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聯想收購IBM失敗?
今天看來,這筆收購是賠本的,17億美元并沒有靠IBM賺回來,當時的聯想有點短視,沒有想到PC市場沒落的這么快,其實當初賣的時候IBM就是看到了PC硬件的夕陽已經到來,退一步想,即使不收購,中國的PC市場也會是聯想的,戴爾惠普的大部分市場不是讓給了聯想了嗎,就像電視機這種夕陽產業一樣,有誰會收購松下呢,所以這個錢花的冤枉。再者聯想的國際品牌擴張,沒有借上IBM的光,一是美國PC市場的黯淡,再者美國人并不會因為聯想收購了部分IBM業務(而不是品牌)就覺得聯想很高端,就像吉利收購沃爾沃永遠還是吉利,但是不同的是吉利獲得了技術,也許會翻身,而聯想獲得PC的技術了嗎?即使有,17億美元也是太貴,電腦硬件技術值多少錢,看看我們昆山就知道。
聯想收購IBM,看重的是人家的技術. 單從賺錢來說是失敗的, 但如果從獲取技術來說,是成功的.
關于聯想收購iIBM,這個話題已經成為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大學經濟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聯想收購IBM,有利也有痹,當時的IBM的好像是美國的一家公司,對于IBM在中國的市場已經沒有多大的利潤,相當于一塊雞肋,而聯想需要市場,如果他收購IBM,那么原先屬于IBM的市場將屬于聯想,而且對于名氣也會更上一程,但是,在那個時候動了那么大的一筆錢,聯想完全也可以去花在自己的產品開發上,動了這么一筆錢后,聯想的產品相當于一個人在奔跑,突然改奔跑為走路一般。當然也只是個人觀點,因為這個話題在世界各個高校都在討論,所以沒有人敢斷定利大還是痹大
聯想收購IBM,是怎么一回事?是收購它的技術還是品牌?柳傳志當是什么態度?
think是一個電腦牌子 旗下包括Thinkpad 和ThinkCentre ThinkStation
聯想收購的是Think這個牌子包括下面的3款品牌 包括筆記本的Thinkpad筆記本和臺式機的ThinkCentre和工作站ThinkStation
這3個品牌是完全獨立聯想原有的生產線 設計線 銷售團隊的
包括了thinkpad的研發隊伍 比如總部在日本的thinkpad大和實驗室
IBM賣了不贏利的Think,由郭士納帶領著IBM轉做服務+軟件的道路
IBM現在走的是軟件+服務的道路 這部分的利潤是最高的.
所以上個月ibm發布2010年第一季度財報 利潤增加了18% 帶領美股高開就是這個原因.
柳傳志只是一個CEO 實際做決定的是中科院和其它幾個大股東 因為聯想是國有企業改制后的股份制公司 所以決定是由董事會審核批準的
IBM很大的 聯想跟它比 就是美國帝國大廈的高度 vs 街邊2層小洋房的高度
類似的企業案例還有吉利收購沃爾沃
聯想當時2005年的全球贏利額才40億美元 而當時的thinkpad有100億美元
這都是蛇吞象的故事
有本小說叫《做單》里面簡單描寫了一些聯想收購IBM的事情。
查閱資料,比較分析聯想并購IBM案與吉利收購沃爾沃案的不同
兩個不同行業,結果不同。
聯想和聯想thinkpad有什么區別?錐可以嗎?
耐心解答一下吧拳便嘰稿thinkpad是ibm的 ibm被聯想買了 有點像吉利收購沃爾沃 不過你覺得吉利好還是沃爾沃好 當然 聯想也是中國的驕傲為什么這樣啊漲彤
區別很大,thinkpad是聯想代工的,而聯想是它自己的品牌,如果是ibm的thinkpad,價格很貴,1W上下,而聯想自己的系統一大堆的產品系列,都很實惠的,不過某些時候會遇上問題機。
thinkpad是商務型的筆記本,而聯想的大多數都是偏家庭型的,差的就是性能,商務的跑軟件很好,家庭的跑游戲好,一個偏數據處理能力,一個偏畫面處理能力,有的聯想的機子會偏商務些,性能就比較均衡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8833576.html
IBM不是被聯想收購了嗎?怎么市面上還有新出的IBM筆記本賣呢?
IBM筆記本的品牌被聯想收購了,注意是品牌!所以聯想打的還是IBM品牌。這就像吉利汽車收購了沃爾沃,但沃爾沃品牌不會叫吉利一樣。
每個公司旗下都有很多品牌,它們之間都是獨立運作的。雖然IBM被收購了,但是依然是有生產的
聯想是沒有能力收購ibm的,只是收購了ibm 旗下的一個品牌
相關推薦:
通信商品賠償(工信部賠償500元規則)
樓房著火賠償(樓房著火誰的責任怎么賠償)
報警不想立案(派出所一般不愿意立案的原因有哪些)
誣告導致立案(被誣告而立案了怎么辦)
報警現場立案(110報警立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