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購沃爾沃也有將近四年了。我們看到了什么?沃爾沃找到了重視他,認同他,愿意幫助他復興的平臺,而且還是最為誘人的中國汽車市場,我想問問,這樣的前景,哪個沃爾沃的員工會拒絕?(之前多少人說,歐洲的工會如何如何,李書福傻老冒搞不定)隨后,新成立的沃爾沃汽車公司重整產銷渠道,產品方面,新品研發出符合市場認可的產品,他們的60系列以及,最近上市的V40,市場反應非常棒!你要是去經銷店,看看他們的庫存表,所有的銷售經理見到廠家的人員,都是一句話:“我們缺車,能不能給我們再分點”,這樣的市場表現,放在一兩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同時,沃爾沃的管理團隊與吉利也是在不斷地交流摩擦中實現了更好的融合,李書福在這一點上思路非常明確,沃爾沃就是要銷量,有了銷量才有以后的未來,前任沃爾沃的CEO雅各布,不認同,果斷換人,但是在沃爾沃的內部,沒人反對,為什么?因為他們明白李書福是對的,而且他們期待沃爾沃的復興。 此外,沃爾沃與吉利,共同成立的研發中心,這對于吉利的品牌提升,單從傳播角度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正面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最終幫助吉利品牌整體升級。此外,吉利的自由產品不斷的走向世界,從中東,東歐,南美,非洲等等發展中國家的聚集區,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數十個海外生產基地的落成,幫助吉利進一步的鞏固海外市場,加之吉利旗下的沃爾沃品牌的影響力,增強了吉利品牌在國外的號召力。
同時沃爾沃在發達成熟市場的固有地位,也會對,未來,隨著吉利的質量提升,進入歐美成熟市場,提供資源幫助,從這點看,李書福的脈絡非常清晰,非常睿智。最后我想說,很多人看到吉利,看到李書福,喜歡用不懈的言語挖苦嘲笑這些中國民族工業的真正貢獻者,但是反觀那些國有大廠,他們做了什么?他們取得了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在海外這樣的成就了嘛? 吉利和沃爾沃的合作,我認為成功是必然,而且現在已經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了
非常成功,這場標志性的收購案實現了吉利和沃爾沃的雙贏。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億美元獲得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以及相關資產(包括知識產權)。這場中國汽車史上最大的并購案自傳出風聲起,就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討論和爭議,輿論普遍認為實力贏弱的吉利,不僅無力實現沃爾沃的復興,連自身都將背上沉重的包袱。雷諾-日產聯盟的總裁兼執行長的戈恩的言論頗具代表性:“如果是我的對手,我會慫恿他去購買。但如果是我的朋友,我會讓他別碰。”五年過去了,營收及銷售數據收購之前的沃爾沃在2007年曾實現45.83萬輛的全球銷量紀錄,然而,受金融危機影響,沃爾沃的經營狀況急轉直下:2008年沃爾沃全球銷量374297輛,同比下降10.6%,稅前虧損額高達17億美元。2009年,沃爾沃全球銷量334808輛,同比下降18.3%,稅前虧損9.34億美元。
我認為從今天回看不能算成功。吉利收購VOLVO的動機是瑞典人有世界第一的汽車碰撞安全技術。這對當年技術低劣的自主品牌有極大的吸引力。對于volvo來說則是希望借中國公司進入中國行政級汽車市場以及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提前布局,最重要的是希望打通與政府的關系(中資身份總好過北歐外企身份)。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結果是賣得大紅大紫的是奧迪A6/A8,而銷量上volvo基本沒再有過比上一代s80和xc90更成功的后繼產品。前幾年中國車市井噴中國人迅速變得富有但是volvo基本沒分到多少羹,華晨寶馬和路虎則賺得盆滿缽滿。沃爾沃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推廣和營銷沒有一炮而紅。
相關推薦: