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集體經濟屬于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
集體經濟的實質是合作經濟,包括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在中國,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農村集體經濟與城鎮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實行鄉鎮、行政村、村民小組的三級所有,土地、林木、水利設施等為集體所有,農民蓋房的宅基地為無償劃撥。城鎮集體經濟又分為“大集體”與“小集體”,其中“大集體”企業受政府行業管理部門領導,參照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管理與員工待遇;“小集體”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
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在企業性質和分類上有所不同。
1、企業性質不同
集體企業是生產資料和產品由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占有的企業。它是通過對個體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而產生,或者是由勞動群眾根據自愿、互利原則聯合組成的。
而國有企業是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2、分類上不同
集體企業分城鎮集體企業和鄉鎮集體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包括區辦、縣辦、街道辦的集體企業,以及勞動者集資合伙辦的集體企業等等;鄉鎮集體企業包括鄉村企業(過去的社隊企業)和農村合作企業(農民或農戶聯合舉辦的小型企業)。
而國有企業分為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
國有企業重要性
1、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進入2000年,我國的國有資產已經達到9萬億元人民幣,構成了極其巨大而龐雜的體系,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工業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2、大型國有企業是抗衡跨國公司的主力軍。大型國有企業是抗衡跨國公司的生力軍。如彩電行業曾是進口產品最多的市場,但是1996年四川長虹等大型彩電公司在價格、質量、服務等方面向外國名牌展開市場爭奪戰,打破了大屏幕彩電由外國名牌主導的格局。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集體企業
百度百科-國有企業
一、主體資格不同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
集體企業由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占有其生產資料和產品。
二、劃分類別不同
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集體企業分為:城鎮集體企業和鄉鎮集體企業兩類。
城鎮集體企業,包括區辦、縣辦、街道辦的集體企業,以及勞動者集資合伙辦的集體企業等等;
鄉鎮集體企業,包括鄉村企業(過去的社隊企業)和農村合作企業(農民或農戶聯合舉辦的小型企業)。
擴展資料:
國有企業發展沿革:
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緊隨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而出現國有化高潮,主要矛頭對著殖民企業和殖民地的經濟管理企業,包括海關、銀行、稅務機構,以及原殖民者擁有的足以壟斷或操縱國計民生的大企業。這次國有化高潮實際上是民族解放運動在經濟領域的繼續。
20世紀70年代,在中東產油國收回石油資源主權的斗爭取得勝利的鼓舞下,發展中國家掀起了收回自然資源主權的潮流。在這一潮流中,一些國家把實際操縱本國經濟關鍵部門的外資企業收歸國有,并使一些礦山資源和農漁業資源回到本國手中。
兩次國有化高潮,對于維護國家主權、爭取經濟獨立,奠定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建立較完整的市場機制、維護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以及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等方面的國民經濟體系,帶動其他經濟成分的發展,推動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有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集體企業
1.從含義上:
國有企業,在國際慣例中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在中國,國有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點。其營利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集體所有制企業(簡稱集體企業)是指財產屬于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經濟組織。
2.所有制不同,一個是企業的資產屬于國家所有,一個是企業資產屬于集體所有.集體企業,是職工代表大會當家,大事必須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才能夠進行實施.具體說哪個體制更好,一般情況下不能夠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前是國營企業比集體企業要好,集體企業要比私有企業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