亮而不是周瑜等人呢?下面就給大家分析下詳細原因!

首先是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以劉備為主角進行的,并且給劉備增加很多仁義的名頭,這樣這本小說才有繼續下去的意義,因為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分割四方,而在這個時候勢必有一個需要站出來為主線的主角,而劉備雖然出身平凡,但卻是皇室宗親,并且得到漢獻帝的認可,這就給劉備變相增加了一個主角的光環!而諸葛亮給劉備打工,自然也會受到主角的影響,成為一個可以滿足劉備各種需求的軍師角色!

而在這個路線當中,諸葛亮雖然在正史當中并不出彩,沒有準確提到諸葛亮的事件,這就給作者擁有一定的腦洞去填補這個人物的實例,并成功將其神化掉!而諸葛亮到了蜀漢后期階段也的確是衛國功臣,并輔佐阿斗穩定了蜀國!因此,作為主角的配角的情況下,主公在駕崩以后自然是由一個神化過的人物輔助后主了,而諸葛亮恰好就滿足這個角色!

最后就是諸葛亮比著其他三國謀士的壽命都長,周瑜與荀彧雖然是出了名的謀士,但是并沒有真正堅持到三國時期,嚴格說起來他們都是漢朝末代的名人,所以諸葛亮這個角色則是最能擔當復國重任的軍師,而并非是沒有達到三國階段的謀士們!另外,司馬懿雖然摘了最后的果實,但是由于后期晉的不作為,很少有人會吹捧晉朝皇帝,所以主角身份自然是給了諸葛亮!

蜀:劉備、劉禪、關羽、張飛、趙云、諸葛亮、徐遮、法正、馬良、黃忠、馬超、魏延、姜維等等。

魏:曹操、夏侯惇、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典韋、許褚、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等等。

吳:孫權、孫策、孫堅、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甘寧、太史慈、黃蓋、張昭、諸葛瑾等等。

漢:群雄:劉協、董卓、呂布、貂蟬、公孫瓚、袁術、袁紹、劉表、劉璋等等。

其實可以看看書,如果書晦澀難懂,看不下去的話,也可以看看影視作品,這類題材的電視劇電影還是有很多的。

星座大全?
星座都是按陽歷出生日期算的,下面來看一下十二星座都有什么:

1、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

白羊座的人比較活潑開朗,有膽識,比較善于發現問題,好學好問,脾氣不是很好,屬于刀子嘴豆腐心那種吧,說過的就忘了,心比較大。

2、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

金牛座的人比較保守固執,比較穩定,不愿意頻繁的變動,工作中會很努力,投資很有眼光。

3、雙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雙子座可以說是最八卦了,對新鮮事物非常好奇,非常機靈,招人喜歡。

4、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巨蟹座的人非常顧家,為人踏實實誠,是一個可靠的人,生活中不會斤斤計較。

5、獅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獅子座的人非常熱情,脾氣比較暴躁,自尊心比較強,非常看重別人對他的看法。



6、處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處女座的人可以說是完美主義者,什么都要追求完美,比較謙虛,生活中很愛干凈。



7、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天秤座的人人緣還是比較好的,善于溝通,會很快跟身邊的人打成一片,很會逗人開心,心里有一桿公平的稱,但最大的缺點是在決定事情上猶豫不決。

8、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天蝎座的人做事會比較認真執著,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講義氣,身邊的朋友會有很多。

9、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射手座的人喜歡自由,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沒有心機,有寬容心,過的比較快樂。

10、魔蝎座(12月22日-1月19日)

摩羯座的人可以說是十二星座中最有上進心的,腳踏實地,做事比較有耐心,值得朋友們信賴。



11、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水瓶座的人非常聰明,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不過在感情上缺乏安全感,需要陪伴。

12、雙魚座(2月19日-3月20日)

雙魚座的人可以說是最溫柔善良的,對待感情比較真摯,如遇到雙魚座的請認真對待。

魏國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2: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御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4: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建立了魏國,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蜀國主要人物:

1: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劉備的優點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團結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2: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3: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后,關羽留守荊州。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

4: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吳國主要人物:

1: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孫權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并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于蔣陵。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相關推薦:

著作權的客體(著作權的客體有哪些)

競業限制是什么(競業限制是什么意思)

共有專利權怎樣行使(專利權共有人之間的權利如何行使)

競業禁止協議有什么效力(競業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著作權有哪些轉讓(著作權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