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一個功能區,所以是不屬于其他行政區的。
西安高新區是1991年3月國務院首批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2006年被科技部確定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六個試點園區之一,2015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西安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2017年4月,陜西自貿區正式掛牌,高新功能區作為陜西自貿區面積最大、以特殊監管區區外保稅等通關模式創新為特色的核心片區正式啟動建設。
擴展資料
西安高新區,形成了以半導體、軟件信息等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為核心的現代制造業,以及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
西安高新區堅持產業培育梯度化的理念,按照引領型產業、特色產業、未來產業三層次發展架構,打造一大批世界級引領產業生態、五個領先跨界融合產業集群和一批硬科技屬性新經濟形態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15N”產業新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安高新區簡介
是西安的一個開發區,不屬于西安的9區之一,高新區屬于雁塔區。西安9區是未央區,蓮湖區,新城區,碑林區,灞橋區,雁塔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
截至2019年,濟南市高新區是國家級高新區,直隸屬于濟南市。
濟南高新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規劃了一區兩城兩谷(臨空經濟區、智能裝備城、生命科學城、齊魯智慧谷、齊魯創新谷),總面積318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超過40萬人。
擴展資料:
濟南高新區擁有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齊魯軟件園、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綜合保稅區、濟南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國家級專業園區;
擁有全國軟件出口創新基地、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游戲動漫產業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基地、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等一批國家級金字招牌。
2016年經國務院批準躋身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7年獲批“僑夢苑”,被工信部授予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
濟南市高新區的發展沿革
1988年11月 5日,濟南市政府批準建立新技術產業試驗區
1990年 8月21日,濟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火炬高科技產業開發區建設領導小組成立
1990年 9月28日,濟南市政府請求省政府并轉報國家科委和國務院,將濟南市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列為國家級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0年 9月30日,濟南市人民政府決定興辦濟南市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0年12月12日,濟南市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辦公室成立
1991年 3月 6日,濟南市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批準時更名為濟南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5年 8月 4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濟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合并,組建濟南高新開發區管委會
2001年1月,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由火炬大廈遷址濟南高新區新區辦公大廈。中共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委員會決定高新區工作框架,對高新區進行規劃調整
十年來,濟南高新區緊緊圍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把高新區建成濟南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和現代化新城區這個中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改革中不斷創新,初步建立起了一個有一定規模,有一定創新發展能力的高新區。
十年中,高新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1億元,開發利用土地面積4.3平方公里,進區建設項目302項,開工面積24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91.2萬平方米。
累計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48.2億元,工業增加值144.1億元,利稅總額77.5億元。累計利用外資1.98億元,出口創匯3. 35億元。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1家。高新技術產品336項。
建區十年來,濟南高新區新建道路總長度13公里,敷設上水。污水。雨水。電訊。電力。煤氣,熱力等設施。
建成日供水5萬噸的水廠,開發區熱電廠實現了熱電聯產,形成了70蒸噸/小時的供熱能力,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為高新區項目建設提供了電力保障,實現了容量為1000兆的中國電信光纖寬帶網接入。
濟南高新區已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科技產業為主體,以園區建設為龍頭,以優質完善的服務為支撐,以進一步擴大招商為突破點的協調一致。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參考資料來源:濟南高新區政府—新時代、新動能、新高新
屬于政府的派出機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