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不注冊商標會有哪些風險?
商標注冊很重要,不能因小失大。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早期都不大重視商標注冊,大家只是埋頭做產品和市場推廣。當好不容易打造了一定的知名度后突然發現已經被人注冊了,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出現,就應該提前防范。如果提早注意,就不會有“嘀嘀”改為“滴滴”的鬧劇,也不會有“微信”的集中搶注。未注冊商標極容易被他人搶先注冊,我國是實行“申請在先”原則,這會導致最先使用的人反而不能再享有商標使用權,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深刻的。由于不能形成自己的工業產權,也就不能擁有其帶來的無形資產,而該資產的重要性不用贅言,蘋果公司一位老總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蘋果倒閉,但商標權仍屬于我,給我10年,我能讓他東山再起。另一方面,未注冊的商標極易與已經注冊的相同或類似商品、服務商標近似,從而產生侵權行為。在2010年,我國商標注冊數量已達千萬,并且根據統計,在注冊商標時未先予查詢的核駁率達到70% 。換句話說,就是使用未注冊商標的侵權概率在70%左右。侵權就得承擔法律后果,賠償經濟損失和行政處罰,并不管主觀故意、知道否。這樣就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小編:對于專利問題,可是您的強項了!企業專利怎么才能盡快申請,獲得保護呢?
易:創業公司制定專利布局策略,首要的目的是能否通過專利布局幫助企業存活下去,企業只有生存下去了才有更多的生存可能.創業企業在前期投入較大,往往會造成資金跟不上,這個時候就很需要政府的資助,而專利申請量則是資助的一大標準。以電商創業為例,如今電商創業是現在創業浪潮中的重要一支,很多創業企業將自己的新產品通過電商平臺大賣后,掙得第一桶金才會想到知產保護,但是在申請專利過程中會收到駁回,原因都是產品已出售,屬于公開產品,不符合專利創造性和新穎性的要求。
小編:您方便給創業人一個專利保護上的小科普么?
易:當然可以啦!1. 不管是外觀專利還是發明專利都要趁早。專利保護的是那些尚未發布的產品和技術,不是等到產品上市以后才去申請。2. 專利申請可以借助專業代理機構的力量或者請專業的律師3. 一旦產品被侵權,要在第一時間借助法律力量,告知侵權,停止侵權,維護自己的利益。
商標糾紛最多的集中在什么行業
糾紛類型多樣化 商標侵權最常見
我國商標法規定的商標糾紛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商標異議;二是商標爭議;三是商標侵權。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孫萍悅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了商標侵權的常見類型: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2.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3.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4.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5.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6.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7.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
其中數量最多、最常見的商標侵權行為,屬產品生產領域的商標侵權行為,這種行為不但會損害商標所有者的權利,也會混淆商品的來源,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如“波斯貓”和“波斯描”、“果珍”和“果真”、“紅?!迸c“紅午”。
比較經典的案件有“寶馬股份有限公司訴深圳世紀寶馬服飾有限公司、傅獻琴、家潤多商業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商標專用權案”。寶馬公司認為被告的行為容易使相關公眾對使用馳名商標和被訴商品的來源產生混淆和誤認,要求被告停止侵犯原告商標專用權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消除影響并賠償損失50萬元。湖南省高院支持了這一訴求。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在此類案件中,企業已經發現商標專用權受到侵犯,如果侵權商標已注冊,可以申請宣告無效;如果未注冊,可以直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
另外,馳名商標的認定須遵循個案認定、被動保護的原則,產生商標糾紛時需要在具體的案件中由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或者法院認定。常莎表示,如果該商標曾經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在再次涉及糾紛時會予以參考,是否被認定為馳名商標會隨著相關公眾的知曉程度、相關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注重商標品牌建設 及時有效是關鍵
商標具有依附性與顯著性,離開了市場,商標便沒有經濟價值,因此商標的保護一方面依靠《商標法》,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常莎對記者講到。
除了法律層面的保護機制,企業自身也要注重對商標品牌的保護,做到事前預防,并準備好應對機制,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專有品牌。北京市卓翔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袁袁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可采取以下措施保護自己的權益:被侵權人可調查清楚侵權主體的侵權行為、主體信息等相關信息,并保留證據,以公司的名義發起要求其立即停止侵害的警告函;公開發表公告通知,警告侵權人;聘請律師發送律師函;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商標侵權投訴;向公安機關進行商標侵權犯罪案件舉報。
無論企業選擇哪一種維權方式,其行為均要求及時、有效、專業。因為,在商標的侵權和維權當中,所有的程序都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如果未在規定期間內及時做出相關行為,極有可能造成不能維權或者增加維權成本的風險。
另外李宗虎強調,對于在先注冊與在后使用的商標,二者在使用過程中均形成較高知名度的情況下,對于在先商標權的保護將失去主動權。因為,商標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商標本身,它更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品牌價值及商標與相對應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商業信譽。
商標糾紛的類型有哪些,商標與企業名稱沖突怎么辦
一、商標糾紛的類型有哪些
中國商標法規定的商標糾紛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商標異議,二是商標爭議,三是商標侵權。
二、商標與企業名稱沖突怎么辦
商標與使用企業名稱沖突糾紛,從侵權人的行為性質上看,主要是借助于合法的形式侵害他人商譽,表現為使消費者對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以及不同經營者之間具有關聯關系產生混淆誤認,故一般屬于不正當競爭糾紛,應當適用《民法通則》、《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調整;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字號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單獨或和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屬于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應當適用《商標法》進行調整。
微信商標案反思:創業公司如何不為自己徒增煩惱
洶涌蓬勃的創業大潮正在來襲。對于大眾創業來說,不論是自主創業,還是加入創業團隊,首當其沖的就是如何做好包括商標在內的各類品牌和創意保護。
“微信”商標教訓:最早申請者并非騰訊 創業者需引以為鑒
現在已經坐擁5億活躍用戶的微信,應該算是“APP應用”中最成功的一個。但是,站在商標保護的維度下來審視,其在商標保護策略上的“缺失”或“短板”,亟待引起每個創業者或創業公司重視。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測試版發布,三天后,2011年1月24日,騰訊正式向商標局提交了“微信”圖文商標注冊申請。而號稱擁有1.5億用戶的“滴滴打車”則是在產品上線3個月才想起來申請商標注冊。
騰訊以及滴滴打車這種“先有產品,再做保護”的策略應該說屬于常規做法,但是,如果碰到非常規的競爭業態,可能就有點不當。
事實上,在騰訊微信產品發布或商標注冊申請前,一家名叫“創博亞太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的公司已經提前2個月率先向商標局提交了“微信”文字商標注冊申請,并一次性提交了三件商標注冊申請。
此外,在騰訊微信1.0測試版發布前,還有一家公司提交的“微信”商標注冊申請,也早于騰訊。這家名叫“北京聯智昭陽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于2011年1月17日向商標局提交了38類的“微信”注冊商標申請。
顯然,雖然騰訊微信名聲最大,但是,在保護時間上,騰訊卻不是最早的。而騰訊自身對“微信”商標保護策略上的“短板”,滴滴打車面臨的問題也很類似,截止目前已有兩家公司因“嘀嘀”商標起訴滴滴打車侵權,其中,有一家索賠金額更是高達8000萬。
對此,有兩點教訓值得創業者銘記和吸取。其一,文字商標申請應先于圖文商標。根據《商標法》第八條的規定,“任何能夠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br />在商標申請保護實踐中,很多公司,都熱衷于待產品成型后再申請圖文相結合的商標。但正是這種“常規”做法,其實蘊藏了不少風險。
理由很簡單,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不論是互聯網產品,還是傳統領域的產品或服務,大多數情況下是先有“名稱”再有實際產品或服務。
出于穩妥的考慮,在產品定名后,就應該率先申請文字商標,待最終產品成型后,再申請圖文商標保護。
其二,商標申請時間趕早不趕晚。騰訊自身是在產品面世三天后才提交商標申請的。雖然在商標公示前,商標申請是“背靠背”的,但是,在商標審查授權時,遵循的是“申請在先原則”和“使用在先原則”。
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并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同一天申請的,初步審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
據稱騰訊內部可能早在2010年10月份左右就確定了“微信”的名稱,如果在內部確定名稱就提前申請了文字商標,那么,也不會有后續這么多麻煩事兒。
“微信”商標反思:定好方向選好類別逐步完善 創業者不必貪多
騰訊2011年1月最早提交的“微信”商標注冊申請僅涉及兩個類別,即計算機相關(9類)和電視相關(38類)。
可以說,騰訊最早提交的商標申請所體現出的策略是值得創業者們重視的。根據《商標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商標注冊申請“應當按規定的商品分類表填報使用商標的商品類別和商品名稱,提出注冊申請”。
簡單說,商標注冊時按照保護的領域或產業不同,施行分類別注冊的原則。按照《商品分類表》,商標分類包括四十五個大類,涉及一萬多個商品和服務項目。
同一名稱或標識,根據使用的商品類別不同,可能被多人或多次注冊申請。那么,作為創業者來說,在起步初期到底應該率先保護那些類別呢?
對創業者來說,把商標在全部分類中進行保護注冊是不現實也沒意義的。首先,從成本上來說,如果做全類注冊,僅每年的商標維護成本就會成為創業者的一大負擔。其次,從創業過程來說,普通中小企業的壽命普遍在三年左右,如果三年中小企業未能發展壯大,那么,這些中小企業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現實。而從創業的產品或服務的生命周期來看,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助力下,一款產品或服務可能半年內就會快速爆紅取得成功,也有可能一年內就銷聲匿跡。
因此,不論是個體性質的創客還是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重視商標保護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保護的手段或方式也應該是漸進的,沒必要貪大求多。
以騰訊微信為例,騰訊開始大量注冊外圍或周邊應用等商品或服務類別,加固“微信”商標防火墻的時間發生在2012年,也就是產品面世一年后。當年騰訊一口氣新提交了18件“微信”圖文商標申請,并于當年的6月27日、28日、29日三天集中完成注冊申請提交。
而在類別選擇上,創客或創業公司在商標保護上,初期可將重點限定在產品或服務所在行業或領域中。
在“互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今天,任何創新或創業可能都離不開互聯網,而落實在商標保護上,38類和42類應該成為創客或創業公司們應率先布局的類別。其中,38類主要與電信及互聯網服務相關,42類則主要與計算機軟硬件設計開發相關。
此外,創客們或創業公司還需結合創新的產品或服務與傳統領域相關的情況,也應予以提前布局和保護。
比如“滴滴”商標糾紛案中,“滴滴(嘀嘀)”文字商標持有者廣州市睿馳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起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稱“滴滴打車”涉嫌侵犯其商標權。雖然睿馳擁有35類和38類的“滴滴(嘀嘀)”文字商標,但一審法院認為,“滴滴打車”平臺需要對信息進行處理后發送給目標人群,并為對接雙方提供對方的電話號碼便于相互聯絡。上述行為與 “電信服務”明顯不同,并不直接提供源于電信技術支持類服務。
雖然一審法院判決將“滴滴打車”認定為非電信或互聯網服務的結論業內尚存在爭議。但是,從商標保護的維度來看,也足以說明創客或創業公司在早期商標注冊保護時,需要提前考量此因素,將自身服務或產品可能涉及到的傳統領域或行業,一并納入保護。
“微信”商標維權:收購、異議、訴訟等“多管齊下” 創業者要拿捏好時點
從注冊商標申請狀態來看,在81件“微信”商標中,38件“已成功注冊(含已轉讓)”,16件“已無效”,8件處于“異議中”,剩余部分處于注冊審核中。而在38件“已成功注冊”商標中,有4件已發生轉讓。
由此可見,如果在產品或服務面世初期,未能做好自身品牌保護,那么,就應該盡早采取“異議”、“無效”或“收購”等手段啟動對自身品牌的被動保護。那么,這些手段又該在什么時點使用呢?
首先,關于“異議”,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對初步審定公告的商標,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在先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向商標局提出異議。
簡單說,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名稱被他人率先搶注為商標了,如果發現的早,一定要趕在異議期內盡早提起異議程序。
其次,關于“無效”,根據《商標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已經注冊的商標,如果涉嫌違法商標法禁止注冊情形,或者是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由商標局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
簡單說,如果他人搶先注冊的與你相關的商標,你未能及時發現或留意到,那么,在該商標被核準注冊后,要利用法律賦予的“宣告無效”救濟手段,盡早實施自我救濟。
最后,關于“收購”,如果說你的商標被他人搶先注冊了,你的業務也發展壯大了,但你錯過了異議期,而且對“宣告無效”沒把握或耗費不起時間,那么,就需要盡早委托中間人通過收購的方式,將被他人搶先注冊的商標迂回轉讓到自己名下。
常言道“生命是一場艱苦的旅行”,而創業則是一場艱苦的修行,在創業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合伙人不睦、業務停滯不前甚至出現經營風險等等,但是,在創業起步前,提前規劃自己的品牌,盡早實施商標注冊等品牌保護,則可以讓創客或創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少分一些心、少走一些“彎路”。
更重要的是,即使創業失敗,公司倒閉了,與電腦等國定資產相比,留下來的包括商標、域名等在內的無形資產還能給創業者或創客們產生持續的價值。
自媒體商標被搶先注冊 引發的爭議有哪些
《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因此,如果你公司的商標已經在先使用,并且有一定影響力,別人利用不正當手段搶注的,你可以到商標局申請撤銷。但是你方應該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1、對尚未注冊成功的商標,可以提出異議。
如果發現您的商標被他人搶先注冊,但搶注者的申請尚未獲得批準,可以通過提出異議的方法進行救濟。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申請商標應當先由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進行初步審查,通過審查的進入公告期,公告時間為3個月。在這3個月內,符合條件的主體可以提出商標異議。那些被搶注商標的創業公司可以在這3個月的時間里,通過專業的商標代理機構準備證據材料,向商標局提出商標異議。
2、已經注冊成功的商標,可以申請無效宣告。
如果被搶注的商標已經過了3個月的公告期獲得核準注冊了,此時公司可以依據《商標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請求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渡虡朔ā穼o效宣告申請有5年的時間限制,即如果某件商標獲得注冊時間超過5年,就不能以被搶注為由申請無效宣告了(馳名商標不受此時間限制)。對商評委的裁決,如果有任何一方不服,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3、健全商標品牌保護體系
要有“市場未動,商標先行”的保護意識。公司應當盡早對自己的商標進行商標注冊。商標只有被注冊后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
社標網圖形商標查詢提醒您:如果發現自己的商標被他人惡意搶錢注冊,請及時采取合法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相關推薦:
侮辱誹謗警察能不管嗎(故意罵人警察應該怎么樣處理)
行政拘留是刑事處罰嗎(行政拘留是否是刑事處罰)
行政拘留最長時間多久(行政拘留公民的最長時間)
事故立案條件(重大責任事故罪的立案條件是什么)
通信商品賠償(工信部賠償500元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