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那一年誕生?

首頁 > 知識產權2022-07-20 04:54:50

第一臺電腦是在什么時候誕生在哪個國家的?

這個問題是我的試題可是我又忘了,誰能告訴我?

第一臺電腦誕生在美國。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shù)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制成的,這臺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

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后60多年里,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shù)量級。

計算機應用領域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以數(shù)據庫管理系統(tǒng)為基礎,輔助管理者提高決策水平,改善運營策略的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具體包括數(shù)據的采集、存儲、加工、分類、排序、檢索和發(fā)布等一系列工作。信息處理已成為當代計算機的主要任務。

2、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是利用計算機實時采集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按最優(yōu)值迅速地對控制對象進行自動調節(jié)或自動控制。采用計算機進行過程控制,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動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從而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產量及合格率。因此,計算機過程控制已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電力等部門得到廣泛的應用。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計算機

1946年2月14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shù)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制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終于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占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臺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于一個電子數(shù)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臺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shù)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鐘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xiàn)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 代,使得人類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tǒng)戈爾再次啟動了這臺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摘自百科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1、第一代電腦又稱"電子管計算機"。
  2、以電子管為主要電路元件的電子計算機。
  3、第一臺通用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制成,取名埃尼阿克(eniac)。
  4、1946-1957年生產的電子計算機都是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誕生,叫什么名字,有哪些相關資料?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誕生,叫什么名字,有哪些相關資料? 資料120字左右
通常說到“世界公認的第一臺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制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占地面積17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4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這個說法被計算機基礎教科書上普遍采用,事實上在1973年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應該是美國愛何華大學的物理系副教授約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會,是因為“ENIAC”的研究小組中的一個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竊了約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時,申請了專利。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73年這個錯誤才被扭轉過來。(具體情況參閱百度百科----“約翰·阿坦那索夫”詞條,希望大家記住ABC和約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書能夠修改這個錯誤)。后來為了表彰和紀念約翰·阿坦那索夫在計算機領域內作出的偉大貢獻,1990年美國前總統(tǒng)布什授予約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獎項----“國家科技獎”。
  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柜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xiàn)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最初的計算機由約翰·馮·諾依曼發(fā)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于現(xiàn)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么大,后逐步發(fā)展而成。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fā)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制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發(fā)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tǒng)化的方向更新?lián)Q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fā)展,制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絡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yè)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由IBM于1980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爾的x86的硬體架構及微軟公司的MS-DOS操作系統(tǒng)的個人電腦,并制定以PC/AT為PC的規(guī)格。之後由英特爾所推出的微處理器以及微軟所推出的操作系統(tǒng)發(fā)展幾乎等同于個人電腦的發(fā)展歷史。Wintel架構全面取代了IBM在個人電腦主導的地位。
從計算機的類型、運行方式、構成器件、操作原理、應用狀況等劃分,計算機有多種分類。
  從數(shù)據表示來說,計算機可分為數(shù)字計算機、模擬計算機以及混合計算機三類;
  數(shù)字計算機按構成的器件劃分,曾有機械計算機和機電計算機,現(xiàn)用的電子計算機,正在研究的光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神經計算機等等。
  電子計算機就其規(guī)模或系統(tǒng)功能而言,可分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計算機和單片機。
  綜合起來說,計算機的分類是這樣的:
  (1)按照性能指標分類
  ① 巨型機: 高速度、大容量
  ② 大型機: 速度快、應用于軍事技術科研領域
  ③ 小型機: 結構簡單、造價低、性能價格比突出
  ④ 微型機: 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
  (2)按照用途分類
  ① 專用機: 針對性強、特定服務、專門設計
  ② 通用機: 科學計算、數(shù)據處理、過程控制解決各類問題
  (3)按照原理分類
  ① 數(shù)字機: 速度快、精度高、自動化、通用性強
  ② 模擬機: 用模擬量作為運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 混合機: 集中前兩者優(yōu)點、避免其缺點,處于發(fā)展階段
1.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Atanasoff-Berry Computer,簡稱ABC)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為艾奧瓦州立大學的約翰·文森特·阿塔納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Berry)在1937年至1941年間開發(fā)。 第一臺得到應用的電子計算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機大量軍用數(shù)據的難題, 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ENIAC終于在1946年2月14日問世。 我國第一臺巨型計算機 我國第一臺巨型計算機—“銀河”億次巨型計算機,是在1983年12月研制成功的! 1999年,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研制開發(fā)“銀河—Ⅲ”巨型機,運算速度在百億次以上。 第一臺機械電腦 算籌、算盤等是人類最早的手動計算工具。 法國人帕斯卡于17世紀,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機械式加法機, 在法國引起了轟動。帕斯卡的加法機向人們揭示出:用一種 純粹機械的裝置去代替人們的思考和記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2.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最新提出程序存儲的思想,并成功將其運用在計算機的設計之中,根據這一原理制造的計算機被稱為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世界上第一臺馮·諾依曼式計算機是1949年研制的EDSAC,由于他對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的突出貢獻,因此馮·諾依曼又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20
美國賓夕發(fā)尼亞大學 1945年 叫ENIAC (艾尼阿可)
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 方米,重達30噸,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這臺耗電量為140千瓦的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機械式的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是什么時候誕生的?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誕生于1946年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一、 詳情:

1、誕生: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于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2、簡介:ENIAC,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鐘可進行5000次運算。被美國國防部用來進行彈道計算。

3、發(fā)明人:發(fā)明人是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4、特點: ENIAC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所以又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是計算機的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由于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fā)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二、電子計算機為什么叫電腦:

電子計算機又叫電腦。這是因為作為信息處理的工具,電子計算機已經部分地替代了人類大腦的功能。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微處理機的出現(xiàn),使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電腦不僅在傳統(tǒng)的科學計算領域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且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相當廣泛,它已經遍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能幫助人們處理辦公室事情,能幫助各級領導制定并實施科學的決策,能幫助各行各業(yè)的專家工作。許多需要人類大腦思維的工作都可以用計算機代替,電腦已經成為人腦的重要幫手。

特別注意是情人節(jié)的那天哦!!!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里,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fā)光的龐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臺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這個龐然大物占地面積
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鐘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來賓們喝彩不已。然而誰又知道,在這個龐然大物誕生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之傾注了無數(shù)的心血!
戰(zhàn)火催生的龐然大物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xiàn)盡管只有60年的時間,但它的誕生卻是人類數(shù)百年努力的積累。早在17世紀,一批歐洲數(shù)學家就已開始研制計算機。1642年,為了協(xié)助擔任稅務局長的父親,年僅19歲的法國數(shù)學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臺鐘表齒輪式機械計算機,但僅能做加減法運算。在此基礎上,德國數(shù)學家萊布尼茲于1678年發(fā)明了可做乘除運算的計算機。但這些機械計算機的性能過于落后,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國數(shù)學家巴貝奇于1822年設計出了一種更為先進的計算機。遺憾的是,由于當時工業(yè)水平所限,巴貝奇的設計根本無法實現(xiàn)。
此后一百年間,人類在電磁學、電工學、電子學領域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戰(zhàn)爆發(fā)后,美國陸軍軍械部為研制和開發(fā)新型大炮,在馬里蘭州的阿伯丁設立了“彈道研究實驗室”。極為繁重的計算任務令那里的研究人員大傷腦筋。盡管實驗室雇用了200多名計算快手,還是捉襟見肘。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計算機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們一籌莫展之時,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機學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試制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設想。他的設想吸引了陸軍軍械部,他們立即要求莫爾學院擬定一份研制計劃。
按照科學家們的估計,制造一臺電子計算機所需的經費為15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因此遭到了軍方內部很多人的堅決反對。眼看研制電子計算機的計劃就要夭折,美國著名數(shù)學家維伯倫博士堅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終說服了美國軍方。經過兩年多的緊張研制,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終于在1946年2月14日問世。而它的開發(fā)經費幾經追加,最后達到48萬美元。
這臺名為“埃尼阿克”的電子計算機,如今看來簡直就是一個怪物。其內部有成千上萬個電子管、二極管、電阻器等元件,電路的焊接點多達50萬個;在機器表面,則布滿電表、電線和指示燈。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電量超過174千瓦小時,據說在使用時全鎮(zhèn)的電燈都會變暗;而且它的電子管平均每隔15分鐘就要燒壞一只,科學家們不得不滿頭大汗地不停更換。然而,“埃尼阿克”的計算速度卻是手工計算的20萬倍、繼電器計算機的1000倍。美國軍方也從中嘗到了甜頭,因為它計算炮彈彈道只需要3秒鐘,而在此之前,則需要200人手工計算兩個月。除了常規(guī)的彈道計算外,它后來還涉及諸多的科研領域,曾在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后,被陳列在華盛頓的一家博物館里。
^_^
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在哪里?很多人會回答誕生在美國,并且會認為1946年2月14日在費城開始運行的ENIAC計算機(電子數(shù)字式積分器和計算機)是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臺計算機的誕生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其官方文件中僅稱它是世界“第一臺全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為什么它的主人不稱它是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呢?
1997年10月21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國戰(zhàn)爭博物館開始舉辦一個有關二戰(zhàn)期間破譯密碼的展覽,展覽中赫然出現(xiàn)了“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科洛薩斯’”的字樣。據稱,“科洛薩斯”比ENIAC計算機問世早兩年多,在二戰(zhàn)期間曾破譯了大量德軍機密,戰(zhàn)爭結束后,它被秘密銷毀了。
11月14日,記者驅車來到“科洛薩斯”計算機當年的服役地點、倫敦以北約80公里處的布萊奇利園區(qū),在那里采訪了布萊奇利園區(qū)基金會主任托尼·塞爾先生。布萊奇利園區(qū)是二戰(zhàn)期間英國主要密碼破譯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為一個戰(zhàn)爭博物館。
塞爾先生并不急于向記者介紹“科洛薩斯”計算機,而是先向記者介紹了很多二戰(zhàn)期間盟軍與德、意、日軍之間破譯密碼的斗爭。在一臺從德軍那里繳獲的“洛倫茨”加密機旁,塞爾先生講述了這種加密機的故事。“洛倫茨”加密機是二戰(zhàn)后期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軍高級將領之間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機,破譯經它加密過的密碼難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認為“洛倫茨”是不可戰(zhàn)勝的。
研制“科洛薩斯”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破譯經“洛倫茨”加密機加密過的密碼。塞爾先生說:“使用其他手段破譯這種密碼需要6至8個星期,而使用‘科洛薩斯’計算機則僅需6至8小時,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軍大量高級軍事機密很快被破譯,盟軍如虎添翼。”
“科洛薩斯”計算機是1943年3月開始研制的,同年底運到布萊奇利園區(qū)。19
44年1月10日,“科洛薩斯”計算機開始運行。
塞爾先生帶領記者來到一處很不起眼的建筑中,在那里記者見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薩斯”計算機的復制品。塞爾先生向記者出示了照片、圖表等有關原始資料,并指出,“科洛薩斯”計算機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屬于高級軍事機密,直到70年代有關材料才逐漸解密,而且二戰(zhàn)期間研制的10臺同類計算機在戰(zhàn)爭結束后均被秘密銷毀。他說:“‘科洛薩斯’計算機作為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地位已被逐漸公認。”
“科洛薩斯”計算機呈長方體狀,長4.9米,寬1.8米,高
2.3米,重約4噸。它的主體結構是兩排機架,上面安裝了2500個大小形狀如同電燈泡的電子管。它利用打孔紙帶輸入信息,由自動打字機輸出運算結果,每秒可處理5000個字符。它的耗電量為4500瓦。
“科洛薩斯”計算機研制工作的負責人是湯米·費勞爾斯博士。現(xiàn)年88歲的費勞爾斯目前在倫敦北區(qū)過著隱居生活,據其親友介紹,他的身體非常虛弱。
塞爾先生不無遺憾地指出,盡管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于英國,但英國沒有抓住由計算機引發(fā)的技術和產業(yè)革命的機遇。相比之下,美國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鼓勵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和產業(yè),從而崛起了一大批計算機產業(yè)巨頭,大大促進了美國綜合國力的發(fā)展。他說,目前全世界范圍興起了一場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的又一次信息技術革命,誰能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誰就有可能在21世紀立于不敗之地。(完)

1983年的今天 蘋果正式推出了 第一臺圖形界面的電腦 阿普麗莎 什么是圖形界面 就是我們今天看到電腦的樣子 有文件夾 有滑動條 有選項 這一切都可以用鼠標來控制 而且這時候的其他電腦 都還在用 微軟的ms垛式系統(tǒng)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哪年誕生?

1946年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埃尼阿克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不久制成的,那時,隨著火炮的發(fā)展,彈道計算日益復雜,原有的一些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具。這樣,在一些科學家、工程師的努力下,在當時電子技術已顯示出具有記數(shù)、計算、傳輸、存儲控制等功能的基礎上,電子計算機就應運而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命名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它裝有
18
000多只電子管和大量的電阻、電容,第一次用電子線路實現(xiàn)運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
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當時最快的機電式計算機做40點彈道計算,需要兩小時,而"埃尼阿克"只要3秒鐘,這在當時,的確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然而"埃尼阿克"還不完善,實際上它沒有存儲器,只有用電子管做的寄存器,僅僅能寄存10個數(shù)碼。當需要換算別的題目時,得重新焊接連線,很費時間。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誕生,叫什么

第一臺數(shù)字計算機是由一位名為查理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的英國數(shù)學家設計的。Babbage在1812至1813年初次想到用機械來計算數(shù)學表,后來,制造了一臺小型計算機,能進行8位數(shù)的某些數(shù)學運算。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ENIAC”于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fā)明人是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相關推薦:

什么是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有什么區(qū)別)

商標續(xù)展注冊有什么規(guī)定(注冊商標每次續(xù)展注冊的有效期為)

商標注冊證怎樣發(fā)放(如何領取商標注冊證)

專利申請日如何確定(2023專利法規(guī)定專利申請日怎樣確定的)

商標的國外注冊途徑(如何在國外注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