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有以下五種:
1、協商和解
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后,在自愿、互諒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這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來說都是理想的途徑。
2、投訴調解
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后,請求消保委調解,即由第三方對爭議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服勸導、溝通調和,以促成雙方達成解決糾紛。
消費者投訴時應注意四點:
一是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處理,一般按管轄范圍受理;
二是當消保委未能解決時,消費者可請消保委作損害鑒定,提供證據;
三是消費者要盡快選擇申訴或起訴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四是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向人民法院起訴都是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
3、行政申訴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后,可請求有關行政部門解決爭議,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消費者決定申訴時,一般用書面形式,并載明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如與經營者達成和解,可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作出調解書。
4、提請仲裁
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自愿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調解并作出判斷或裁決。仲裁具有當事人程序簡便、一裁終局、專家仲裁、費用較低、保守機密、相互感情影響小等特征。仲裁費用原則上由敗訴的當事人承擔,當事人部分勝訴,由仲裁庭根據各方責任大小確定各自應承擔的仲裁費用。
5、提起訴訟
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訴訟屬于民事訴訟范疇。
擴展資料
所有者權益與債權人權益比較,一般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所有者權益在企業經營期內可供企業長期、持續地使用,企業不必向投資人返還資本金。而負債則須按期返還給債權人,成為企業的負擔。
2、企業所有人憑其對企業投入的資本,享受分配稅后利潤的權利。所有者權益是企業分配稅后凈利潤的主要依據,而債權人除按規定取得股息外,無權分配企業的盈利。
3、企業所有人有權行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或者授權管理人員行使經營管理權。但債權人并沒有經營管理權。
4、企業的所有者對企業的債務和虧損負有無限的責任或有限的責任,而債權人對企業的其他債務不發生關系,一般也不承擔企業的虧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維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權益
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有以下三個途徑:
1、訴訟途徑。
訴訟俗稱“打官司”,訴訟途徑就是指受害人或案件的其他當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上訴或申訴,由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處理案件,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訴訟途徑包括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
2、非訴訟途徑
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非訴訟途徑,是指受害人或者其他有關人員請求國家有關行政機關或其他有關單位處理、解決問題,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非訴訟途徑很多,主要有:投訴、申請、調解、申請裁決、申請仲裁、申請復議、申請復審、復核、申請行政復議和申訴等。
3、尋求法律幫助
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是我國的法律服務機構。公民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請法律服務機構提供法律服務。由于社會分工、文化程度、專業知識的不同,決定了人們的法律水平不盡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差異,不少人還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以及運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
即使是有較高的法律水平的人,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需要他人提供法律幫助。在當代社會法律服務機構無疑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我們在處理與法律有關的問題時,應當懂得可以尋求法律幫助。
擴展資料:
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要做到合法合理,采取正確的方式,否則,即使是為了維護合法利益,也可能事與愿違,甚至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
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應注意以下問題:
1、對于刑事公訴案件不能私自了結。
2、不得侵犯違法犯罪人的合法權益。違法犯罪人也是國家的公民,他的生命、健康、名譽、財產等權利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公民即使是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也不得非法侵害,否則也應承擔法律責任。
3、采用訴訟手段應遵守法定訴訟程序。
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程序都是由法律明文規定的,各種訴訟活動都是十分嚴肅的法律行為,公民在訴訟活動中不能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由破壞訴訟秩序,否則應承擔法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來京務工人員:我們懂得如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了
保護消費者哪些合法權益途徑是什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