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著作權保護期是法律為音樂作品的詞曲作者、改編者、翻譯者等創(chuàng)作者設置的享有專有權的期限。按照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這一期限通常持續(xù)至作者去世后第50個公歷年12月31日。如果作品是由兩人或多人合作完成,保護期限則會延長至最后一位作者去世后第50個公歷年12月31日。
當音樂作品的保護期屆滿,公眾可以免費使用該作品。這意味著,過了這個期限,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復制、分發(fā)、展示或表演該作品,無需獲得版權所有者的授權或支付費用。然而,即便音樂作品進入公有領域,創(chuàng)作者的某些權利仍受法律保護,如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修改權等人身權。這些權利保障了作者在作品中的身份和表達的完整性,不受他人侵犯。
音樂著作權保護期的設定旨在激勵音樂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同時平衡公眾利益和創(chuàng)作者權益。通過設立合理的保護期限,法律既保護了創(chuàng)作者的勞動成果,鼓勵原創(chuàng)作品的產生,又確保了作品的傳播和使用,滿足了社會對文化多樣性和藝術交流的需求。
此外,法律還規(guī)定了對音樂著作權的侵權行為進行懲罰,包括但不限于罰款、禁令和賠償損失。這些措施旨在保護創(chuàng)作者的合法權益,防止未經授權的復制、分發(fā)、展示或表演行為,確保音樂作品的正當使用。
綜上所述,音樂著作權保護期是法律框架內對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者權益的保護期限,其設定目的是促進音樂創(chuàng)作與傳播,平衡創(chuàng)作者與公眾利益。通過合理設置保護期與維護創(chuàng)作者的某些人身權利,法律旨在實現(xiàn)音樂文化繁榮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和諧統(tǒng)一。
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對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絡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
音樂版權一般持續(xù)50年。
拓展知識:
音樂版權保護的是創(chuàng)作者的權益,確保他們能從自己的作品中獲得應有的收益。這種保護是有時間限制的,既不是無限期,也不是短暫的一瞬。在大多數(shù)國家,包括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音樂版權的保護期通常是創(chuàng)作者去世后50年。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保護創(chuàng)作者權益的同時,也確保公眾能在一定的時間后接觸到這些作品,促進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
例如,如果一位歌手在1970年創(chuàng)作并發(fā)布了一首歌曲,那么這首歌曲的版權將持續(xù)到2020年。一旦版權過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首歌曲進行商業(yè)或非商業(yè)活動,無需再向版權持有者支付費用。但是,在版權保護期內,任何未經授權的使用都可能構成侵權,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總的來說,50年的保護期是為了平衡創(chuàng)作者和公眾之間的利益,既確保創(chuàng)作者能得到應有的回報,也保證公眾能在合適的時候接觸到這些音樂作品。
個人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期限是作者終生,及作者去世以后的50年之內都是受保護的,如果音樂作品是跟他人合作的話,保護期限是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以后的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著作權的保護期限。
一、個人音樂著作權保護期限是多久?
個人音樂著作權保護期限是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著作權法》
第二十一條 公民的作品,其發(fā)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guī)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二、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著作權法》
第四十七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fā)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chuàng)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chuàng)作的作品發(fā)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chuàng)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錄音錄像制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九)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十)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xiàn)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xiàn)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并可處以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fā)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fā)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四)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fā)行、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五)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六)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七)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第四十九條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shù)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jié),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音樂作品作為他人的藝術作品,在法定保護期限內,他人是不能隨便抄襲的。而且,音樂作品從創(chuàng)作出來以后就受保護,但如果50年內都沒有發(fā)表過的話,超過50年就不再受法律保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