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方式有哪些,其中哪種方式對文明的發展更有利?
文明交流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暴力沖突,二是和平交往。
暴力沖突主要表現為戰爭,特別是侵略戰爭。如:羅馬帝國擴張,它給亞洲特別是西亞帶來戰爭災難的同時也傳播了希臘文化,同時也把西亞文明帶到了歐洲。
和平交往主要表現為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如古絲綢之路、張騫通使西域、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東游、中國四大發明西傳等。
和平交往對文明的發展更有利。暴力沖突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擴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對社會和人類生命財產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很大。
擴展資料:
人類文明基本都是在亞洲大陸東西兩端的一些區域較為發達。在那里,曾經分別產生了中國文明、印度河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等許多著名的古代文明。
出現過波斯帝國、秦漢帝國、馬其頓帝國、大唐帝國、羅馬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等世界性大帝國。
在歷史長河中被亞歐大陸各區域文明以貿易通道、軍事路線、文化傳播線路相互連結了起來,遺留下來的痕跡便是商隊、僧人、軍人、部落遷移之路。
向西,與天山南北的綠洲群分別相連的兩條大商路,把西部與帕米爾以西的古代商業網絡連結了起來,溝通著印度、伊朗、西亞、歐洲和東北非洲(埃及)。
向東,則從東天山喀爾里克雪峰兩側天山東端直接向東經過馬鬃山進入蒙古高原東部;折轉向東南則進入河西走廊,進而到達中原和蒙古高原南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文化傳播
文明交流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暴力沖突,二是和平交往。暴力沖突主要表現為戰爭,特別是侵略戰爭。如: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它給亞洲特別是西亞帶來戰爭災難的同時也傳播了希臘文化,同時也把西亞文明帶到了歐洲。和平交往主要表現為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如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東游、阿拉伯數字西傳、中國四大發明西傳等。
和平交往對文明的發展更有利。暴力沖突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擴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對社會和人類生命財產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很大。
和平是人們在自身生存實踐中所發出的一種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們在歷史實踐活動中所逐漸建立起來并為大多數人所普遍接受的價值取向。血腥的暴力沖突所導致的傷亡、痛苦、仇恨及物質上的巨大損失,在一般情況下是人們所不愿看到和不能承受的,而和平往來的直接效果卻是物質財富的互通有無、精神文化的交匯更新及由此帶來的人們在生活質量上的提高與內容上的豐富。無論從時問還是空問角度上看,人類的和平交往活動都占絕大部分比重。
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強權獨霸不是人類和平之策。贏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類發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恒主題。
暴力沖突。 和平交往。 和平交往
文明之間的戰爭,貿易,文化,經濟等。
以物易物
(2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摘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6~18世紀,來自歐洲
(2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摘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紀,來自歐洲的大批傳教士到達中國,他們把西方的科學知識引進中國,又把中國的典籍翻譯、介紹到歐洲。18世紀,巴黎出版了歐洲漢學的三大名著,歐洲興起了史無前例的“中國熱”。當中國的園林建筑、茶葉瓷器、書籍戲曲、儒教哲學在歐洲大行其道的時候,來自歐洲的望遠鏡、水平儀等現代儀器,擺進了康熙皇帝的寢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東方、歐洲借助中國完成對舊制度的現實批判和對新社會的思想啟蒙,為歐洲自身的破繭成蝶準備條件的時候,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悄然發生變化。肯定、景仰的維度向否定、批判的維度轉化,歐洲從馬可·波羅時代開始的連續五個世紀對中國的崇拜與美化漸行漸遠了。這一認識在19世紀達到頂峰。 ——摘編自許平《歐洲人東方認識的拐點》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幾大文明,各有特點,但這些特點完全不應成為互相敵視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鑒的理由。……任何一個文明,不論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與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價值理念,否認這一點,就無法參與全球精神財富的大循環。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據材料一,讀圖指出愛琴海古代文明與其他文明的關系。(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由肯定轉向否定的原因。(10分) (3)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影響人類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啟示。(12分) |
(1)通過商路交流;借鑒其他文明;與其他文明并存。
(2)東西方交流加深(歐洲人的認識趨于全面,改變了對東方認識的理想化);東西方歷史發展的差異或西方發展迅速與中國發展緩慢(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工業文明與農耕文明;思想解放與因循守舊)。
(3)因素:地理環境等在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毗鄰地區;經濟貿易與科技發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圍;政治制度與思想觀念的不同,使文明呈現出復雜性;文明的多元與共享價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聯的意義。
啟示:不同文明之間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發展;文明交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16世紀初,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16世紀初,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美洲的特產玉米、馬鈴薯等迅速傳到亞、非、歐,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亞洲的茶葉也傳到了歐、美。 (1)請你指出是什么歷史事件把“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從而促進了各大洲的經濟交流?(1分) 材料二:在世界經濟現代化的300年里,中國曾喪失了三次發展的最大機遇。第一次是錯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擴散的機遇,第二次是錯失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步的機遇,第三次是1957年至1976年錯失第三次產業革命轉移的機遇。 (2)請你說說喪失第三次發展機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各個地區的國家為增強實力,提高自己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合作。隨著跨國公司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3)請舉出“區域經濟合作”在歐洲的具體表現?(1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中國積極融入世界,請舉出一個典型事例(1分) 材料四:科學技術特別是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為全球范圍的經濟活動提高了便利條件。當代的科技進步已成為整個經濟增長的源泉。 (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什么?(1分)經濟全球化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怎樣的積極影響?(2分) 并說說我國該怎樣應對?(3分) |
(1)新航路的開辟(1分)
(2)主要原因:第一次是由于清政府自大與封閉(或:清政府閉關鎖國)(1分) 第二次是由于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清政府的腐敗無能(1分)第三次是由于出現“左”的錯誤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或:以階級斗爭為綱)(1分)
(3)歐盟的建立(1分);加入世貿組織(或: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上海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舉辦奧運會;┅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4)社會生產力的發展.(1分) 促進發展模式創新;促進國際利益融合;推進國際體系轉型;推進人類文明進步。(開放性題目,只要符合題意即可)(2分) 中國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順應經濟發展的同時,制定好防范風險的有效措施,興利除弊。引進外國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改善內部經濟結構,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符合題意即可)(3分)
相關推薦:
商標有效期(商標有使用年限嗎)
企業專利申請策略(如何才能申請專利 企業申請專利流程)
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專利侵權的判斷標準)
如何選擇商標代理機構(如何找到可靠的商標注冊代理公司)
公司商標是什么(什么是商標 有什么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