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主要人物簡介,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tǒng)北方,孫權(quán)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5、孫權(quán)
孫權(quán)(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qū))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quán)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中打下了江東基業(yè)。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quán)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lián)盟,并于赤壁之戰(zhàn)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quán)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人,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shù)典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后消滅了除劉備、孫權(quán)以外的大小軍閥,統(tǒng)一了大半個中國。
2、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nèi)溫孝敬里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jīng)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
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227年2月,駐守新城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后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占有。
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并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后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與關(guān)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zhàn)與孫權(quán)聯(lián)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guān)張二人復仇發(fā)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jié)h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
4、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guān)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quán)與劉備聯(lián)盟,大敗曹操于赤壁。
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shù)萬入益州,于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劉備兵敗夷陵,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后主劉禪。建興三年進軍南中,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tǒng)大軍10萬,進駐漢中,準備攻魏,六出祁山,于建興十二年春統(tǒng)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于軍中。
5、孫權(quán)
孫權(quán)字仲謀,生于下邳。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其兄孫策遇害后,孫權(quán)承父兄之業(yè),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quán)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quán)先后兩次出兵鎮(zhèn)撫了山越,穩(wěn)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lián)合,獲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guān)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quán)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zhàn),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的影響
《三國演義》以75萬字的規(guī)模,用一種比較成熟的演義體小說語言,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型的小說體裁,這不僅使當時的讀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書商們繼續(xù)編寫和出版同類小說的熱情。
自嘉靖以后,各種歷史演義如雨后春筍,不斷問世,從開天辟地,一直寫到當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今存明、清兩代的歷史演義約有一二百種之多。《三國演義》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國讀者的歡迎。
早在明隆慶三年(1569)已傳至朝鮮,崇禎八年(1635)有一種明刊《三國志傳》就入藏于英國牛津大學。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后,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本國文字的譯本,并發(fā)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作出了有價值的探討和極高的評價。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百度百科
魏國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創(chuàng)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fā)展生產(chǎn),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jié)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wěn)定、恢復、發(fā)展。
2: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御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nóng)耕經(jīng)濟發(fā)展有重要貢獻。
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4: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建立了魏國,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jù)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tǒng)一。
蜀國主要人物:
1: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劉備的優(yōu)點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團結(jié)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qū)分主次矛盾。
2: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lián)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guān)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zhàn)備。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3:關(guān)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zhuǎn)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zhàn)后,關(guān)羽留守荊州。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guān)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guān)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guān)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guān)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
4: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zhàn)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quán),姜維據(jù)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xiàn)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吳國主要人物:
1:孫權(quán)(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孫權(quán)稱帝后,設置農(nóng)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并繼續(xù)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于蔣陵。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zhàn)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quán)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lián)合,于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3: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杰出戰(zhàn)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與周瑜結(jié)為好友,共謀大事。后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quán),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因此得到孫權(quán)的賞識。赤壁之戰(zhàn)前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zhàn)。結(jié)果,孫、劉聯(lián)軍大敗曹軍于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quán)親自為魯肅發(fā)喪,諸葛亮亦為其發(fā)哀。
4: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三國時期孫吳重臣。孫策創(chuàng)業(yè)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quán)托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quán),并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quán)穩(wěn)定局勢。
孫權(quán)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quán)以張昭敢于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孫邵、顧雍。孫權(quán)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張昭去世,年八十一,謚號“文”。
諸葛亮 人稱臥龍先生,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
龐統(tǒng) 雅好人流,經(jīng)學思謀,于時荊、楚謂之高俊。儗之魏臣,統(tǒng)其荀彧之仲叔?
張飛 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飛義釋嚴顏,有國士之風。然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shù)之常也。
徐晃 性儉約畏慎,將軍常遠斥候,先為不可勝,然后戰(zhàn),追奔爭利,士不暇食。
郭嘉少有遠量。
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姜伯約 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張遼 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zhì)忠性一,守執(zhí)節(jié)義,每臨戰(zhàn)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周瑜 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于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yè)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quán)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quán)正統(tǒng)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夸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xiàn)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杰”的真實形象。
關(guān)羽:歷史上的關(guān)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后,封為平西將軍。時關(guān)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杰,但不如關(guān)羽的“絕倫逸群”,關(guān)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guān)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guān)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yōu)”,“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jié)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quán)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fā)”,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guān)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jù)的話,那么,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quán),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fā)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后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quán)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quán)召回周瑜,共商戰(zhàn)守大計。赤壁戰(zhàn)后,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quán)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fā)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zhàn)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歇后語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yī)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張飛戰(zhàn)關(guān)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曹操戰(zhàn)宛城--大敗而逃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yè)著想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關(guān)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guān)羽賣肉--沒人敢來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關(guān)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關(guān)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關(guān)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魯肅宴請關(guān)云長--暗藏殺機 ·關(guān)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關(guān)公喝酒--不怕臉紅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guān)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guān)帝廟夫人--慌了神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關(guān)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關(guān)帝廟里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人在心不在 ·關(guān)勝戰(zhàn)李遣--大刀闊斧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你這個
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你)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關(guān)云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關(guān)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比喻來之不易)
·周喻打黃蓋--裝樣子 ·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后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nèi)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nèi)。」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云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jù)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shù)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蕩氣
【出處】魏文帝大墻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回腸。」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簡介
《三國演義》主人物簡介
佚名
劉備(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少年時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guān)羽、張飛于桃園結(jié)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jīng)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薦舉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在替關(guān)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3歲。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西),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茅廬,他向劉備提出占據(jù)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兩州,謀取西南各族統(tǒng)治者的支持,聯(lián)合孫權(quán),對抗曹操,統(tǒng)一全國的建議,即所謂“隆中對”。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
關(guān)羽(?-220),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zhàn)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后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guān)前斬華雄,虎牢關(guān)前戰(zhàn)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zhàn)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后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guān)斬六將,終于回到劉備身邊。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于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quán)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張飛(?-221),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guān)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guān)與關(guān)羽、劉備一起迎戰(zhàn)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guān)夜戰(zhàn)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后拜本騎將軍,封西鄉(xiāng)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guān)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魯肅少年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shù)。其后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魯肅當時前里有兩囤米,魯肅當時就借了一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后來向?qū)O權(quán)推薦了魯肅。魯肅見了孫權(quán),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孫權(quán)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208年,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zhàn)主和兩派。魯肅立主一戰(zhàn),并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quán)看到了劉備聯(lián)吳抗曹的決心。赤壁之戰(zhàn)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zhàn),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zhàn)后,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qū)O權(quán)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后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于是魯肅開始和關(guān)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斗爭。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quán)也主張讓呂蒙迎敵。魯肅在關(guān)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guān)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關(guān)羽,而是魯肅。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217年,魯肅病逝,年僅46歲,諸葛亮在成都為魯肅掛孝。孫權(quán)稱帝時感慨的說道:“昔日魯子敬就說過會有這一天,看來子敬真是有遠見呀!”
歷史上的魯肅,作戰(zhàn)時手不釋卷,是一代儒將。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功勞了,完全成了諸葛亮的陪襯,對這位文武全才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和歷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魯肅了。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jié)為生死之交。后孫策脫離袁術(shù)自立后,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zhàn)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后,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quán)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quán)繼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quán)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quán)戰(zhàn)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quán)決定與曹操一戰(zhàn)。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隨后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quán),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quán)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yǎng)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quán)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fā)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quán)聞訊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歷史上的周瑜風姿英發(fā),心胸廣闊。東吳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輕的周瑜。但周瑜并不與程普計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說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到宋代時,世人還是很喜歡周瑜,這一點從蘇軾的《念奴嬌》一詞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們就逐漸對周瑜進行丑化,至到《三國演義》成書時,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了。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劉備的關(guān)系,周瑜一方面主動割長江南岸地給劉備,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外交行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劉備的梟雄本色,不愿劉備一天天壯大,因此上書孫權(quán),要求孫權(quán)將劉備軟禁在京口(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美人計的由來,但其實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計,孫尚香也是由孫權(quán)主動嫁給劉備的),但孫權(quán)不愿。在對劉備一方的態(tài)度上,周瑜和魯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進派,而魯肅則眼光看得更遠。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后,這兩個人都成為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亮的墊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而魯肅則變成了一個老實得笨得出奇的人。
《三國演義》主人物簡介
佚名
劉備(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少年時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guān)羽、張飛于桃園結(jié)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jīng)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薦舉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在替關(guān)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3歲。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西),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茅廬,他向劉備提出占據(jù)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兩州,謀取西南各族統(tǒng)治者的支持,聯(lián)合孫權(quán),對抗曹操,統(tǒng)一全國的建議,即所謂“隆中對”。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
關(guān)羽(?-220),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zhàn)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后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guān)前斬華雄,虎牢關(guān)前戰(zhàn)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zhàn)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后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guān)斬六將,終于回到劉備身邊。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于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quán)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張飛(?-221),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guān)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guān)與關(guān)羽、劉備一起迎戰(zhàn)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guān)夜戰(zhàn)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后拜本騎將軍,封西鄉(xiāng)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guān)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蜀國:
劉備:優(yōu)柔寡斷,假情假意
諸葛亮:經(jīng)天緯地,軍事天才
關(guān)羽:蠶眉鳳目,武圣化身
張飛:豹頭環(huán)眼,粗中有細
趙云:白馬銀槍,常勝將軍
魏國: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郭嘉:天妒奇才,英年早逝
張遼:2號關(guān)羽
司馬懿:2號曹操
吳國:
孫權(quán):碧眼紫髯,知人善用
孫策:江東霸王,勇武絕倫
周瑜:羽扇綸巾,氣量窄小
魯肅:忠臣寬厚,長者之風
呂蒙、陸遜:白衣秀士,善用奇謀
甘寧:錦帆賊
孫尚香:女中豪杰
群雄:
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姓家奴,蓋世無雙
袁紹:四世三公,忠奸不分
顏良、文丑:河北名將,悲劇了……
華佗:神醫(yī)
袁術(shù):紈绔子弟,妄想稱帝
貂蟬:傾國傾城
董卓:神膘無敵
劉表、劉璋:一對2B
《三國演義》人物譜及簡介
公孫瓚,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牧。參加過攻打黃巾軍及討伐董卓的戰(zhàn)爭,與袁紹為爭奪北方連年交戰(zhàn),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35:16
--
晉武帝司馬炎,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創(chuàng)立晉王朝。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 ○年在位。字安世,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司馬昭的大兒子。公元二六五年廢曹奐自立為皇帝。公元二八○年滅吳后,統(tǒng)一全國。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37:35
--
袁紹,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二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人。漢靈帝時為中軍校尉,領導皇宮禁衛(wèi)軍,靈帝死后,他帶兵進宮殺盡了宮中宦官。董卓控制國家大權(quán)時,他從冀州發(fā)兵討伐董卓,成為諸侯軍的盟主,在諸侯混戰(zhàn)中勢力進一步擴大,成為當時兵將最多的豪強。但在與曹操決戰(zhàn)時,因不聽謀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擊敗,不久病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39:19
--
袁術(shù),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紹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南陽太守。因被曹操、袁紹軍隊攻擊,率兵退駐壽春,統(tǒng)治揚州一帶。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稱皇帝,號仲家。后被曹操打敗,憂病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40:46
--
孫權(quán),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五二年。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東漢末年,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yè),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xié)助下,聯(lián)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后又聯(lián)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guān)羽,奪取荊州,并在彝陵戰(zhàn)役中大敗劉備。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稱帝,國號吳。后遷都建業(yè)(今江蘇省南京)。在位時,曾派衛(wèi)溫率領萬人船隊與夷洲(今臺灣省)取得聯(lián)系。死后追封為吳大帝。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41:34
--
孫皓,生于公元二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三年。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吳國皇帝。字元宗,又名彭祖,孫權(quán)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無道,不得民心。公元二八○年司馬炎出兵六路攻打吳國,王浚水師到建業(yè)時,仿照劉禪的前例,投降稱臣,被封歸命侯。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48:20
--
孫堅,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字文臺,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與朱雋一起剿滅黃巾軍。官職為別部司馬、議郎、長沙太守等,并參加過諸侯聯(lián)合討伐董卓之戰(zhàn)。公元一九二年袁術(shù)派他前去攻打荊州劉表,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51:50
--
孫策,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 年。字伯符,孫堅的大兒子,孫權(quán)的哥哥。小時候與周瑜關(guān)系友好。孫堅死后依附袁術(shù)。公元一九四年率領一支人馬去江南,鏟平當?shù)氐胤杰婈牐蔀榻献畲蟮暮缽姟=ò参迥辏ü稹?年),曹操與袁紹打仗,孫策想秘密出兵襲擊許都,尚未出兵,反被吳郡太守許貢手下的門人刺傷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53:43
--
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園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從小聰明機警,有俠氣。黃巾軍起義爆發(fā)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shù)、袁紹等豪強,統(tǒng)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zhàn)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55:30
--
魏文帝曹丕,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公元二二六年。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公元二二○年至二二六年在位。字子桓,曹操的第二個兒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太子。曹操死后繼任為魏王,不久便廢了漢獻帝劉協(xié),自己做了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愛好文學,為當時文壇領袖,現(xiàn)存有流傳的詩歌四十多首,后人編輯出版有《魏文帝集》。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4:31
--
曹奐,生于公元二四六年,死于公元三○二年。是三國時魏國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二六○ 年至二六五年在位。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孫子。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司馬昭殺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時,無可奈何成了司馬昭的傀儡。咸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被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取代,被封為陳留王。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5:23
--
張魯,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的兒子。字公祺,漢寧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一五年),曹操進攻漢中后投降,被任為鎮(zhèn)南將軍,封閬中侯。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6:31
--
漢靈帝劉宏,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漢章帝的玄孫。建寧元年(公元一六八年)繼漢桓帝位。任位期間,在宦官張讓、趙忠、封�、段�、蹇碩等十個太監(jiān)的挾持下,公開標價賣官、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并放任宦官橫行,政治腐敗,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終導致黃巾軍起義。公元一八九年四月初夏,因病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8:47
--
漢獻帝劉協(xié),漢靈帝的兒子。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廢少帝劉辯后上臺,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huán)計殺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在位時天下大亂,戰(zhàn)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稱帝,獻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陽公。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9:39
--
劉表,字景升。生于公元一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年。歷任荊州刺史、鎮(zhèn)南將軍、荊州牧、封武成侯。劉備的同宗兄弟,生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病死后劉琮繼位,投降了曹操。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0:48
--
劉備,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guān)羽、張飛于桃園結(jié)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jīng)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guān)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稱他劉先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1:43
--
劉禪,生于公元二○七年,死于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大兒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為太子。劉備死后繼位于成都,稱帝時十七歲。在位期間,由丞相諸葛亮輔佐執(zhí)政。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黃皓,致使姜維從北伐中原的前線撤回漢中沓中屯田開荒。炎興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鄧艾領軍從陰平險道奇襲成都,劉禪出位投降,被封為安樂公。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2:35
--
劉璋,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一九年。東漢末年益州牧。字季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迎接劉備入川,讓劉備攻漢寧王張魯,劉備軍攻到成都,他開城投降,被劉備遷駐南郡公安。后孫權(quán)攻下荊州,再次任他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3:26
--
王允,生于公元一三七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大臣。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少年時有大志,勤于學習練武。后任豫州刺史,時值大將軍何進準備誅殺張讓等宦官,而參與謀事。歷任從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尚書令、司徒。曾用連環(huán)計與呂布誅殺董卓,后被董卓部將李、郭汜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4:21
--
田豐,河北名士,袁紹的謀士。多謀善斷,曾為袁紹出過不少奇謀,但袁紹不用。官渡之戰(zhàn)前,他勸袁紹不要攻曹操,袁紹反將其關(guān)入監(jiān)獄。袁紹戰(zhàn)敗后殺害了他。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9:49
--
司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nèi)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獵時,發(fā)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zhí)掌國政。死后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0:48
--
何進,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東漢大臣。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因妹妹被選入宮中,后來做了太后,才由一個殺豬的屠夫變成了大將軍。漢靈帝死后,將妹妹何太后生的兒子劉辯扶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與袁紹、曹操密謀誅殺宦官,后被宦官張讓等十常侍殺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1:58
--
法正,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 年,劉備的謀士。字孝直,右扶風(今陜西省眉縣)人。建安初年,他與同鄉(xiāng)人孟達入川投效劉璋。后獻計勸劉備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再獻計勸劉備攻取漢中,幫助黃忠用計斬了曹操名將夏侯淵,劉備立他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2:39
--
馬良,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二二二年,蜀國名士,劉備的謀士。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劉備領荊州時任從事,劉備稱帝后為侍中。在劉備東征討伐東吳時,隨軍參謀,劉備兵敗,他也遇害。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3:50
--
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tǒng)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后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5:06
--
郭嘉,生于公元一七○年,死于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最初投于袁紹,見袁紹不重用而離去,經(jīng)荀�(Yu)推薦為曹操所用。多謀善斷,為曹操打敗袁紹、袁譚、袁尚,出了許多奇計,封洧陽亭侯。隨軍征討烏桓時,因病死于大漠,年方三十八歲。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6:07
--
張昭,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二三六年,三國時吳國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蘇徐州)人。孫策創(chuàng)業(yè)時,封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極受信任。后任孫權(quán)的軍師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quán)稱帝后任輔吳將,封婁侯。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6:58
--
許攸,袁紹的謀士。官渡之戰(zhàn)中曾幾次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反認為許攸與曹操私通。許攸無奈投降了曹操,獻計讓曹操襲擊袁紹糧庫烏巢,使袁紹兵大敗。后因言語張狂被曹操大將許褚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0:06
--
荀攸,生于公元一五七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為曹操的謀士。字公達,潁川潁陽(今河南省許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后為曹操參贊軍事。曾向曹操獻計打敗呂布、袁紹等。后任尚書令。隨曹操攻孫權(quán)時,病死途中。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2:07
--
荀或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后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后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5:18
--
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阿(今山東兗州)人。為人多計謀,懂兵法。官渡之戰(zhàn)曹操大破袁紹后,程昱又獻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袁軍。曾用計將徐庶從蜀國騙來曹魏。赤壁之戰(zhàn)時曾提醒曹操防東吳火攻,曹操不聽,終致大敗。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7:10
--
費袆,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五三年,三國時蜀國大臣。字文偉,江夏胝(今河南省羅山)人。劉禪即位時,任黃門侍郎、侍中。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時任參軍、中護軍、司馬。諸葛亮死后任軍師,不久代蔣琬任尚書令、大將軍、尚書。后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8:06
--
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李�、郭汜帳中任謀士,后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后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zhàn)袁紹、潼關(guān)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后,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9:34
--
董卓,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將領,后任太師。字仲潁,隴西臨濼(今甘肅省岷縣)人,性情剛猛,有謀略。在剿滅黃巾軍時曾被黃巾軍打敗。昭寧元年(公元一八九年)響應何進號召,以保護皇帝為名率兵進入東京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袁紹等率八路諸侯討伐時,放火燒了洛陽城遷都長安,自稱太師。后被王允與貂蟬所設的連環(huán)計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0:32
--
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瑯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并幫助劉備占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zhàn)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后封為武鄉(xiāng)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shù)勝仗。制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于定軍山(今陜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1:39
--
諸葛瑾,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quán)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quán)稱帝后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2:41
--
諸葛恪,生于公元二○三年,死于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遜,諸葛瑾的兒子,從小就因聰明而知名。孫權(quán)很器重,曾任丹陽太守,封都鄉(xiāng)侯。孫權(quán)死后由他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太子太傅。后因領兵攻魏失敗,被孫峻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3:25
--
審配,袁紹謀士。會用兵,善打仗,曾協(xié)助袁紹軍多次打敗曹操。袁紹死后,幫助袁紹兒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幾次破城都無功而還。后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4:19
--
蔣琬,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四六年,蜀國大臣。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今湖南省湘鄉(xiāng))人。劉備自任漢中王時,他為尚書郎。后在諸葛亮丞相府任長史,諸葛亮死后代其執(zhí)政,為益州刺史、大將軍、尚書,封字亭侯,大司馬。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5:26
--
譙周,生于公元二○一年,死于公元二七○ 年,蜀國大臣。劉禪在位時任散中大夫、光祿大夫。通曉天文,善寫書文。鄧艾兵至成都時,竭力勸劉禪投降魏國。后被司馬昭封為陽城亭侯,在晉國任騎都尉、散騎常侍。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07:23
--
龐統(tǒng),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tǒng)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后經(jīng)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后追爵為關(guān)內(nèi)侯。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08:43
--
顧雍,生于公元一六八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孫權(quán)任會稽太守時,為左司馬,后任太常、丞相。在吳國執(zhí)政十九年。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09:53
--
闞澤,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四三年,吳國大臣。字德潤,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小時好學,因家窮無錢上學,便替人抄書。孫權(quán)稱帝時,任尚書、中書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書令,極有口才。赤壁交戰(zhàn)前,替黃忠前去曹營獻詐降書,騙過曹操。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0:56
--
丁奉,吳國名將。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績卓著。晚年,吳王孫休為帝,孫琳圖謀不軌,丁奉設計在臘日大會上誅殺了孫琳。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1:53
--
于禁,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將。字文則,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弓馬熟練,武藝出眾。初在鮑信手下剿滅黃巾軍,后歸附曹操。參加過攻打呂布、張繡、袁紹的戰(zhàn)事,因戰(zhàn)功拜虎威將軍、左將軍。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聽龐德的進言,適遇大雨,被關(guān)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關(guān)羽。孫權(quán)奪取荊州后,被送還魏國,不久病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2:41
--
太史慈,東吳名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后被孫策收降,與曹魏交戰(zhàn)時戰(zhàn)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4:05
--
文丑,袁紹上將,河北名將。與曹軍交戰(zhàn)時連敗張遼、徐晃,后被關(guān)羽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4:19
--
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后,歸降孫權(quán)。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zhàn)功無數(shù)。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此貼子已經(jīng)被作者于2005-6-9 9:16:50編輯過]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8:32
--
呂布,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八年,東漢末年董卓部將。字奉先,五原(今內(nèi)蒙古包頭)人。素以勇武著稱,使一枝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軍”,三國時代最優(yōu)秀的武將。原為荊州刺史丁原的義子,后投靠董卓為義子。王允用連環(huán)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蟬。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殺。一生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20:12
--
呂蒙,生于公元一七八年,死于公元二一九年,東吳國大將。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阜陽)人。少年時不讀書,后接受孫權(quán)勸告,讀了許多兵書、史書,智勇雙全。跟隨孫權(quán)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將軍。魯肅死后,掌管東吳軍事,率軍暗襲荊州,擒殺關(guān)羽父子,名揚三國。殺關(guān)羽后不久病死。
三國演義中的全部人物的簡介
你就算懸賞100分估計也沒人給你解答
去百度查資料很詳細
1.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但《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yè)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劉備: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quán)正統(tǒng)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夸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
3.關(guān)羽:歷史上的關(guān)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guān)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4.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有人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yōu)”。曹操御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jié)儉,不好華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魯肅: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他初見孫權(quán),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fā)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后建號稱帝以圖天下。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張飛:少時即與關(guān)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guān)與關(guān)羽、劉備一起迎戰(zhàn)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后,拜為右將軍,稱帝后,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xiāng)侯。公元221年為替關(guān)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
8.趙云:趙云戎馬一生,驍勇善戰(zhàn),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云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guān)系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lián)盟;為人剛毅謹細,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贊賞。趙云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后人皆敬其德。
9.郭嘉:曹操帳下第一謀士,才華橫溢,放蕩不羈,不修邊幅,愛嗑藥!在那個時代真正的屬于離經(jīng)叛道的典型了但其軍事才華卻是有目共睹的。
10.賈詡:曹操五大謀士之一,深諳保身之道,三國局面的真正締造者,軍事才能卓著。
11.呂布:英勇善戰(zhàn),所向披靡,不過他有勇無謀,經(jīng)常背叛家主,是“三姓家奴”,不聽將言,只聽妻言,最終被縊于白門樓。
12.姜維:姜維對家人母親非常孝順,英勇武藝可以跟趙云匹敵,智謀神算可以暗算諸葛亮,文武全才,英俊相貌,忠義二全,被諸葛亮重視,因此諸葛亮死前讓姜維得到諸葛亮的真?zhèn)鳌?br />
13.張遼: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對軍事有很大研究,義氣夠大,忠義皆有,對主公衷心耿耿,原來是呂布手下,后來投曹操。曹操對他非常看好,對人不強求,戰(zhàn)場上不顧兒女私情,和關(guān)公要好,義氣相投.
14.典韋:典韋的描寫多為側(cè)面,單挑戰(zhàn)役不多。然對其描寫十分細致,人皆嘆服其勇,而《三國》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間喜好為基礎。還有一點,正是因為他英年早逝,人們對他有許多惋惜與期許。
15.馬超:馬超作為劉備手下著名的大將,有一定的方略。例如曹操召馬騰入京,超曾勸其不可輕入靜觀其變,馬騰不聽;曹操渡河時他曾識破曹操欲斷本軍后方的計策。
16.許褚:典韋死后曹操的王牌。力大無比,能掣二牛尾倒行百步,勇猛好戰(zhàn),人稱“虎癡大將軍”。許褚忠心,無論形勢多么危急他總是第一個沖出來,救了曹操無數(shù)次。
17. 黃忠:忠早年為劉表帳下中郎將,后隨劉表之子劉琮降曹,鎮(zhèn)守長沙。老將軍以70高齡位列“五虎上將”,實至名歸。
18.姜維:三國猛將中最有智謀的一位。姜維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為中郎將,就參天水郡軍事。
19.甘寧:甘寧甘興霸,東吳第一猛將。水賊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氣力,號游俠。
20.衛(wèi)繼:繼敏達夙成,學識通博,進仕州郡,歷職清顯。忠篤信厚,為眾所敬。
21.曹丕:作為一個統(tǒng)治者,曹丕是個有一定膽識、謀略,又工于心計的人。他更是一個為了權(quán)力不擇手段,殘害手足之人。
22.劉禪:后主劉禪是一個無才無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樂,不思進取,無所作為。不辨是非,聽信讒言,最后落得一個被天下人恥笑的下場。
23.陸遜:他是一位足智多謀、有著高超軍事才能的統(tǒng)帥。治國安邦有方,深得百姓愛戴。
24.王允:一個東漢末年少有的忠貞節(jié)烈之士。膽識過人,有勇有謀的賢臣。
25.楊修:為人聰慧,才思敏捷,博聞強記。恃才放曠,愛賣弄學問,最后被曹操所殺。
26.董卓:兇狠殘暴,毒茶百姓的亂世奸臣。他獨攬大權(quán),篡漢自立,貪欲無度,飛揚跋扈。氣量狹小,性格保利之人。
27.袁紹:驕縱自負,遇事武斷又缺少謀略對的人。他還生性多疑,遇事不決,根本聽不進忠臣之言。
28.魏延:魏延稱得上是一位武功高強的大將,但是他輕敵狂妄,行事魯莽。他還居功自傲,聽不進勸阻,追逐名利。不服從調(diào)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29.司馬懿:雄才大略,才智過人的一位將領。他又是一個善用權(quán)謀,陰險毒辣的封建政治家典型形象。
30.孫權(quán):孫權(quán)稱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謀略的統(tǒng)帥,他還十分善于招攬和任用人才,具有忍辱負重,能伸能屈的堅韌品質(zhì)。
31.馬稷:熟讀兵書,有一定的謀略和才識,但他只讀死書,不懂得實踐。且驕傲自滿,狂妄輕敵,剛愎自用,聽不進任何意見,最終只能釀成大禍。
三國演義人物簡介
比如說曹操是什么國家,手下有誰。生平事跡(要20字內(nèi))。要三國所有的重要人物!~
《三國演義》人物譜及簡介
公孫瓚,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牧。參加過攻打黃巾軍及討伐董卓的戰(zhàn)爭,與袁紹為爭奪北方連年交戰(zhàn),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35:16
--
晉武帝司馬炎,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創(chuàng)立晉王朝。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 ○年在位。字安世,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司馬昭的大兒子。公元二六五年廢曹奐自立為皇帝。公元二八○年滅吳后,統(tǒng)一全國。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37:35
--
袁紹,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二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人。漢靈帝時為中軍校尉,領導皇宮禁衛(wèi)軍,靈帝死后,他帶兵進宮殺盡了宮中宦官。董卓控制國家大權(quán)時,他從冀州發(fā)兵討伐董卓,成為諸侯軍的盟主,在諸侯混戰(zhàn)中勢力進一步擴大,成為當時兵將最多的豪強。但在與曹操決戰(zhàn)時,因不聽謀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擊敗,不久病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39:19
--
袁術(shù),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紹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南陽太守。因被曹操、袁紹軍隊攻擊,率兵退駐壽春,統(tǒng)治揚州一帶。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稱皇帝,號仲家。后被曹操打敗,憂病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40:46
--
孫權(quán),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五二年。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東漢末年,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yè),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xié)助下,聯(lián)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后又聯(lián)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guān)羽,奪取荊州,并在彝陵戰(zhàn)役中大敗劉備。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稱帝,國號吳。后遷都建業(yè)(今江蘇省南京)。在位時,曾派衛(wèi)溫率領萬人船隊與夷洲(今臺灣省)取得聯(lián)系。死后追封為吳大帝。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41:34
--
孫皓,生于公元二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三年。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吳國皇帝。字元宗,又名彭祖,孫權(quán)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無道,不得民心。公元二八○年司馬炎出兵六路攻打吳國,王浚水師到建業(yè)時,仿照劉禪的前例,投降稱臣,被封歸命侯。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48:20
--
孫堅,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字文臺,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與朱雋一起剿滅黃巾軍。官職為別部司馬、議郎、長沙太守等,并參加過諸侯聯(lián)合討伐董卓之戰(zhàn)。公元一九二年袁術(shù)派他前去攻打荊州劉表,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51:50
--
孫策,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 年。字伯符,孫堅的大兒子,孫權(quán)的哥哥。小時候與周瑜關(guān)系友好。孫堅死后依附袁術(shù)。公元一九四年率領一支人馬去江南,鏟平當?shù)氐胤杰婈牐蔀榻献畲蟮暮缽姟=ò参迥辏ü稹?年),曹操與袁紹打仗,孫策想秘密出兵襲擊許都,尚未出兵,反被吳郡太守許貢手下的門人刺傷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53:43
--
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園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從小聰明機警,有俠氣。黃巾軍起義爆發(fā)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shù)、袁紹等豪強,統(tǒng)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zhàn)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8 12:55:30
--
魏文帝曹丕,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公元二二六年。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公元二二○年至二二六年在位。字子桓,曹操的第二個兒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太子。曹操死后繼任為魏王,不久便廢了漢獻帝劉協(xié),自己做了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愛好文學,為當時文壇領袖,現(xiàn)存有流傳的詩歌四十多首,后人編輯出版有《魏文帝集》。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4:31
--
曹奐,生于公元二四六年,死于公元三○二年。是三國時魏國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二六○ 年至二六五年在位。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孫子。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司馬昭殺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時,無可奈何成了司馬昭的傀儡。咸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被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取代,被封為陳留王。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5:23
--
張魯,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的兒子。字公祺,漢寧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一五年),曹操進攻漢中后投降,被任為鎮(zhèn)南將軍,封閬中侯。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6:31
--
漢靈帝劉宏,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漢章帝的玄孫。建寧元年(公元一六八年)繼漢桓帝位。任位期間,在宦官張讓、趙忠、封�、段�、蹇碩等十個太監(jiān)的挾持下,公開標價賣官、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并放任宦官橫行,政治腐敗,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終導致黃巾軍起義。公元一八九年四月初夏,因病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8:47
--
漢獻帝劉協(xié),漢靈帝的兒子。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廢少帝劉辯后上臺,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huán)計殺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在位時天下大亂,戰(zhàn)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稱帝,獻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陽公。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09:39
--
劉表,字景升。生于公元一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年。歷任荊州刺史、鎮(zhèn)南將軍、荊州牧、封武成侯。劉備的同宗兄弟,生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病死后劉琮繼位,投降了曹操。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0:48
--
劉備,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guān)羽、張飛于桃園結(jié)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jīng)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guān)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稱他劉先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1:43
--
劉禪,生于公元二○七年,死于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大兒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為太子。劉備死后繼位于成都,稱帝時十七歲。在位期間,由丞相諸葛亮輔佐執(zhí)政。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黃皓,致使姜維從北伐中原的前線撤回漢中沓中屯田開荒。炎興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鄧艾領軍從陰平險道奇襲成都,劉禪出位投降,被封為安樂公。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2:35
--
劉璋,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一九年。東漢末年益州牧。字季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迎接劉備入川,讓劉備攻漢寧王張魯,劉備軍攻到成都,他開城投降,被劉備遷駐南郡公安。后孫權(quán)攻下荊州,再次任他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3:26
--
王允,生于公元一三七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大臣。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少年時有大志,勤于學習練武。后任豫州刺史,時值大將軍何進準備誅殺張讓等宦官,而參與謀事。歷任從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尚書令、司徒。曾用連環(huán)計與呂布誅殺董卓,后被董卓部將李、郭汜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4:21
--
田豐,河北名士,袁紹的謀士。多謀善斷,曾為袁紹出過不少奇謀,但袁紹不用。官渡之戰(zhàn)前,他勸袁紹不要攻曹操,袁紹反將其關(guān)入監(jiān)獄。袁紹戰(zhàn)敗后殺害了他。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19:49
--
司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nèi)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獵時,發(fā)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zhí)掌國政。死后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0:48
--
何進,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東漢大臣。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因妹妹被選入宮中,后來做了太后,才由一個殺豬的屠夫變成了大將軍。漢靈帝死后,將妹妹何太后生的兒子劉辯扶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與袁紹、曹操密謀誅殺宦官,后被宦官張讓等十常侍殺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1:58
--
法正,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 年,劉備的謀士。字孝直,右扶風(今陜西省眉縣)人。建安初年,他與同鄉(xiāng)人孟達入川投效劉璋。后獻計勸劉備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再獻計勸劉備攻取漢中,幫助黃忠用計斬了曹操名將夏侯淵,劉備立他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2:39
--
馬良,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二二二年,蜀國名士,劉備的謀士。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劉備領荊州時任從事,劉備稱帝后為侍中。在劉備東征討伐東吳時,隨軍參謀,劉備兵敗,他也遇害。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3:50
--
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tǒng)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后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5:06
--
郭嘉,生于公元一七○年,死于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最初投于袁紹,見袁紹不重用而離去,經(jīng)荀�(Yu)推薦為曹操所用。多謀善斷,為曹操打敗袁紹、袁譚、袁尚,出了許多奇計,封洧陽亭侯。隨軍征討烏桓時,因病死于大漠,年方三十八歲。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6:07
--
張昭,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二三六年,三國時吳國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蘇徐州)人。孫策創(chuàng)業(yè)時,封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極受信任。后任孫權(quán)的軍師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quán)稱帝后任輔吳將,封婁侯。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26:58
--
許攸,袁紹的謀士。官渡之戰(zhàn)中曾幾次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反認為許攸與曹操私通。許攸無奈投降了曹操,獻計讓曹操襲擊袁紹糧庫烏巢,使袁紹兵大敗。后因言語張狂被曹操大將許褚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0:06
--
荀攸,生于公元一五七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為曹操的謀士。字公達,潁川潁陽(今河南省許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后為曹操參贊軍事。曾向曹操獻計打敗呂布、袁紹等。后任尚書令。隨曹操攻孫權(quán)時,病死途中。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2:07
--
荀或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后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后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5:18
--
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阿(今山東兗州)人。為人多計謀,懂兵法。官渡之戰(zhàn)曹操大破袁紹后,程昱又獻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袁軍。曾用計將徐庶從蜀國騙來曹魏。赤壁之戰(zhàn)時曾提醒曹操防東吳火攻,曹操不聽,終致大敗。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7:10
--
費袆,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五三年,三國時蜀國大臣。字文偉,江夏胝(今河南省羅山)人。劉禪即位時,任黃門侍郎、侍中。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時任參軍、中護軍、司馬。諸葛亮死后任軍師,不久代蔣琬任尚書令、大將軍、尚書。后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8:06
--
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李�、郭汜帳中任謀士,后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后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zhàn)袁紹、潼關(guān)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后,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49:34
--
董卓,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將領,后任太師。字仲潁,隴西臨濼(今甘肅省岷縣)人,性情剛猛,有謀略。在剿滅黃巾軍時曾被黃巾軍打敗。昭寧元年(公元一八九年)響應何進號召,以保護皇帝為名率兵進入東京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袁紹等率八路諸侯討伐時,放火燒了洛陽城遷都長安,自稱太師。后被王允與貂蟬所設的連環(huán)計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0:32
--
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瑯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并幫助劉備占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zhàn)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后封為武鄉(xiāng)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shù)勝仗。制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于定軍山(今陜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1:39
--
諸葛瑾,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quán)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quán)稱帝后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2:41
--
諸葛恪,生于公元二○三年,死于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遜,諸葛瑾的兒子,從小就因聰明而知名。孫權(quán)很器重,曾任丹陽太守,封都鄉(xiāng)侯。孫權(quán)死后由他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太子太傅。后因領兵攻魏失敗,被孫峻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3:25
--
審配,袁紹謀士。會用兵,善打仗,曾協(xié)助袁紹軍多次打敗曹操。袁紹死后,幫助袁紹兒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幾次破城都無功而還。后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4:19
--
蔣琬,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四六年,蜀國大臣。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今湖南省湘鄉(xiāng))人。劉備自任漢中王時,他為尚書郎。后在諸葛亮丞相府任長史,諸葛亮死后代其執(zhí)政,為益州刺史、大將軍、尚書,封字亭侯,大司馬。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8:55:26
--
譙周,生于公元二○一年,死于公元二七○ 年,蜀國大臣。劉禪在位時任散中大夫、光祿大夫。通曉天文,善寫書文。鄧艾兵至成都時,竭力勸劉禪投降魏國。后被司馬昭封為陽城亭侯,在晉國任騎都尉、散騎常侍。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07:23
--
龐統(tǒng),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tǒng)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后經(jīng)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后追爵為關(guān)內(nèi)侯。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08:43
--
顧雍,生于公元一六八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孫權(quán)任會稽太守時,為左司馬,后任太常、丞相。在吳國執(zhí)政十九年。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09:53
--
闞澤,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四三年,吳國大臣。字德潤,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小時好學,因家窮無錢上學,便替人抄書。孫權(quán)稱帝時,任尚書、中書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書令,極有口才。赤壁交戰(zhàn)前,替黃忠前去曹營獻詐降書,騙過曹操。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0:56
--
丁奉,吳國名將。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績卓著。晚年,吳王孫休為帝,孫琳圖謀不軌,丁奉設計在臘日大會上誅殺了孫琳。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1:53
--
于禁,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將。字文則,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弓馬熟練,武藝出眾。初在鮑信手下剿滅黃巾軍,后歸附曹操。參加過攻打呂布、張繡、袁紹的戰(zhàn)事,因戰(zhàn)功拜虎威將軍、左將軍。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聽龐德的進言,適遇大雨,被關(guān)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關(guān)羽。孫權(quán)奪取荊州后,被送還魏國,不久病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2:41
--
太史慈,東吳名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后被孫策收降,與曹魏交戰(zhàn)時戰(zhàn)死。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4:05
--
文丑,袁紹上將,河北名將。與曹軍交戰(zhàn)時連敗張遼、徐晃,后被關(guān)羽所殺。
--------------------------------------------------------------------------------
-- 作者:hong
-- 發(fā)布時間:2005-6-9 9:14:19
--
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后,歸降孫權(quán)。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zhàn)功無數(shù)。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
三國在線人物資料
很清楚的
如劉備
你可搜索
http://www.e3ol.com/biography/html/2003-12/1/1_2003126_1.htm
《三國演義》人物譜及簡介
公孫瓚,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牧。參加過攻打黃巾軍及討伐董卓的戰(zhàn)爭,與袁紹為爭奪北方連年交戰(zhàn),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
--------------------------------------------------------------------------------
--
晉武帝司馬炎,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創(chuàng)立晉王朝。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 ○年在位。字安世,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司馬昭的大兒子。公元二六五年廢曹奐自立為皇帝。公元二八○年滅吳后,統(tǒng)一全國。
--------------------------------------------------------------------------------
袁紹,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二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人。漢靈帝時為中軍校尉,領導皇宮禁衛(wèi)軍,靈帝死后,他帶兵進宮殺盡了宮中宦官。董卓控制國家大權(quán)時,他從冀州發(fā)兵討伐董卓,成為諸侯軍的盟主,在諸侯混戰(zhàn)中勢力進一步擴大,成為當時兵將最多的豪強。但在與曹操決戰(zhàn)時,因不聽謀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擊敗,不久病死。
--------------------------------------------------------------------------------
袁術(shù),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紹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南陽太守。因被曹操、袁紹軍隊攻擊,率兵退駐壽春,統(tǒng)治揚州一帶。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稱皇帝,號仲家。后被曹操打敗,憂病而死。
--------------------------------------------------------------------------------
--
孫權(quán),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五二年。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東漢末年,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yè),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xié)助下,聯(lián)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后又聯(lián)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guān)羽,奪取荊州,并在彝陵戰(zhàn)役中大敗劉備。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稱帝,國號吳。后遷都建業(yè)(今江蘇省南京)。在位時,曾派衛(wèi)溫率領萬人船隊與夷洲(今臺灣省)取得聯(lián)系。死后追封為吳大帝。
--------------------------------------------------------------------------------
--
孫皓,生于公元二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三年。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吳國皇帝。字元宗,又名彭祖,孫權(quán)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無道,不得民心。公元二八○年司馬炎出兵六路攻打吳國,王浚水師到建業(yè)時,仿照劉禪的前例,投降稱臣,被封歸命侯。
--------------------------------------------------------------------------------
--
孫堅,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字文臺,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與朱雋一起剿滅黃巾軍。官職為別部司馬、議郎、長沙太守等,并參加過諸侯聯(lián)合討伐董卓之戰(zhàn)。公元一九二年袁術(shù)派他前去攻打荊州劉表,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死。
--------------------------------------------------------------------------------
--
孫策,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 年。字伯符,孫堅的大兒子,孫權(quán)的哥哥。小時候與周瑜關(guān)系友好。孫堅死后依附袁術(shù)。公元一九四年率領一支人馬去江南,鏟平當?shù)氐胤杰婈牐蔀榻献畲蟮暮缽姟=ò参迥辏ü稹?nbsp;年),曹操與袁紹打仗,孫策想秘密出兵襲擊許都,尚未出兵,反被吳郡太守許貢手下的門人刺傷而死。
--------------------------------------------------------------------------------
--
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園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從小聰明機警,有俠氣。黃巾軍起義爆發(fā)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shù)、袁紹等豪強,統(tǒng)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zhàn)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
--------------------------------------------------------------------------------
--
魏文帝曹丕,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公元二二六年。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公元二二○年至二二六年在位。字子桓,曹操的第二個兒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太子。曹操死后繼任為魏王,不久便廢了漢獻帝劉協(xié),自己做了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愛好文學,為當時文壇領袖,現(xiàn)存有流傳的詩歌四十多首,后人編輯出版有《魏文帝集》。
--------------------------------------------------------------------------------
--
張魯,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的兒子。字公祺,漢寧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一五年),曹操進攻漢中后投降,被任為鎮(zhèn)南將軍,封閬中侯。
--------------------------------------------------------------------------------
--
漢靈帝劉宏,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漢章帝的玄孫。建寧元年(公元一六八年)繼漢桓帝位。任位期間,在宦官張讓、趙忠、封、段、蹇碩等十個太監(jiān)的挾持下,公開標價賣官、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并放任宦官橫行,政治腐敗,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終導致黃巾軍起義。公元一八九年四月初夏,因病而死。
--------------------------------------------------------------------------------
--
漢獻帝劉協(xié),漢靈帝的兒子。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廢少帝劉辯后上臺,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huán)計殺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在位時天下大亂,戰(zhàn)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稱帝,獻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陽公。
--------------------------------------------------------------------------------
--
劉表,字景升。生于公元一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年。歷任荊州刺史、鎮(zhèn)南將軍、荊州牧、封武成侯。劉備的同宗兄弟,生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病死后劉琮繼位,投降了曹操。
--------------------------------------------------------------------------------
--
劉備,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guān)羽、張飛于桃園結(jié)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jīng)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guān)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稱他劉先主。
--------------------------------------------------------------------------------
--
劉禪,生于公元二○七年,死于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大兒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為太子。劉備死后繼位于成都,稱帝時十七歲。在位期間,由丞相諸葛亮輔佐執(zhí)政。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黃皓,致使姜維從北伐中原的前線撤回漢中沓中屯田開荒。炎興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鄧艾領軍從陰平險道奇襲成都,劉禪出位投降,被封為安樂公。
--------------------------------------------------------------------------------
--
劉璋,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一九年。東漢末年益州牧。字季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迎接劉備入川,讓劉備攻漢寧王張魯,劉備軍攻到成都,他開城投降,被劉備遷駐南郡公安。后孫權(quán)攻下荊州,再次任他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
--
王允,生于公元一三七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大臣。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少年時有大志,勤于學習練武。后任豫州刺史,時值大將軍何進準備誅殺張讓等宦官,而參與謀事。歷任從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尚書令、司徒。曾用連環(huán)計與呂布誅殺董卓,后被董卓部將李、郭汜所殺。
--------------------------------------------------------------------------------
--
田豐,河北名士,袁紹的謀士。多謀善斷,曾為袁紹出過不少奇謀,但袁紹不用。官渡之戰(zhàn)前,他勸袁紹不要攻曹操,袁紹反將其關(guān)入監(jiān)獄。袁紹戰(zhàn)敗后殺害了他。
--------------------------------------------------------------------------------
--
司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nèi)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獵時,發(fā)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zhí)掌國政。死后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
--
何進,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東漢大臣。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因妹妹被選入宮中,后來做了太后,才由一個殺豬的屠夫變成了大將軍。漢靈帝死后,將妹妹何太后生的兒子劉辯扶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與袁紹、曹操密謀誅殺宦官,后被宦官張讓等十常侍殺死。
--------------------------------------------------------------------------------
--
法正,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 年,劉備的謀士。字孝直,右扶風(今陜西省眉縣)人。建安初年,他與同鄉(xiāng)人孟達入川投效劉璋。后獻計勸劉備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再獻計勸劉備攻取漢中,幫助黃忠用計斬了曹操名將夏侯淵,劉備立他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
--------------------------------------------------------------------------------
--
馬良,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二二二年,蜀國名士,劉備的謀士。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劉備領荊州時任從事,劉備稱帝后為侍中。在劉備東征討伐東吳時,隨軍參謀,劉備兵敗,他也遇害。
--------------------------------------------------------------------------------
--
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tǒng)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后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
--
郭嘉,生于公元一七○年,死于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最初投于袁紹,見袁紹不重用而離去,經(jīng)荀(Yu)推薦為曹操所用。多謀善斷,為曹操打敗袁紹、袁譚、袁尚,出了許多奇計,封洧陽亭侯。隨軍征討烏桓時,因病死于大漠,年方三十八歲。
--------------------------------------------------------------------------------
--
張昭,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二三六年,三國時吳國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蘇徐州)人。孫策創(chuàng)業(yè)時,封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極受信任。后任孫權(quán)的軍師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quán)稱帝后任輔吳將,封婁侯。
--------------------------------------------------------------------------------
--
許攸,袁紹的謀士。官渡之戰(zhàn)中曾幾次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反認為許攸與曹操私通。許攸無奈投降了曹操,獻計讓曹操襲擊袁紹糧庫烏巢,使袁紹兵大敗。后因言語張狂被曹操大將許褚所殺。
--------------------------------------------------------------------------------
--
荀攸,生于公元一五七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為曹操的謀士。字公達,潁川潁陽(今河南省許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后為曹操參贊軍事。曾向曹操獻計打敗呂布、袁紹等。后任尚書令。隨曹操攻孫權(quán)時,病死途中。
--------------------------------------------------------------------------------
--
荀或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后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后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
--
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阿(今山東兗州)人。為人多計謀,懂兵法。官渡之戰(zhàn)曹操大破袁紹后,程昱又獻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袁軍。曾用計將徐庶從蜀國騙來曹魏。赤壁之戰(zhàn)時曾提醒曹操防東吳火攻,曹操不聽,終致大敗。
--------------------------------------------------------------------------------
--
費袆,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五三年,三國時蜀國大臣。字文偉,江夏胝(今河南省羅山)人。劉禪即位時,任黃門侍郎、侍中。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時任參軍、中護軍、司馬。諸葛亮死后任軍師,不久代蔣琬任尚書令、大將軍、尚書。后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
--
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李、郭汜帳中任謀士,后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后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zhàn)袁紹、潼關(guān)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后,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
--
董卓,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將領,后任太師。字仲潁,隴西臨濼(今甘肅省岷縣)人,性情剛猛,有謀略。在剿滅黃巾軍時曾被黃巾軍打敗。昭寧元年(公元一八九年)響應何進號召,以保護皇帝為名率兵進入東京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袁紹等率八路諸侯討伐時,放火燒了洛陽城遷都長安,自稱太師。后被王允與貂蟬所設的連環(huán)計所殺。
--------------------------------------------------------------------------------
--
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瑯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并幫助劉備占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zhàn)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后封為武鄉(xiāng)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shù)勝仗。制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于定軍山(今陜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
--
諸葛瑾,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quán)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quán)稱帝后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
--
諸葛恪,生于公元二○三年,死于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遜,諸葛瑾的兒子,從小就因聰明而知名。孫權(quán)很器重,曾任丹陽太守,封都鄉(xiāng)侯。孫權(quán)死后由他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太子太傅。后因領兵攻魏失敗,被孫峻所殺。
-------------------------------------------------------------------------------
--
審配,袁紹謀士。會用兵,善打仗,曾協(xié)助袁紹軍多次打敗曹操。袁紹死后,幫助袁紹兒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幾次破城都無功而還。后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殺。
--------------------------------------------------------------------------------
--
蔣琬,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四六年,蜀國大臣。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今湖南省湘鄉(xiāng))人。劉備自任漢中王時,他為尚書郎。后在諸葛亮丞相府任長史,諸葛亮死后代其執(zhí)政,為益州刺史、大將軍、尚書,封字亭侯,大司馬。
--------------------------------------------------------------------------------
--
譙周,生于公元二○一年,死于公元二七○ 年,蜀國大臣。劉禪在位時任散中大夫、光祿大夫。通曉天文,善寫書文。鄧艾兵至成都時,竭力勸劉禪投降魏國。后被司馬昭封為陽城亭侯,在晉國任騎都尉、散騎常侍。
--------------------------------------------------------------------------------
龐統(tǒng),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tǒng)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后經(jīng)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后追爵為關(guān)內(nèi)侯。
--------------------------------------------------------------------------------
顧雍,生于公元一六八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孫權(quán)任會稽太守時,為左司馬,后任太常、丞相。在吳國執(zhí)政十九年。
--------------------------------------------------------------------------------
闞澤,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四三年,吳國大臣。字德潤,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小時好學,因家窮無錢上學,便替人抄書。孫權(quán)稱帝時,任尚書、中書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書令,極有口才。赤壁交戰(zhàn)前,替黃忠前去曹營獻詐降書,騙過曹操。
--------------------------------------------------------------------------------
--
丁奉,吳國名將。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績卓著。晚年,吳王孫休為帝,孫琳圖謀不軌,丁奉設計在臘日大會上誅殺了孫琳。
--------------------------------------------------------------------------------
--
于禁,生年不詳,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將。字文則,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弓馬熟練,武藝出眾。初在鮑信手下剿滅黃巾軍,后歸附曹操。參加過攻打呂布、張繡、袁紹的戰(zhàn)事,因戰(zhàn)功拜虎威將軍、左將軍。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聽龐德的進言,適遇大雨,被關(guān)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關(guān)羽。孫權(quán)奪取荊州后,被送還魏國,不久病死。
--------------------------------------------------------------------------------
--
太史慈,東吳名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后被孫策收降,與曹魏交戰(zhàn)時戰(zhàn)死。
--------------------------------------------------------------------------------
--
文丑,袁紹上將,河北名將。與曹軍交戰(zhàn)時連敗張遼、徐晃,后被關(guān)羽所殺。
--------------------------------------------------------------------------------
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后,歸降孫權(quán)。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zhàn)功無數(shù)。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
小故事: 很多年前,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想休假,所以他們決定晚上去城鎮(zhèn)。他們叫來最信任一個人來照看孩子。當保姆來的時候,他們的連個孩子已經(jīng)在床上睡著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覺得無聊就想去樓下看電視。但是她看不了,因為樓下沒有電視(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們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問是否可以在他們的臥室看電視,當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后一個請求。
她問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蓋住那小丑雕像,因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電話沉默了一會。
(此時爸爸在和保姆通話)
他說:帶孩子離開房間……
我們將會叫警察……我們從來沒有什么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個從監(jiān)獄逃出來的殺人犯。
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
(正在跟保姆通話的孩子的父親)說:帶上孩子們,離開房子……我們會通知警察……我們沒有一個小丑雕像……
孩子們和保姆被小丑謀殺了。
結(jié)果是,小丑是一個從監(jiān)獄里逃出來的殺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鐘內(nèi)轉(zhuǎn)發(fā)這個貼子,這個小丑在凌晨3點時將會拿著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這里發(fā)了,這就是惡魔般的小丑沒有殺我的原因。
曹操的“能”與“奸”權(quán)宦之后 濁流人家說謊少年 本性難移初任官職 執(zhí)法嚴峻目光銳利 待時而動寧我負人 勿人負我執(zhí)法立威 草菅人命忌嫉忠良 殺戮勝己挾持天子 死后篡漢曹阿瞞心中有賊遷帝許城 心懷叵測漢家招牌 剩余價值衣帶密詔 董承謀泄伏后被殺 又一慘劇心賊得手 可惜死后曹孟德予人的假像作戰(zhàn)勇敢 身先士卒唯才是用 將士歸命姑示寬仁 收攬人心屯田積糧 足食足兵頭風病發(fā) 霸業(yè)成空袁紹徒擁虛名四世三公 好名養(yǎng)士年輕躁進 闖下大禍竊取冀州 不知迎帝不聽忠言 泥于私情官渡之役 主力喪盡哥兒脾氣 憂憤而死狼子野心呂布邊地出身 剽悍勇猛殺死親長 不當回事喪家之犬 投靠無門投奔劉備 鵲巢鳩占轅門射戟 荒原螢光臨死大言 豺狼本性孝義著聲 早年得志“政治頑童”孔融幼知禮讓 并具急智討賊無功 求救劉備諷刺曹操 置酒高論結(jié)交狂士 連累殺身好名昧時 并害子女狂土禰衡徒逞口舌年少才辯 性格剛傲舉目朝中 不在眼下孔融舉薦 稱狂拒曹擂鼓漁陽 脫衣辱曹阿瞞陰毒 假手劉表劉表敷衍 黃祖殺衡“積極的隱士”田疇少負時譽 受命出使義不辱命 哭吊故人移民邊塞 另辟樂土盧龍獻策 平滅烏丸華佗不再世刮骨療毒 聲名流傳兼通經(jīng)史 濟世救人望聞問切 靈驗無比用麻沸湯 麻醉病家五禽之戲 延年益壽可恨曹操 殺此奇才荀賈詡?cè)烁癖容^八龍之后 王佐之才舍袁就曹 獨具只眼堅守三城 確保袞州獻策定謀 一心為漢功德俱耀 人格可貴片言賈詡 漢室蒙難自保有道 往依張繡看準曹操 決心歸向離間韓馬 師法陳平管寧華歆清濁異途割席分坐 絕交典故避難遼東 好友同行中土禮讓 教化域外同窗歸鄉(xiāng) 立朝不阿屢征不就 清高自守進身有術(shù) 子魚獨坐奉曹征召 臨去邀譽廢誅伏后 幫兇面目導演禪讓 故作憂戚真?zhèn)坞y知 一點可取曹氏父子兄弟曹丕曹植 千中翹楚黃須曹彰 剛嚴勇猛曹沖秤象 千古莢談天妒奇才 神童早天曹丕曹植恩恩怨怨子桓爭勝 自塑形象子建捷才 不好虛飾飲酒無度 曹植寵衰洛神哀賦 七步怨詩甄后哀史甄家幼女 既莢且慧天仙難婦 曹丕先占孔融諷刺 劉楨丟官色衰寵弛 賜死自殺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幼聰敏 捷思勝曹交結(jié)曹植 暗思扶立兄弟爭寵 謀士斗智朝歌吳質(zhì) 棋高一著漏泄機密 終被誅殺建安七子文采粲然曹丕論文 七子傳名王粲文弱 貌不驚人默識強記 無人能及徐干恬淡 陳琳潑辣阮璃才捷 玚楨和壯劉備的能耐少孤家貧 志氣不凡生有異相 交結(jié)豪俊黃巾亂起 進身有機義救孔融 因此揚名性情中人 眾庶歸心陶謙契重 平步青云呂布翻臉 從此坎坷依曹叛曹 劃清界限劉皇叔否極泰來情感結(jié)人 參與密謀脫出許都 縝密冷靜公然反曹 落魄投袁兄弟團敘 共奔劉表幸遇諸葛 否運轉(zhuǎn)機劉玄德與孫尚香髀肉復生 蹉跎歲月三顧諸葛 隆中定策當陽敗陣 幾失妻孥赤壁之戰(zhàn) 孫劉同心孫氏尚香 才貌出眾吳蜀失和 夫人殉節(jié)諸葛亮鞠躬盡瘁躬耕南陽 自比管樂徐庶薦賢 冰鑒推才三顧茅廬 蘋堂高臥隆中定策 乃效驅(qū)馳牛刀小試 劉琦保命赤壁破曹 關(guān)鍵人物屈居后輩 調(diào)度費力傷哉斯人 不得其時諸葛妙算之外妙計重重 助劉得勢時哉時哉 無法自主一生謹慎 不事冒險感情間隔 終難溝通諸葛武侯的功業(yè)托孤受命 感激涕零嚴刑峻法 蜀國大治平服南蠻 善待邊夷以攻為守 用兵謹慎川人纏白 至今感懷忠義千秋關(guān)云長活的關(guān)公 永存民間史家記述 另有看法結(jié)交劉備 恩若兄弟曹操愛才 禮遇有加自矜之說 事出有因敗走麥城 悲壯殉難張飛趙云知名度高張飛威武 聲若巨雷義釋嚴顏 被稱國士馭下過嚴 慘遭暗算子龍護主 一片赤心截回阿斗 警覺性高阻劉伐吳 目光遠大法正張松幸與不幸蜀郡才子 益州別駕受辱曹操 轉(zhuǎn)結(jié)劉備推薦法正 里應外合劉備入川 關(guān)鍵人物張松被殺 法正封官馬謖魏延言過其實馬謖言大 劉備告戒心戰(zhàn)建議 征南收效街亭失守 幼常被斬腦后反骨 魏延形象退師妄動 終遭殺戮蔣琬費祎皆嗜酒公琰好酒 政事不理支援伐魏 足兵足食繼承亮志 持重有余文偉使吳 顯露才華接琬執(zhí)政 醉后被害姜維“膽大如斗”低調(diào)亡國譙周其人孫氏三世英豪孫權(quán)果斷克承兄業(yè)孫仲謀也蓄大志太史慈與從不同遙想公瑾當年可愛魯肅、可恨呂蒙凜凜張昭、穆穆顧雍蘇州將軍陸遜諸葛恪非之子司馬懿狼顧之相師門逆徒司馬仲達鄧艾鐘會不得善鐘陸抗羊祜彼此“低蕩”苦活山陽公、偷生劉阿斗
相關(guān)推薦:
著作權(quán)的客體(著作權(quán)的客體有哪些)
競業(yè)限制是什么(競業(yè)限制是什么意思)
共有專利權(quán)怎樣行使(專利權(quán)共有人之間的權(quán)利如何行使)
競業(yè)禁止協(xié)議有什么效力(競業(yè)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著作權(quán)有哪些轉(zhuǎn)讓(著作權(quán)轉(zhuǎn)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