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題: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相關原理,論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意義。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1.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構想的未來社會的內在屬性之一。馬克思認為,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頁)他指出,“人對自然的關系直接就是人對人的關系,正像人對人的關系直接就是人對自然的關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6頁)重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諸多論述,我們可以認識到,作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人類的發展只有在保障自然界完整和繁榮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人與人的關系同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統一性,人與自然的和諧同人與人的和諧一樣,都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是當代文明的必然要求。資源特別是能源短缺問題、環境特別是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解決這些問題,要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以及生態文明等五大文明建設的有機統一、相輔相成。其中,最具當代文明特點的就是要超越舊式工業化道路,開創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嶄新的工業化道路。這就要求我們牢固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從而在改善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我們黨倡導的科學發展觀包含著鮮明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一是以人為本,克服工業文明造成的“人依附于物”的畸形發展狀況;二是堅持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1.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深化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人類社會是在解決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過程中前進的。在工業文明階段,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為人對自然的征服狀態,人對經濟利益的追逐使人以另一種形式依附于物,同時它還使人類面臨著自然生態被破壞所帶來的“生存危機”。所有這些負面影響都呼喚著嶄新的生態文明,要求人們徹底擯棄對自然的征服和占有,確立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全新理念。生態文明既反對傳統的人類中心論,也反對自然中心主義,強調人與自然的整體和諧,其本質與核心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形成表明我們黨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得到了本質的升華,標志著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黨提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以人為本,向人民和社會提供高質量的生態產品。市場機制對公共性的生態環境產品的調節能力極為有限,無力組織與實現生態產品的公共供給。這就需要我們黨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研究和解決生態產品的公共供給問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形成,意味著黨對其執政角色與使命的深刻認識和覺醒,從而為發揮其生態方面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奠定了基礎,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生態建設滯后也比較嚴重。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堅定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鮮明地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極大地推動了黨和國家對非傳統模式的人口、經濟、社會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道路的探索,豐富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內涵。
三、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需要妥善處理的突出問題
1.正確認識和處理生態建設與政治建設的關系,將生態因素納入政治文明建設的視野。
一是將生態價值觀念作為政治理念的有機組成部分。將生態價值觀念作為政治理念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是倡導發展理念的轉變,把以GDP增長為核心的發展理念轉化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發展理念,以追求人、社會與自然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政治理念的核心,從而為生態建設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二是將生態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在立法目的上,要借鑒世界各國環境法所普遍遵循的價值目標,培養環境友好型的倫理觀念和文化氛圍;在立法本位上,義務本位和純粹的權利本位應當讓位于符合社會公眾利益的權利本位;在立法的銜接上,要注意環境立法之間與傳統部門立法之間的銜接,以及國內環境立法與國際環境立法之間的銜接。
三是將生態因素融入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等干部制度之中。在將生態價值融入政治理念的基礎上,建立一整套包括生態指標在內的干部考核綜合評價體系。改善過去片面運用GDP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做法,將環境和生態指標合理量化后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指標中,借以衡量經濟社會的綜合發展水平。特別是在具體落實層面,要強化生態指標,把它作為考核各級官員政績的指標之一。
2.正確認識和處理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
一是要正確認識加強生態建設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黨的十六大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時,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這一理念作為極其重要的基本經驗提了出來。另一方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也是建立在我國發展實踐基礎上的,也是對我國發展經驗的科學總結。這樣,生態建設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二者便有機地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之中。
二是要正確認識GDP。一方面,要重視GDP增長與發展的內在關聯。GDP作為世界通用的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工具,是反映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長速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發展的基礎是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必然表現為GDP的增長。另一方面,也要克服把GDP增長等同于經濟發展的錯誤觀點,避免把GDP作為衡量發展的惟一指標的錯誤做法。這是因為GDP是個產出和數量概念,不能衡量投入和成本,也不能反映增長的質量,以它作為衡量發展的惟一指標,極易導致對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的忽視。因此,必須辯證地、全面地看待GDP與發展的關系,既要堅決地反對GDP崇拜,但又不能不重視GDP。
三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是將生態建設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機統一起來的必然選擇。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發展循環經濟、生態工業為主要路徑,是可持續的工業化發展模式。它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工業污染排放,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消耗,使工業化既滿足人類發展的需要,又注意維護自然界的平衡,從而達到促進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21世紀是生態文明的時代。牢固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態勢,進一步推動我國的和平發展與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組織部)
責任編輯 柳 波
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相關知識,說明國家為什么要健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1)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相關知識,說明國家為什么要健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法治文化。(12分)
答案:
(1)①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要求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4分)②上層建筑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制度要不斷完善以適應經濟基礎;(4分)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設法治文化,能引導公民進行理性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4分)(若從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用唯物史觀的理論說明我國為什么要構建和諧社會
單從理論上講,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即高度物質文明、高度精神文明的社會,也是美好和諧的社會,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是為共產主義,即美好的和諧社會服務的。所以,我國要構建和諧社會。
一切以實際出發,一人為為本,創造社會良好環境
相關推薦:
什么是專利侵權臨時措施(知識產權侵權訴訟的臨時措施主要有)
公司商標授權書怎么寫(商標授權委托書范文5篇)
專利權的期限怎樣計算(專利有效期怎么算)
侵犯版權的行為有哪些(18種侵權行為)
申請專利的步驟是怎樣的(專利申請的一般步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