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影視拍攝的你是否知道一些攝影上的知識呢?下面我整理的影視攝影基礎知識,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影視攝影基礎知識
1.景別與影片風格:景別的排列和節奏:時間,景別落差。景別的排列形成重復,重復是風格與韻律。
2.空間:電影空間是銀幕空間,不是真實空間,電影攝影機有分解空間的功能,電影導演有組合空間的能力。注意機位跳躍的幅度,機位跳躍點越多,看見和再現也就越真實。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間形式。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間也拍攝得很好。
3.機位設定:電影的核心是攝影機,戲劇舞臺的核心是人,觀看方式和創作方式完全不同。
4.運動:攝影機的外部運動。目的:改變視點以及創造節奏。運動的速度決定了畫面的運動。攝影機創造得復合運動所創造的畫面視覺將是很精彩的。攝影師是很愿意在導演的意圖下進行攝影機的運動。
5.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緒的外化,是個人心理的外延。要觀察色彩的整體情緒基調和綜合感覺。不要單獨的局部和場次的色彩。
6.光線:唯美:是與生活不一樣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與生活一樣。攝影師是要在自然的拍攝中追求唯美。攝影的肖像光是我們攝影師的看家本領。攝影師必須控制光和使用光。是人物造型的關鍵。
7.角度:角度=視點,角度=構圖。拍攝人的時候仰拍都是比較好看的,布光混亂,中國的電視播音員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而歐洲的電視播音員總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裝做得很寬。
8.區域曝光,局部處理:曝光的局部處理,該黑就黑,該毛就毛。
9.分析對話:對話是推動情節的最好方式,對話是開放的,動作是封閉的,分析說話的狀態,速度、音量,說話方式,說話與動作的關系。美國動作片與語言沒有關系,但是敘事一直在前進。
10.動作:有兩種情況:是環境造成的還是內容造成的。動作是做出來的不是演出來的。在分析影片的時候,一定要將動作與攝影機的運動分開來分析,攝影機的運動是導演的表現方式,動作上一演員的表演方式。
11.影像透視:是否變形,現代電影的任務變形已經成為時尚,但是要注意變形是影片的風格還某場戲的手段。后者的表現力沒有力量。一次手段,二次是重復,三次是風格、四次是大師
12.景深:可以形成場面調度,超焦距也是控制景深的方式,景深范圍小的手段是吳宇森創造的,有許多美學意念。他的拍攝手段往往與高速拍攝連在一起的。
13.敘事主體:是人還是物,張藝謀的《大紅……》《紅……》中物與人是相同的主體。
14.影調:是畫面的明暗關系,例如《辛德勒的名單》的結尾。要學會影調控制。黑白拍攝要考慮影調的關系。即使拍攝彩色也要用黑白的觀看方式比較一下明度關系。要學會用色調控制觀眾的視覺生理和規律。
15.視線:是語言以外的交流方式。看鏡頭和看畫面左右效果不一樣。視線一定是對應和呼應的。視線的作用,在情節和景別構圖中是很重要的。
16.軸線:一個場景中兩個人物關系的變化,軸線是人物和機位的關系,要注意軸線是單一軸線和多元軸線。
17.調度;有兩種:A在場景空間充分調度人。B調機位,用機位將人和場景調度和組織在一起。要分析機位如何表現人物,分析人物在場景和畫面中的什么位置。人到環境到,人到光線到,人到形象到。是調度的方法。
18.位置:人在畫面中的位置。人物的位置處理可以形成影片風格。同樣的談話戲,人物在屏幕上的什么位置上一非常重要的。
19.場景:常規場景有外景、內景、實景。三種場景在影片中的比例會對風格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外景省錢,攝影棚費錢,外景出氣氛,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0.鏡頭長度,影響到影片的長度和視覺生理壓力。單個鏡頭長——視覺壓力大;節奏慢——全片鏡頭數量少。國外電影一般1600—2200個鏡頭,國內是1500—1800個鏡頭。但是如何剪輯完全是感覺的過程。
21.鏡頭數量:現代電影觀念,鏡頭數量越多視點越豐富,信息量也會大。鏡頭數量多將影響影片的敘事結構,運動鏡頭多鏡頭數量則少,也會影響到導演的敘事方式。
22.氣氛:環境氣氛的渲染和音樂的渲染,氣氛是虛的東西,無法量化,但是在對影片分析的時候要把握相關的內容。
拓展:鏡頭的技巧
1、鏡頭推拉技巧
鏡頭的推拉技巧是一組在技術上相反的技巧,在非線性編輯中往往可以使用其中的一個而實現另一個的技巧。推鏡頭相當于我們沿著物體的直線直接向物體不斷走進觀看,而拉鏡頭則是攝像機不斷地離開拍攝物體。當然這兩種技巧都可以通過變焦距的鏡頭來實現這種技巧效果。推鏡頭在拍攝中起的作用重點是突出介紹在后面的影片中出現的起重要的人物或者物體,這是推鏡頭最普通的作用。它可以使觀眾的視線逐漸接近被拍攝對象,是逐漸把觀眾的觀察同整體引向局部。在推地過程中,畫面所包含的內容逐漸減少,也就是說,鏡頭的運動擯棄了畫面中多余的東西,突出重點,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某一個部分。
用變焦距鏡頭也可以實現這種效果,就是從短焦距逐漸向長焦距推動,使得觀眾看到物體的細微部分,可以突出要表現內容的關鍵。推鏡頭也可以展示巨大的空間。
拉鏡頭和推鏡頭正好相反。這是攝像機不斷地遠離被拍攝對象,也可以用變焦距鏡頭來拍攝(從長焦距逐漸調至短焦距部分)。作用是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了表現主體人物或者景物在環境中的位置。拍攝機器向后移動,逐漸擴大視野范圍,可以在同一個鏡頭內反映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二也是為了鏡頭之間的銜接需要,比如前一個是一個場景中的特寫鏡頭,而后一個是另一個場景中的鏡頭,這樣兩個鏡頭通過這種方法銜接起來就顯得自然多了。
鏡頭的推拉和變焦距的推拉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推鏡頭技巧上,使用變焦距鏡頭的方法等于把原來的主體一部分放大了來看。在屏幕上的效果是景物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場景無變化,只是原來的畫面放大了。在拍攝場景無變化的主體,要求連續不搖晃地以任意速度接近被拍攝物體的情況下,比較適合使用變焦距鏡頭來實現這一鏡頭效果。而移動鏡頭的推鏡頭等于接近被拍攝物體來觀察。在畫面里的效果是場景中的物體向后移動,場景大小有變化。這在拍攝狹窄的走廊或者室內景物的時候效果十分明顯。移動攝像機和使用變焦距鏡頭來實現鏡頭的推拉效果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因此我們在拍攝構思中需要明確的意識,不能簡單的將兩者互相替換。
2、搖鏡頭技巧
這種鏡頭技巧是法國攝影師狄克遜在1896年首創的拍攝技巧,也是根據人的視覺習慣加以發揮的。用搖鏡頭技巧時攝像機的位置不動,只是鏡頭變動拍攝的方向,這非常類似與我們站著不動,而轉動頭來觀看事物一樣。
搖鏡頭分為好幾類,可以左右搖,也可以上下搖,也可以斜搖或者與移鏡頭混合在一起。搖鏡頭的作用使得觀眾對所要表現的場景進行逐一的展示,緩慢的搖鏡頭技巧,也能造成拉長時間、空間效果和給人表示一種印象的感覺。
搖鏡頭把內容表現得有頭有尾,一氣呵成,因而要求開頭和結尾的鏡頭畫面目的很明確,從一定被拍攝目標搖起,結束到一定的被拍攝目標上,并且兩個鏡頭之間一系列的過程也應該是被表現的內容,用長焦距鏡頭遠離被拍攝體遙拍,也可以造成橫移或者升降的效果。
搖鏡頭的運動速度一定要均勻,起幅先停滯片刻,然后逐漸加速,勻速,減速,再停滯,落幅要緩慢。
3、移鏡頭技巧
這種鏡頭技巧是法國攝影師普洛米澳于1896年在威尼斯的游艇中受到的啟發,設想用“移動的電影攝影機來拍攝,使不動的物體發生運動”,于是在電影中他首創了“橫移鏡頭”,即是把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向軌道的一側拍攝的鏡頭。
這種鏡頭的作用是為了表現場景中的人與物,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空間關系,或者把一些事物連貫起來加以表現。移鏡頭和搖鏡頭有相似之處,都是為了表現場景中的主體與陪體之間的關系,但是在畫面上給人的視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搖鏡頭是攝像機的位置不動,拍攝角度和被拍攝物體的角度在變化,適合于拍攝遠距離的物體。而移鏡頭則不同,是拍攝角度不變,攝像機本身位置移動,與被拍攝物體的角度無變化,適合于拍攝距離較近的物體和主體。
移動拍攝多為動態構圖。當被拍攝物體呈現靜態效果的時候,攝像機移動,使景物從畫面中依次劃過,造成巡視或者展示的視覺效果;被拍攝物體呈現動態時,攝像機伴隨移動,形成跟隨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創造特定的情緒和氣氛。
移動鏡頭時除了借助于鋪設在軌道上的移動車外,還可以用其它的移動工具,如高空攝影中的飛機,表現曠野時候的火車汽車等。其運動按照移動方向大致可以分為橫向移動和縱深移動。在攝像機不動的.條件下,改變焦距或者移動后景中的被拍攝體,也都能獲得移鏡頭的效果。
4、跟鏡頭技巧
指攝像機跟隨著運動的被拍攝物體拍攝,有推拉搖移升降旋轉等形式。跟拍使處于動態中的主體在畫面中保持不變,而前后景可能在不斷的變換。這種拍攝技巧即可以突出運動中的主體,又可以交代物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以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使物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動態中的精神面貌。
5、升降鏡頭
這種鏡頭技巧是指攝像機上下運動拍攝的畫面,是一種從多視點表現場景的方法,其變化的技巧有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規則升降。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斷改變攝像機的高度和仰俯角度,會給觀眾造成豐富的視覺感受,如巧妙的利用則能增強空間深度的幻覺,產生高度感,升降鏡頭在速度和節奏方面如果運動適當,則可以創造性地表達一個情節的情調。它常常在用來展示事件的發展規律或處于場景中上下運動的主體運動的主觀情緒。如果能在實際的拍攝中與鏡頭表現的其它技巧結合運用的話,能夠表現變化多端的視覺效果。
6、鏡頭甩技巧
這種技巧對攝像師的要求比較高,是指一個畫面結束后不停機,鏡頭急速“搖轉”向另一個方向,從而將鏡頭的畫面改變為另一個內容,而中間在搖轉過程中所拍攝下來的內容變得模糊不清楚。這也與人們的視覺習慣是十分類似的,這就非常類似于我們觀察事物時突然將頭轉向另一個事物,可以強調空間的轉換和同一時間內在不同場景中所發生的并列情景。
甩鏡頭的另一種方法是專門拍攝一段向所需方向甩出的流動影像鏡頭,再剪輯到前后兩個鏡頭之間。
甩鏡頭所產生的效果是極快速度的節奏,可以造成突然的過渡。剪輯的時候,對于甩的方向、速度和快慢、過程的長度,應該與前后鏡頭的動作及其方向、速度相適應。
7、旋轉鏡頭
被拍攝主體或背景呈旋轉效果的畫面,常用的拍攝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沿著鏡頭光軸仰角旋轉拍攝;二、攝像機超360度快速環搖拍攝;三、被拍攝主體與拍攝幾乎處于一軸盤上作360度的旋轉拍攝;四、攝像機在不動的條件下,將膠片或者磁帶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轉,倒置或轉到360度圓的任意角度進行拍攝,可以順時針或者逆時針運動。另外還可以運用旋轉的運載工具拍攝,也可以獲得旋轉的效果。
這種鏡頭技巧往往被用來表現人物在旋轉中的主觀視線或者眩暈感,或者以此來烘托情緒,渲染氣氛。
8、晃動鏡頭技巧
這種鏡頭在實際拍攝中用的不是很多,但在合適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技巧往往能產生強烈的震撼力和主觀情緒。晃動鏡頭技巧是指拍攝過程中攝像機機身做上下左右前后搖擺的拍攝。常用作主觀鏡頭,如在表現醉酒、精神恍惚、頭暈或者造成乘船、乘車搖晃顛簸等效果,創造特定的藝術效果。我們如果仔細觀看過張藝謀的影片《有話好好說》的話,我們肯定對此深有體會。
這種技巧在實際的拍攝中所需要多大的搖擺幅度與頻率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的,拍攝的時候手持攝像機或者肩扛效果比較好。
在上面我們講述的這些鏡頭技巧是實際的拍攝中不是孤立的,往往也是千變萬化的,并且可以相互結合,構成豐富多彩的綜合運動鏡頭效果。但我們要采用鏡頭表現技巧的時候,需要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拍攝的時候鏡頭運動應該保持勻速、平穩,穩定果斷。切忌無目的的濫用鏡頭技巧,無故停頓或者上下左右前后晃動,這樣不但影響內容的表達,而且使得觀眾眼花繚亂,摸不著頭腦,鏡頭運動的方向、速度,還要考慮到的就是前后鏡頭節奏和速度的一致性。
拓展
一、用光
用光可分為以下幾種:
正面光:即順光。指與攝影(象)機同一方向照明被攝體的光線。
側面光:即側光。從被攝體左右成90度的側面射來的光線。光線從被攝體左右靠前45度角的側面射來的光叫前側光;靠后45度角的側面射來的光叫側逆光。側光反差強烈,有利于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質感。
背光:也叫逆光、輪廓光。從被攝體背后照射過來的光線,使物體輪廓分明。
頂光:從被射體上方照下來的光線,產生濃重投影。
底光:也叫下反光。靠近被攝體向上照射的光線,它能造成人物的恐怖感。
二、光種
按光源可分為自然光、人造光;
按光線性質可分為散射光(軟光)、直射光(硬光);
按光位可以分為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底光、頂光等;
按造型作用可分為主光、輔光(補助光)、背景光、眼神光、效果光等。
1、自然光:日光和天空的照明。自然光由于時間、季節、氣候、地理條件的變化而受影響,在攝影實踐中除掌握自然光的光照強度、角度、光線性質變化外,還應掌握色溫變化的規律。
2、人工光:人工光在光照的強度與范圍、顯色性等方面不如自然光,但在使用上卻有較多的優越性。利用人工光可以從容、自由地對景物進行造型處理;可以根據創作設想用燈光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用作對自然光的補充時,可用于陰影部分照明,構成豐富的影調層次。
3、直射光:又稱“硬光”。在被攝體上產生清晰投影的光線,其特點是:有明顯的投射方向;能在被攝體上面構成明亮部分和陰影部分及其投影;能表達出被攝體的立體形狀、輪廓形式、表面結構;易產生局部光斑;直射光造型性好、光感強,一般多用作主光。
4、散射光:又稱“軟光”。在被攝體上不產生明顯投影的光線,其特點是:沒有明顯的投射方向;照明均勻,能用光調描繪對象的立體形態,層次細膩,效果柔和。散光常用于輔助光。在內景拍攝中,常用紗網、柔光紙、反光板造成,或用機械控制,使光線擴散成為柔和的光。
5、背光:影視拍攝布光的方式之一。這樣可以使演員和背景分開,從而克服畫面的二維空間性質,使其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感。
6、主光:畫面中主要的光源。用它來造成光線效果,決定畫面的明暗對比。
一般主光照明的方式,都在被攝對象的正側面稍高的地方,這樣可以比較好地表現被攝對象的立體感和質感。
7、輔助光:亦稱“副光”,是指照在未被主光直射的陰影部的輔助光線。它對畫面陰暗關系起一種調節平衡作用。輔助光常用比較柔和的光線。
輔助光和主光之間的亮度大小比例影響畫面的.明暗反差,光比的大小沒有固定的比例,要依具體情況而定。時間、環境、人物不同,光比也就不同,一般情況下,光比應在1∶2~1∶4之間。
8、眼神光:即眼球對光源的反射,也是影視照明藝術刻畫人物精神面貌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一般通過人物正面輔助光即可得到眼神光效果。
三、遮光
利用工具設備擋掉不必要的光線。在外景拍攝中常用布幕或各種紗對景物、人物加以遮擋后重新布光,使被攝影物在造型上符合情節需要。有時是為了避免太陽直射的頂光;有的是為追求一種比較柔和的散射光效果。
四、基本照明方法
對被攝體進行布光(照明),確定光位,測定光照強度,調整光比,糾正干擾等。基本步驟為:
1、確定主光的光位,對被攝體作初步造型;
2、配以輔助光來彌補主光不足之處,改進未被主光照明部分的造型;
3、為了區別主體與背景,增強被攝體的空間感,可運用輪廓光照明;
4、為了交代環境背景,突出和烘托被攝體,使用背景光處理背景。
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照相機進行攝影。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發射或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有人說過的一句精辟的語言: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攝影專業考試的選擇題及答案2022,歡迎大家分享。
攝影專業考試的選擇題及答案 篇11、黑白攝影與彩色攝影兼用濾色鏡( A B C )。
A、 UV鏡 B、 天光鏡 C、偏振鏡、D、紅鏡
2、光圈優先式曝光模式是(C )
A、 MC B、 TV C、 Av、D、S
3、想要取得前后都更加清晰的大景深照片應選用( B C )。
A、大光圈 B、 小光圈 C、廣角鏡頭、 D、長焦鏡頭
4、想要取得相對小景深的照片應選用( A D )
A、大光圈 B、 小光圈 C、廣角鏡頭、D、長焦鏡頭
5、鏡頭的物距調節環上有兩種制式距離標志,它們分別是( A B )。
A、 FT B、 M C、 FM D、AF
6、鏡頭的光圈系數用( A )標志。
A、 1:2 B、 F=28~70mm C、 FM D、MACRO
7、135全畫幅相機的廣角鏡頭焦距是( C D )。
A、50mm B、 105mm C、28mm、D、35mm
8、引起影像景深大小變化的因素是( A B C )。
A、 拍攝距離的變化 B、 鏡頭焦距的變化 C、光圈孔徑的變化
9、用全畫幅135相機,拍攝標準人像最好選用( C )鏡頭。
A、50mm B、 28mm C、105~135mm
10、在同樣的條件下,先用F/2,1/15S后用F/16,4S拍攝同一景物,其結果是( B )。
A、密度一樣 B、 密度不一樣
11、人眼看到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均是由三原色組成的,三原色是( C )。
A、紅黃藍 B、 黃品青 C、紅綠藍、D、紅橙黃
12、小孔成像形成的是( B )。
A、正像 B、 倒像 C、負像
13、液晶顯示屏是( A )。
A、LCD B、 CCD C、 COMS D、MC
14、紅色光的波長是( D )。
A、380nm B、 480nm C、560nm、D、780nm
15、達蓋爾攝影術是( A )。
A、銀版法 B、 濕版法 C、干版法、D、瀝青法
16、現存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風景》是( B )拍攝的?
A、達蓋爾 B、 尼埃普斯 C、亞當斯、D、布列松
17、《窗外風景》是于( C )年拍攝的?
A、1800年 B、 1820年 C、 1826年、D、1839年
18、用數碼相機進行微距拍攝時,應注意什么?(A、B)
A、 拍攝距離 B、 使用三角架 C、 廣角鏡頭的景深
19、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地記者是( A )。
A、卡帕 B、 達爾伯特 C、貝亞爾、D、韋斯頓
20、 “f/64小組”主張采用( B ),精確對焦,來表現對象豐富細節與質感。
A、大光圈 B、 小光圈 C、高速快門、D、慢速快門
21、堪地派攝影的代表人物是( D )。
A、斯泰肯 B、 海因 C、雷蘭德、D、薩羅蒙
22、畫意派攝影的代表性攝影家雷蘭德是( D )人。
A、英國 B、 法國 C、美國、D、瑞典
23、能使主體產生輪廓光的是( A )。
A、逆光 B、 側光 C、順光、 D、前側光
24、《白求恩大夫》照片的作者是( A )。
A、吳印咸 B、 郎靜山 C、王文瀾、 D、趙大鵬
25、 “希望工程”攝影紀實之一的代表作品“大眼睛”的作者是( D )。
A、吳印咸 B、 郎靜山 C、王文瀾、D、解海龍
26、如F/2的光束直徑為50mm,則F/4的光束直徑為( C )。
A、100mm B、 75mm、 C、25mm、D、17mm
27、自動調焦的測距方式有( A B C D )。
A、光學式 B、 超聲波式 C、紅外線式、D、眼控式
28、120相機6x7cm的標準鏡頭的焦距是( A )。
A、90mm、 B、75mm C、50mm、D、120mm
29、中灰密度鏡用( B )表示。
A、PL B、 ND C、UV、D、SL
30、拍攝剪影要按( C )曝光為基準。
A、主體 B、 前景 C、背景
31、內側光相機在使用M檔時,是屬于( A )測光方式。
A、TTL B、 TTL-OTF C、TTF、D、AEF
32、拍攝時,要想有意夸大前景景物,最好選要用( D )鏡頭。
A、標準 B、 中焦 C、中長焦、D、超廣角
33、拍攝時,要想有意壓縮空間透視,最好選要用( D )。
A、標準 B、 中焦 C、超廣角、D、中長焦
34、在同一拍攝場景的條件下,要想使被攝景物的主體,在畫面中比例加大,最好選要用( D )鏡頭。
A、標準 B、 中焦 C、超廣角、D、中長焦
35、一般說來,鏡頭成像最好的光圈,應該是( B )光圈。
A、大 B、 中 C、小、D、最小
36、下列哪個光圈值最大( A )。
A、F/1、2、 B、F/5、6 C、F/8 D、F/16
37、光圈f/16比f/8少( A )級曝光。
A、2 B、 4 C、6、D、1
38、光圈越(A)曝光量越大。
A、大 B、 小
39、手動精確對焦有(A)(B)兩種方式。
A、裂像 B、 微棱鏡 C、 磨砂玻璃、D、菲絲鏡
40、黃濾色鏡只允許(B)光通過。
A、藍 B、 黃 C、紅、D、青
41、鏡頭焦距越長,視角越(B)。
A、大 B、 小 C、不變
42、下列那種相機是中畫幅120相機?( C )
A、尼康 B、 佳能 C、馬米亞RB67、D、徠卡
43、用120相機拍攝6x4、5cm底片時,一個膠卷可照(B)張。
A、 12 B、 16 C、8、D、10
44、自拍器的英文標識是(A)。
A、ST B、 TS C、 PL D、ND
45、專用閃光燈是(B)。
A、單觸點、 B、多觸點
46、在拍攝黑白照片時,要想使白云更加突出,應選用(D)濾色鏡。
A、 ND、 B、 UV、 C、SL、D、Y
47、紅色光通過紅鏡,呈現的是(B)。
A、紅色光 B、 白色光 C、橙色光、D、綠色光
48、不改變視差的是(A)取景相機。
A、同軸 B、 旁軸
49、衍射現象是(B)光圈引起的。
A、大 B、 小 C、中
50、135全畫幅相機標準鏡頭的視角是(A)。
A、46度 B、 90度、 C、120度、D、24度
51、變焦倍率越大,成像質量越(A)。
A、差 B、 好
52、鏡頭口徑越大,通光量越(A)。
A、大 B、 小
53、單反相機的英文標識是(A)。
A、 SLR B、 TLR
54、TV是(B)先決曝光模式。
A、光圈、 B、快門速度、 C、景深、D、包圍式曝光
55、DEP是(A)優先式自動曝光模式。
A、景深 B、 速度 C、包圍式曝光
56、全畫幅135相機的鏡頭焦距是20MM,該鏡頭屬于(D)鏡頭。
A、廣角 B、 標準 C、中焦、D、超廣角
57、全畫幅135相機的鏡頭焦距是500MM,的時候,該鏡頭屬于(D)鏡頭。
A、廣角 B、 標準 C、中長焦、D、長焦
58、拍攝角度越(A),主體離畫面的地平線越高。
A、低、 B、高
59、數碼單反相機的英文縮寫是(B)。
A、 DC B、 、DSLR C、 ISO D、CCD
60、便攜式數碼相機(卡片機)的英文縮寫是(A)。
A、 DC B、 ISO C、 DSLR D、CCD
61、選購存儲卡時主要注意什么?(A、C)。
A、存儲容量 B、 店商信譽 C、 存儲速度 D、發貨速度
62、DX畫幅的數碼相機感光器尺寸為(C)。
A、36×24mm B、 28、7×19、1mm C、 23、7×15、6mm D、22、5×15mm
63、、APS-H畫幅的數碼相機感光器尺寸為(B)。
A、36×24mm B、 28、7×19、1mm C、 23、7×15、6mm D、22、5×15mm
64、APS-C畫幅的數碼相機感光器尺寸為(D)。
A、36×24mm B、 28、7×19、1mm C、 23、7×15、6mm D、22、5×15mm
65、全畫幅135數碼相機的感光器尺寸為(A)。
A、36×24mm B、 28、7×19、1mm C、 23、7×15、6mm D、22、5×15mm
66、數碼相機智能連續對焦模式的英文縮寫是(C)。
A、(AF、OS) B、 (AF、SF) C、(AF、AI)
67、電子閃光燈的色溫約為(B)。
A、 3000K B、 5400K C、 2300K D、8000K
68、數碼相機無損壓縮存儲格式為(B)。
A、 JPG B、 RAW C、 TIFF
69、數碼相機夜景拍攝必須使用的攝影附件是(C)。
A、遮光罩 B、 UV鏡 C、三角架 D、快門線
攝影專業考試的選擇題及答案 篇2一、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當一個鏡頭的最大通光孔徑是25mm,焦距為50mm時,它的最大光圈值為( )
A.25 B.50 C.1/2 D.2
2.在同樣的拍攝條件下,廣角鏡頭的景深要比使用長焦鏡頭時得到的景深( )
A.小 B.大 C.相等 D.不一定
3.魚眼鏡頭的畸變屬于( )
A.枕形畸變 B.桶形畸變 C.矩形畸變 D.彗形畸變
4.日光型膠卷的平衡色溫要比燈光型膠卷的平衡色溫( )
A.高 B.低 C.一樣 D.不一定
5.一般來說,彩色負片的曝光寬容度要比彩色反轉片的曝光寬容度( )
A.大 B.小 C.相同 D.不可比
6.當一個焦距為14-85mm的鏡頭接在焦距轉換系數為2的單鏡頭反光數碼相機上時,它的實際焦距為( )
A.28-170mm B.28-85mm C.14-170mm D.7-170mm
7.數碼相機圖像傳感器前的光學低通濾波器的作用是( )
A.消除紅外光 B.消除紫外光
C.消除莫爾紋 D.消除雜光
8.在拍攝一個運動物體時,使用下列哪一個快門速度會獲得最大的動感效果( )
A.1/60秒 B.1/1000秒
C.1/15秒 D.都一樣
9.當一臺CD—ROM刻錄機的刻錄速度為4×時,表示它每秒鐘能夠刻錄的數據量為( )
A.600KB B.150KB
C.600MB D.不一定
10.當我們近距離拍攝時,下列取景方式中,最容易產生視差的為( )
A.單鏡頭反光取景 B.雙鏡頭反光取景
C.LCD取景 D.以上都不是
11.下列關于反射式鏡頭的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
A.反射式鏡頭通常只有一檔光圈 B.不能使用快門優先式曝光
C.一般來說,鏡頭焦距都較大 D.變焦范圍比較大
12.在黑暗中使用某一閃光燈分別用F4、1/8秒與F4、1/60秒兩種曝光組合拍攝出a、b兩幅照片,則a、b兩幅照片的曝光量( )
A.a和b兩張曝光量一樣 B.a曝光量多于b
C.b曝光量多于a D.無法比較
13.普通135膠卷的每幅底片成像面積為( )
A.24×36mm B.18×24mm
C.6×7cm D.36×36mm
14.在紅、綠、藍、黃四種顏色中,最具有前進感的是( )
A.紅 B.綠
C.藍 D.黃
15.下面的線條中,最有利于表現廣闊、寧靜含意的是( )
A.水平直線 B.豎直直線
C.折線 D.斜線
二、多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選出圖中A、B、C三個調焦器的名稱分別為( )
A.毛玻璃調焦器
B.微棱調焦器
C.裂像調焦器
D.平板調焦器
E.牛頓環調焦器
2.沖洗膠卷過程中要遵循的三個原則是( )
A.溫度要保持一致 B.顯影時間長度要一定
C.定影時間要一定 D.每分鐘的攪動次數和頻率要一致
E.定影溫度要控制在18度
3.在用100鏡頭拍攝月亮時為了獲得良好的層次感,最好的測光模式為( )
A.平均測光 B.中央重點測光
C.點測光 D.多分區測光
E.憑經驗估計曝光
4.影響曝光量調節的客觀因素有( )
A.光線的強弱 B.膠卷的片速
C.顯影的條件 D.互易律失效
E.光圈快門與測光系統的準確性
5.光的三補色指的是( )
A.紅色 B.綠色
C.品色 D.黃色
E.青色
三、填空題 (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如果想控制一個動體的動感應選擇照相機的_________模式。
2.如果對一個反光率為10%的黑布用自動相機對其進行拍攝,如不進行曝光補償,則該黑布在照片上的影調將被表現為_________%的中灰。
3.如果用ISO100度的膠卷拍攝時測光表顯示的曝光值為:f5.6、1/125秒,則換用ISO200度的膠卷時測光表應顯示為:f5.6_________秒。
4.通常,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的光線的波長范圍大約為_________nm。
5.在眾多的像差中,不影響成像清晰度的像差為_________。
6.由于曝光時間太長或太短而使照片曝光量不足的現象我們稱之為_________失效。
7.在攝影上,把那種能在視覺效果上產生較為清晰影像的最大圓圈稱為_________。
8.紅光與等量的青色光相混合,會得到_________光。
9.用自動照相機拍攝一塊黑絲絨布時,如果使用自動曝光,在未進行曝光補償的情況下,黑絲絨的曝光將_________。
10.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稱為_________透鏡,它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四、名詞解釋 (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1.白平衡
2.標準鏡頭
3.模/數轉換器
五、簡答題 (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1.影響彩色噴墨打印機打印效果的三個主要要素是什么?
2.曝光對影像質量的影響有哪些?
3.什么是TTL測光,其特點是什么?
六、論述題 (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自動曝光有哪幾種主要曝光模式?各自含義是什么?
2.試述七種光位的種類及其特點。
拓展
攝影分類
靜物攝影
靜物攝影與人物攝影、景物攝影相對,以無生命(此無生命為相對概念,比如從海里捕撈上來的魚蝦、已摘掉的瓜果等)、人為可自由移動或組合的物體為表現對象的攝影。多以工業或手工制成品、自然存在的無生命物體等為拍攝題材。在真實反映被攝體固有特征的基礎上,經過創意構思,并結合構圖、光線、影調、色彩等攝影手段進行藝術創作,將拍攝對象表現成具有藝術美感的攝影作品。這就叫靜物攝影。
靜物攝影在選材方面有廣闊的天地,在擇好素材之后,就可以隨心所欲的處理這些對象,因為被攝物體是無生命的,可以任憑擺布,多角度移動以達到創作意圖。靜物攝影具有兩大優點:首先,它是進一步體會藝術視覺的深化過程。當一些很平常的物體被拍成引人入勝的照片時,實際上也就是深入學習觀察這些物體的過程。其次,拍攝靜物能獲得更多的實際攝影知識。對攝影者來說,靜物攝影的難處在于它的畫面構成具有獨到之處。當布置好被攝物體之后,必須選擇拍攝角度,在用光方面發揮創造性,進而把從靜物攝影中學習到的實際攝影知識、基礎原理應用到日常攝影中去。
人像攝影
人像攝影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不同: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表現被照者的相貌為主,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像攝影作品只交待被攝者的形象,并沒有具體的情節。而人物攝影是以表現有被攝者參與的事件與活動為主,它以表現具體的情節為主要任務,而不在于以鮮明的形象去表現被攝者的相貌和神態。這二者之間的重要區別,在于是否具體描繪人物的相貌。不管是單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現場中抓拍的還是在照相室里擺拍的,不管是否帶有情節,只要是以表現被攝者具體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為主的照片,都屬于人像攝影的范疇。那些主要表現人物的活動與情節,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題,被攝者的相貌并不很突出的攝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屬于人物攝影的范疇。當然,從廣義上來說,人像攝影拍的是人,它也屬于人物攝影。人像攝影以刻畫和描繪被攝者的外貌與神態為自己的表現任務,應人物相貌鮮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內特定環境人像和戶外人像三大類。人像攝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備”。
記錄攝影
記錄攝影指以紀錄為第一目的,對客觀事物進行真實影像反映的圖片攝影。攝影之所以誕生,就是為了記錄的目的。它誕生之后所顯示出來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記錄功能。這是其他技術或藝術所無法比擬或取代的。因此,從廣義上說,攝影就是記錄。記錄攝影的結果是影像記錄作品。相應而分,影像記錄作品包括影像新聞作品和影像紀實作品。記錄攝影目的(可能并不唯一,卻是首要目的)在于記錄;前提是尊重客觀真實;對象是客觀事物的表像;記錄方式是以攝影再現影像。按照紀錄影像的方式和追求的價值不同來劃分,記錄攝影分為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
藝術攝影
隨著發展,人們在攝影中不斷地增加藝術的元素,開始產生藝術攝影。它與記錄攝影的區別在于藝術性的多少與高低,而無絕對的界限。例如:我們去照張像作身份證或留個紀念,一般照相館拍攝的照片,最多有點資料或記錄價值。可是,鄭景康先生給齊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0年過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最優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別完全在于藝術性的高低。藝術攝影拍出來的效果更唯美,因為這不僅需要技術,還要找準拍攝的時間、地點和角度。
畫意攝影
畫意攝影以其唯美的畫面語言及美好的設計內涵一直是人像攝影的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19世紀后半葉,英國攝影家雷蘭達拍攝出了曾被預言為“攝影新時代來臨了”的作品——《人生的兩條路》,在攝影還被輕視的當時,這幅作品以其勸勉性的主題和油畫式的構圖,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極高評價。可以這樣說,雷蘭達對推進攝影藝術的發展功不可沒。從此,畫意攝影也逐漸成為攝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
商業攝影
商業攝影,顧名思義是指作為商業用途而開展的攝影活動。從狹義上講就是商業攝影,廣義上就是為發布商品或者撰寫故事等進行的攝影類型,這種類型在時下的攝影活動中是極為重要的一種。這類攝影是為商業利益而存在的,要按照企業要求進行拍攝,比較拘束。
水墨攝影
和傳統的水墨畫一樣,現市面上出現的水墨攝影作品,按題材,可以分為風景、花鳥和意境,對應國畫中的山水畫和花鳥畫;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為抽象和具象,對應國畫中的寫意和工筆。
水墨風格的攝影照片雖然免不了使用Photoshop等軟件的后期加工,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攝影作品要盡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驗的更多的是攝影師的構圖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全息攝影
五彩水草瑪瑙雕件《子龍》全息攝影是指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攝影技術。普通攝影是記錄物體面上的強光分布,它不能記錄物體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體感。全息攝影采用激光作為照明光源,并將光源發出的光分為兩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經被攝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這種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紋一樣的干涉條紋,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過底片就能看到原來被拍攝物體完全相同的三維立體像。一張全息攝影圖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現全部景物。全息攝影可應用于工業上進行無損探傷、超聲全息、全息顯微鏡、全息攝影存儲器、全息電影和電視等許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