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 技術應用廣泛
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52.1億元,增長率達到51.2%。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科技、制造業等業界巨頭布局的深入,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38.2億元左右,增長率達到56.6%。
2014-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教育、金融、旅游、醫療、物流等行業中。分析其應用行業資本流向可知,除去信息化和數字化服務這一大范疇的企業服務領域,汽車行業在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下顯然處于業界焦點地位,占據將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領域資本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企業間協同發展方面,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目前仍以單打獨斗為主,各企業在相關領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缺乏技術間的協同,產品間的互聯互通和上下游的互動缺乏有效協調。
從頂層設計與實踐落實兩個方面發力人工智能發展
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報告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當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正從頂層設計與實踐落實兩個方面發力。
扎實推進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要繼續推進產業努力邁向中高端。堅持創新驅動,重點解決卡脖子問題,突破人機交互、功能仿生等關鍵技術,推動機器人智能化、高端化發展。
防止行業無序競爭,規范行業發展。政府將繼續加強重點企業培育,促進行業治理。同時加快制定行業急需的技術標準,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增強用戶企業使用中國機器人的信心。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把企業做大做強。壯大一批專注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錯位競爭的機器人行業發展新格局,順應互聯網時代變革趨勢,支持機器人企業開放式雙創平臺,促進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分工協作的產業生態體系,實現相互借力、共同生存。
加強國際產業合作。在新技術、新材料引領下,機器人產業鏈也在持續拓展延伸,各國間存在價值鏈的比較優勢,我國要加強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成果轉化、檢測認證、人才培養、資格互認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協同合作,充分釋放互補優勢和協同效應,共同促進產業發展。
人工智能將長期處于繁榮發展階段,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新一輪改革發展關鍵時期,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機會,從2013年起,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接近30%,為全球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審題分析,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我國政府,制造業與實體經濟。
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系。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
加強國家科學宏觀調控。積極將供給側結構改革作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與實體經濟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先進制造業
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按照規劃,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到2030年共分三步走。第一步,也就是到兩年后的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還要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專家認為,在目前的人工智能發展階段,務實是最好的途徑。人工智能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人才密集的行業,和互聯網的業務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有所不同的是,它需要落實軟硬件的方案,真正解決人們關心的問題。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院士認為,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理性分析發展未來,理性思考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從而務實推進并確保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