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設計師都不愿意被人稱為美工?
傳統意義上的美工,工作只在美化外觀、修飾排版。而現在的設計師,對商業產品、企業形象的設計影響有目共睹。所以將設計師稱作美工,聽上去有些貶低設計師的工作和貢獻,人家自然不愛聽。
同理,程序員可以自嘲為”碼農“,但如果其他非”碼農“的人這么叫自己,就炸毛了。瘋狂動物城里,豹子警官第一次見到朱迪的時候說她可愛,朱迪有些尷尬的說兔子可以說兔子可愛,但別的動物說兔子可愛就尷尬了。例如:死鬼、黑鬼……有時是很親切的稱呼或自稱,但是有時,不是......
有人喜歡稱設計師為美工,是因為:不懂設計、確遇到了許多偽裝成設計師的美工、人的一種本能心態。前兩點很好理解,主要分析第三點。
人有一個很奇怪的習慣。對于一些不熟悉的領域,會把這領域的事情簡單化。比如,把攝影師說成照相的,書法家說成是寫字的,運動員說成跑步的,畫家說成是畫畫的,服裝設計師說成是裁縫……
把一個人的職業“簡單”化,對別人來說是一種不尊重,而且透露出一個信息:不懂這行,而且對不懂的領域存在很重的偏見。很多設計師聽到美工一詞,只能苦笑表示無奈,因為無法要求外行人了解不懂的領域。
美工的工作為量化,設計師的工作是質化。美工的工作意味著什么:批量切圖,批量套用模版,大量扣圖。保證時間不保證質量。做批量做假都是這幫人可以做的。最重要的是,這個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是沒有思想的。
設計師是不一樣的,是被承認有設計思想的一幫人。有自己思辨的權利,有影響客戶審美、為品牌形象負責的能力。真正的設計師自然會用他的作品讓人尊重。不愿意被人稱為美工,是覺得自己的作品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和贊揚 。
很多新人UI設計都很介意自己被人稱作美工,其實做美工能做到極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況且美工只是一個稱呼,作為設計更應該關注的是自己能力本身。
那為什么這么多UI設計淪為”美工“呢?
1、過于依賴模仿,作品缺少創意,無法給企業創造高效益。
大部分設計師在接到工作任務時,第一時間是去各素材網站搜集相同案例,然后從眾多作品中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緊接著就開始各種模仿,這期間少部分人能加入一些自己的創意,但大部分人都只是換個色,將字體變換一下就草草交差了。做出來的作品不僅沒有創意,甚至同事拿出去做產品宣傳或者發朋友圈時也很難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無法給企業宣傳帶來真正的價值。
2、設計行業加班嚴重,沒有時間注入新的靈感來源。
設計師最重要的就是時間,一個精品設計做出來花費一兩個月都是常有的事,期間還要加班反復修改,每天上下班時間被完全占滿,如此循環,設計師根本沒有時間注入新的靈感,沒有輸入,談何輸出。
如何避免淪為美工。
作為初學者,模仿肯定是一個必備基本功,也是學習的一個基本過程,但你不能只是做搬運工。而是要去思考,我為什么要選擇這個作品進行參考?
這幅作品的構圖方式是什么?
它的色彩運用優勢在哪里?
為什么能夠給大家帶來視覺沖擊?
在學習和設計過程中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帶著問題去設計,能讓自己提升的更快。
對于UI設計這類需要創新的人而言,想要深入發展,獲得高薪,必須要有創意。創意對于個人而言,也并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大量觀察、搜集、分析,從而總結提煉,累積而來,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是每一位設計師的追求。
雖然你可能會在忙碌的工作中漸漸迷失,但是也要在工作之余抽空去提升自己。那如何提升自己的設計思維,不讓自己淪為美工?
設計思維是一個設計中最難的一點,需要大量的理論做基礎,做出來的產品才能說有設計思維。如何培養UI設計思維?
而百度百科給UI設計給出的定義是:
UI設計(或稱界面設計)是指對軟件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
而設計思維不能簡單的用一句話給出解釋,因為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理論,每一個行業都適用。具體分為五個階段:共情力、定義問題、頭腦風暴、設計原型、進行測試驗證。
我們把設計思維融合在UI設計中來講:
共情心:UI設計師根據用戶的想說的、想做的、正在思索的、正在感受的等來思考問題,建立起一張共情心地圖,就是全方位為用戶著想。
定義問題:一旦運用共情心找到問題,那就要分析問題,定義它,怎么去滿足用戶的需求呢?
頭腦風暴:解決辦法不是只有一個,所以就要整個團隊一起來想辦法,一起來探索用戶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將所有的辦法融合在一起,共同得出最優的解決辦法。
設計原型:用最快速的辦法設計出一個原型。
測試驗證:投入使用,從用戶處獲取反饋,繼續優化。
所以綜合來講,UI設計思維其實是非常抽象的。但是必須知道,一個好的UI設計師,她是具有嚴密的設計思維能力的。每一次小小的改動,都是一次版本更新,都是為了保證給用戶帶來最好的使用體驗?;蛟S是一個顏色的變動,或許是一個按鈕的位置變動。
所以基于以上,一個好的UI設計師提升UI設計思維應當具有以下:
1、 個人的基本功素養
首先是對各種軟件的了解程度,然后是對設計中的規范流程,都要完完全全的掌握,自身的專業性為我們整體的設計都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 揣摩用戶心理、建立共情心
我們為什么要修改?肯定是用戶覺得雞肋,用戶覺得可以更好,我們是為用戶服務的,請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用戶體驗感,就是我們的目標~
3、 提升審美能力
UI設計師的自身的審美決定了產品最終呈現結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用戶是會被呈現的畫面所吸引的,也許是一個圖標,也許是一種字體,也許是一種配色。
4、 培養掌握全局的能力
產品呈現還包括市場、用戶、需求、功能、交互、視覺、內容、數據、運營、推廣、傳播、變現這么多復雜的環節,而UI設計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環,并且長期參與其中的,作為UI設計師一定要多考慮大局,不能只片面的看著一個點或者一個面。UI設計更多的是把所有的環節串聯在一起,從而最終呈現出一個最符合用戶使用的產品。
5、多學習、多借鑒,永遠對事物持有好奇心
不是讓你去抄啦,是要多看看其他的,去思考為什么他們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什么?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當你也是一個用戶的時候,往往能想到更多,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哎,這個地方能多加一個按鈕”就好啦,當你不斷對事物能提出問題的時候,那你也在進步!
6、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
互聯網技術不停地在發展,我們所面對的用戶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只能不停地學習,追隨趨勢,才不會被淘汰。并且肯定有人比你強,不要故步自封,你往往能從優秀的人學到自己一個人學不到的東西,一個人鉆牛角尖,容易把路走窄。
只要工資開的高,叫我阿姨都行。當然同事喊你幾天“修圖的”,你就會覺得美工這個詞還是蠻不錯的
美工一般指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的從事設計工程師,我覺得美工就跟喊別人林工,張工一樣,好像是在叫工人,叫設計師時髦點時尚點。
“工”從事苦力勞動,“師”從事腦力之類的勞動,要高級一些
我們中國設計師為什么那么喜歡抄襲
當屏幕上的東西看多了之后,我擔心自己會變成瞎子。如果你是從事設計或藝術的職業,那么這句話并不夸張。
我時常會問,我們中國設計師為什么那么喜歡抄襲?
是因為工作量大,只有抄襲才能完成大量的工作?
是老板崇洋媚外?
是中國設計師不聰明,沒有原創基因?
還是客戶并不覺得中國自己的設計重要?
我把這幾個原因分析了一下
因為工作量大,只有抄襲才能完成大量的工作?
這個聽起來似乎是個很有道理的解釋,但并不是這樣。
我們說工作量多是指需要的工作成果多,不能把做了好多事當做工作的成果。
舉例
小明用10天抄襲設計了5個方案,結果有1個方案能用上,那么成果是1。
小紅用10天原創設計了2個方案同時也有1個方案用上,那么成果也是1。
這里,小明會感覺自己的工作量特大,而且往往小明的5個抄襲方案全部被否決的機率比較大。
于是小明越抄越多,越抄越快,越是沒成果。
這是為什么?
因為小明根本就沒有認真的、用心的思考過自己的設計!上網找幾個圖,然后照著做,改個色彩、加點小貓小狗就ok了。
就像你抱著別人的孩子就說是自己生的一樣,你怎么可能告訴客戶十月懷胎的過程和真實的感受,
連自己為什么這樣設計都說不出來,又如何說服你的客戶和老板?公司并不要求你10天通過5個方案,
你別把工作量大當借口,你不重視自己的設計,只懂快速抄襲,那么別人怎么可能重視你的設計。
你敢不敢真實的面對自己做一次真實的設計?用真實的設計想法和你老板來一次正面的談判?
老板崇洋媚外?
你有沒有想過老板為什么崇洋媚外?崇哪里?媚哪里?如果你不知道,那你可以大膽問他,如果他只要是外來的都覺得好,那你就果斷辭職,別委屈自己像個**一樣去抄襲,中國老板那么多,何必把自己的才華毀在一個**手里?抄習慣了,你就再也回不來了,你慢慢會疏遠設計,也不可能再喜歡上設計了。
客戶并不覺得中國自己的設計重要?
中國人太多,這個不好回答,但你可以看看“大圣歸來”,看看大家是怎么說的,
如果大家不重視中國設計,哪來那么多支持的聲音。中國人不看重的是中國的偽設計。
(注明:“大圣歸來”還是有很多外國設計的影子,但整體是屬于中國自己的。
這里想說明的是,中國人還是很期待中國自己的好設計、原創設計。我想是重視的)
是中國設計師不聰明,沒有原創基因?
這個問題不用多解釋,從中國古代看,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天文、農業、瓷器、紡織、藝術…統統都在世界領先過,這都是濃濃的基因。
我覺得外在原因都有一些影響,但都不是影響我們出不來原創設計的主要原因,有一個致命的原因:“現代的年輕設計師不愿意多看我們的生活一眼”
我們出生在一個“抄襲”的環境里,我們的靈感是什么?都是圖片,電子圖片,圖片只給了我們視覺的感官,當我們長期以圖片作為靈感,我們嗅覺、觸覺、
味覺都會越來越弱,就連觀察能力也會變弱,因為我們并不是像照相機那樣看事物。
我們沉迷設計的“形式”,不重視設計的“內涵”,也就是我們不重視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當我們留念于外來文化的“形式”,我們就不可能設計出比外國好的設計,
我們每天按著外國人指的偽流行方向走,我們每天抄襲的都是他們過時的產物。你想過我們為什么要跟著外國走嗎?
我們有10多億消費者,有龐大的市場基礎,我們的設計可以有我們自己的方向,我們可以讓他們跟著我們走。不是嗎?
如何有我們自己的設計?
我們年輕的設計師只有從自己做起,真正的用五感來感受生活,才能從生活中得到靈感設計出來屬于我們的設計。
如果你沒用心的感受過海,你就不可能設計出與他人不同的海元素,
如果你沒用心的去感受一件T恤的質感和觸感,你就不可能設計出與他人不同的T恤,
如果你沒用心感受家的溫暖,你就只能設計出一個房子,然而房子并不是家,少的就是你對生活多看的那一眼。
中國的藝術也是這個道理,中國現狀的藝術就是300年不變的國畫加上各種抄襲的“外國畫”,
300年不變,是因為中國畫家300年來不再用自己的五感觀察自己的生活,每天畫山水瀑布下的長袍馬褂,
我只想問,你真的看到這樣的景色嗎?你為之感動了嗎?
那些抄襲“外國畫”的更是搞笑,我就不多說了,補一句:當別人說你畫得很畢加索的時候,你應該感動羞愧。
我們體諒初學設計者抄襲的動作,因為要成長,就像學畫畫,誰不用先“臨摹”。希望大家帶著一個“抄襲是為了知道如何原創”的思維去抄,
或者用心感受后再去圖片里找理性的元素再創作。希望不要提倡抄襲文化,挺痛恨某些公司大力提倡抄襲,
抄襲有時會是一條捷徑,會讓你個人暫時吃到糖,但同時會讓整個“中國設計”越來越軟弱無能,因為新生代的設計師他們是在你們的“教導”下成長的,
你可以做賊,但你要教你們的孩子做個真誠正直的人,哪怕開始沒有那么甜。
一個服裝設計師,他希望他的作品被所有人看到嗎?還是怕別人抄襲而不愿意給大家都看到?
一個服裝設計師,他希望他的作品被所有人看到嗎?還是怕別人抄襲而不愿意給大家都看到?rn請教大家!rn希望高人給分析!是這樣。有句話說,既然寫了,就不怕發表。設計師也是這樣。優秀的強大的設計師更應該如此。作品設計出來之后,是希望大家都能看到的,是希望能聽到聲音的。即使很有個性的設計師,都是如此。像巴倫西亞加那樣的設計師,在作品出來之后,都會出來接受一些外界對作品的訪問。他個人其實很隱性的。只是對作品接受訪問。
如果你的作品出來了,不發表,不拿出來,你怎么進步呢,你怎么讓大家都知道你而且喜歡你的作品呢?那些只是個人收藏的拿著玩的,或者參別人的設計作出來的,那些不叫設計。叫練習。那種境界還不是設計師。真正的大師是敢于面對批判的。是能帶領風潮的!所以不會計較后來的人抄襲。因為他們是跟著你來的。
加油!
有些作品是有紀念意義的一般比較喜歡個人收藏欣賞或是給比較好的朋友欣賞,有些作品是怕被別人抄襲,然后別人比自己畫的好,有些作品是自己參考別人的作品改造的,怕被說成抄襲,有些好作品是希望被更多人關注從而關注自己
身為服裝設計師不要怕自己的作品被抄襲,要大膽的讓外界知道你的設計靚點,自己設計出來的永遠是原創,別人抄襲你的就是你走在了別人的前面,這樣隨之你就會越走越遠,別的腳步永遠跟著你走!加油吧!祝你設計出好的作品!
肯定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怕別人抄襲,這設計類是肯定有人抄襲的,不過只要是你的作品先發布出來,打上了你的牌子,那別人就算抄襲,也不能全抄了
當然希望 不然他設計了干嘛 給自己留著躲在小黑屋里看? 別人抄襲 證明他設計的好 所以別人才想抄襲
為什么大部分設計師的作品都不喜歡被人抄襲?
這就是知識產權,別人費盡心思做的設計,那是凝聚了知識、思想、汗水、挫折做出來的,但是被抄襲后這些努力還值錢么?對于原創當然受不了,雖然設計行業抄襲并非沒有,也難阻止,但有阻止比沒有要強的多
一般除非是免費的素材,本來就是無償提供給別人用的那種。否則自己的作品被別人抄襲,這是對個人創作成果的不尊重。想想你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創作出來作品,結果別人抄過去賣錢了,你作何感想。
相關推薦:
商標糾紛可以申請仲裁嗎(商標使用許可糾紛怎么解決的)
軟件著作權的主體和客體(著作權的主體和客體)
委托作品的著作權人(委托作品著作權歸誰)
冒充專利處罰依據有哪些(申報職稱用假專利 如何處罰)
關于競業禁止的幾個問題(競業限制的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